当您所在的公司经历合并,并且伴随着办公地点的搬迁,如果您面临是否随之迁往新地点的选择,并决定“不去”,这无疑会引发一系列关于劳动关系解除和相关手续的问题。本文旨在详细解答在公司合并搬迁后,员工选择不随迁时,应如何处理及涉及哪些具体手续,以及您的合法权益是什么。
面对公司合并搬迁,员工选择不去的本质与法律基础
公司合并和办公地点的搬迁,属于企业经营方式和劳动条件的重大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劳动合同的重大变更,需要经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因此,公司搬迁并不能单方面强制要求所有员工必须接受并随迁。
为何选择不去?员工的合法权益考量
员工选择不随迁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新地点距离过远、通勤困难、家庭原因、个人发展规划等。从法律角度看,如果公司搬迁导致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地点发生重大变化,而该变化未经员工同意,员工有权拒绝。此时,劳动合同可能面临解除。
【不去怎么办】员工与公司的可能路径及后果
当员工明确表示不愿意随公司搬迁时,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路径:
1.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理想的处理方式。公司在告知员工搬迁事宜后,与不愿随迁的员工进行协商。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通常是N,即工作年限)。
手续要点:
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告知搬迁及可能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员工书面回复或与公司协商表达不随迁的意愿。 双方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明确解除日期、经济补偿金金额及支付方式等。 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并为员工办理离职证明、社保、公积金转移等手续。经济补偿金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 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基于客观情况重大变化)
如果公司搬迁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规定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且公司在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即随迁)未果后,公司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公司同样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N)。
手续要点:
公司发出正式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说明解除理由(基于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及协商未果)。 通知书中应包含解除日期、经济补偿金金额、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如果未提前30天通知)等信息。 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和代通知金(如果适用),并办理相关离职手续。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通知金): 如果公司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需要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 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搬迁属于重大变更劳动合同内容,且公司未与员工协商一致,单方面要求员工随迁,甚至以此为由停发工资、降低待遇或强迫员工离职,员工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公司属于违法在先,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N)。
手续要点:
员工收集公司未协商一致、单方面变更工作地点,或以搬迁为由侵害员工权益(如停发工资)的证据。 员工向公司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说明解除理由,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及拖欠的工资等。 如果公司不支付,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4. 员工主动提出辞职
如果公司搬迁依法依规进行(如公司章程允许,且已履行必要的内部程序),且提供了合理的随迁方案(如提供搬迁补贴、协助解决住宿等),在履行了告知和协商义务后,员工仍然因为个人原因选择不随迁并提出辞职。此时,可能被视为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手续要点:
员工向公司提交书面的《辞职报告》。 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提前通知义务(通常是提前三十日,试用期提前三日)。 公司为员工办理离职手续。重要提示: 这种情况对员工最不利,除非员工有明确的个人原因且不追求经济补偿金。务必先与公司协商,避免直接主动辞职。
具体手续流程:公司与员工的步骤
无论是哪种解除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文件。以下是主要的“手续”环节:
对于公司而言的手续:
告知与协商: 提前向员工发出书面通知,告知公司合并搬迁的决定、新地点、搬迁日期以及对员工劳动合同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员工就工作地点变更进行协商,听取员工意愿,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如搬迁补贴、交通津贴等)。 制作并送达解除通知书或协议书: 如协商一致,准备并与员工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如依据客观情况重大变化解除(协商未果),制作《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提前30天送达或支付代通知金。 如员工被迫解除,公司需应对员工发出的《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或后续的劳动仲裁。 计算与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法律规定和协议约定,准确计算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及代通知金),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给员工。 办理离职证明: 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为员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办理社保及公积金转移: 按照规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转移手续。 办理档案转移: 告知员工其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的转移路径。对于员工而言的手续:
接收并仔细阅读公司通知: 收到公司关于合并搬迁的通知后,仔细阅读理解内容。 及时与公司沟通及回复: 明确表达自己不随迁的意愿及原因,并与公司进行协商。最好保留沟通记录(如邮件、书面回复等)。 争取协商一致解除: 努力与公司达成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金的协议。 签署相关文件: 如果达成协议解除,仔细阅读《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等文件,确认其中关于解除原因、日期、经济补偿金金额及支付方式、社保公积金办理等关键条款,确认无误后签署。如果是公司发出的解除通知,确认通知书内容。 领取经济补偿金: 确保公司按时足额支付经济补偿金(及代通知金)。 获取离职证明: 离职时向公司索取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这是办理后续就业和社保手续的重要文件。 办理社保、公积金及档案转移: 根据公司的指引,及时办理个人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转移及人事档案的接收手续。 保留证据: 保留与公司沟通、协商、公司通知、协议书、解除证明、工资支付记录等所有相关文件和证据,以备万一发生争议时使用。重要提示与注意事项
协商优先: 无论如何,首先尝试与公司友好协商,争取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这通常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书面沟通: 重要的沟通和决定,如表达不愿随迁、协商解除、要求支付补偿等,尽量采取书面形式(邮件、信函),并保留好相关凭证。
了解法律: 熟悉《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经济补偿金的相关规定,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
不轻言放弃: 如果公司处理方式不合法(如单方面强迫、不支付补偿金),不要轻易接受或主动辞职。可以向工会、劳动监察部门寻求帮助,或依法申请劳动仲裁。
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公司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仲裁时效从公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算起。
总结
公司合并搬迁是劳动合同客观情况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员工选择不随迁时,“怎么办手续”的核心在于合法地解除劳动合同并争取应得的经济补偿金。最佳途径是通过与公司协商达成一致解除协议。如果协商不成,法律也提供了基于客观情况变化由公司提出解除或因公司违法行为员工被迫解除并获得补偿的路径。员工在此过程中务必了解自己的权利,保留关键证据,并按流程办理好各项手续(特别是离职证明、社保公积金转移),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