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跨境合规观察|制裁、出口管制与企业常态化应对:从美国“芯片禁令”说起走出去智库

跨境合规观察|制裁、出口管制与企业常态化应对:从美国“芯片禁令”说起走出去智库

走出去智库观察

最近,美国在高科技领域接连对中国进行打压。10月7日,美国发布芯片出口管制新规限制高端芯片出口中国,还将31家中国实体加入“未经核实的清单”(UVL);10月14日,美国联邦传播委员会禁止美国新的通讯设备采用来自华为和中兴的产品。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法律专家、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家喜指出,美国等的制裁和出口管制的常态化已成既定事实。面对如此现实,企业能做的只能一是联络本国政府进行交涉,二是积极组织自身进行应对。通常,政府交涉、反制等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短期内也不一定能成功。而企业一旦面对制裁和出口管制,即需要马上组织应对,以规避风险甚至争取生存。

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家喜律师的文章,供关注跨境合规管理的读者参阅。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2023年可以说是制裁和出口管制开始“常态化”的一年。自2023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后,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对俄罗斯国家、俄罗斯特定行业、俄罗斯数以千计的个人和实体进行了制裁。同时美国、欧盟、英国等又以新疆等问题为由对中国有关个人、实体和产品展开制裁。

2、美国制裁名义上都是依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及美国国内各种立法授权而作出的。美国国内的此等立法分涉及制裁授权的一般性立法及针对具体国家、地区或事件的特别制裁立法。

3、由于直接调查和处罚外国个人、实体等有难度,美国财政部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经常将违反二级制裁的外国个人、实体等纳入SDN名单加以惩罚。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2023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以下简称BIS)宣布了若干主要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出口管制措施,严格限制或实际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及其它特定半导体产品、技术、设备等。同时,BIS将31家中国企业列入“未经核实实体清单”(Unverified Entity List,以下简称UVL)。更为甚者,BIS还罕见地规定,未经BIS事先许可,美国公司、公民、绿卡持有者及其他“美国主体”(U.S. Persons),不得直接或间接支持中国高端芯片的研发或制造。此举被媒体描述为美国以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为由向中国发出的“芯片禁令”,令国内外芯片和半导体产业震惊。

1、制裁和出口管制的“常态化”

制裁(Sanctions)指基于国家安全、外交政策、侵犯人权、恐怖活动、贩毒、贩卖军火、战争等原因,通过没收/冻结对方资产、禁止与对方贸易、禁止与对方交易、禁止对方产品进口、禁止让对方访问、禁止特定产品或技术向对方出口等方式,针对特定国家、特定国家具体产业、有关个人、实体、其它组织甚至船舶、飞机等,采取的一种惩罚兼敦促改变措施。从这个广泛意义上来说,制裁包括出口管制,而出口管制的最严厉形式就是禁运(Embargo)。当然,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