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究竟有哪些手段呢?
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有虚构出口业务、隐瞒坏账、虚增股本、突击采购等。造假企业为了保持业绩增长,往往会采取“魔术师”般的挪动资产、负债与利润的位置,并编造虚假的销售额、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欺骗投资人、股东等。财务造假要靠各种手段来瞒天过海、掩耳盗铃,可以说是犯罪分子的大换血之术。
但是,财务造假究竟能不能维持下去呢?
第一、市场逐渐透明: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曝光手段逐渐增加,市场透明度也越来越高,财务造假被曝光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第二、打击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对于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不少企业及其高管因此受到调查甚至处罚,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也在逐年加大。正义必定凌驾于作恶之上。
第三、市场选择健康企业: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逐渐呈现出一定的风险意识,更加倾向于选择健康成长、公正透明的企业投资。财务造假必然会严重破坏企业信誉,使得投资者不再看好该企业,从而选择更加健康的企业进行投资。
那么,既然财务造假越来越难以维持,企业为何不珍惜自身信誉呢?
第一、作恶多端,企业诚信缺失:我们常说企业精神,诚信共赢。然而,这些作恶企业只顾自身利益,缺乏对于诚信的认同和坚持,企业道德价值观念严重丢失。
第二、考核制度过分关注业绩:众所周知,不少企业的高管评估考核制度过于注重业绩表现。只有股价、投资回报等看得见的数字才是具有说服力的衡量标准,反而忽视了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最终刺激了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
第三、由于财务造假违法成本低,缺乏有效的威慑手段: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惩治手段,使得一些企业逐渐失去了对于财务造假的敬畏之心,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着造假行为。
不管是财务造假还是违法行为,标的都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企业无法建立长久的形象和品牌,也将失去广泛的信誉和利益。因此,企业必须改变财务造假的思路,以诚信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实现企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为消费者、投资者、员工、政府、社会创造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