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增值税降至13%!化工行业涌现大堆问题!<医药行业增值税税率多少>

增值税降至13%!化工行业涌现大堆问题!

制造业等行业税率下降了3%,对于典型的靠增值额为生的制造业来说,绝对是个减负的重大利好。为此,不少客户要求企业“获利回吐”,根据相关会计师给出的计算分析,具体如下:

为此,若企业为客户降价,但企业的供应商却没有给你同时降价。然后亏的仍然是企业本身。

回顾此前,我国增值税经历过3次重要的降税及并档。

第一次下调/并档:2014年起7月1日起,将6%、4%和3%的税率统一调整为3%,2015年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速由7.1%下降为0.8%;

第二次下调/并档:营改增后,增值税四档的税率档次和各种税收优惠使得整体税制还是显得冗杂,因此,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税率从四档降低为三档,取消13%的税率,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下调至11%;

第三次下调/并档:2018年5月1日起,增值税下调1个百分比。2023年4月1日前我国增值税的三档税率分别为6%、10%和16%,其中,采掘、制造业多数在16%档,10%档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和通信业,金融服务业则多数在6%档。

此外,根据相关行业分析,增值税下调对于能源化工领域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传导,一方面减税降费中长期利好需求侧,目前在市场预期层面,宏观利好对于各品种的提振作用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增值税下调意味着商品含税价格的降低,鉴于各品种上游议价能力与进口比重不同,此路径的影响存在差异。

但截至目前,有关政府部门还未公布相关的政策通知。因此,4月1日后是实行13%还是16%的增值税率,还有待观望。

02

增值税下降3%,化工产品会不会因此降价?

企业都按国家的税率来自觉的重新调整价格,也不是政策降3%的增值税税率,就要求上游供应商降价3%的,因为政府对企业征税,并不是降了3%的征收率(征收率与税率不是一个概念),增值税实质上是对企业增值部份按税率征税,企业的增值率不会是100%。

还记得去年国家把增值税从17%降到16%,众多朋友反应它们的客户借机要求降价1%,从感觉上来说,似乎给客户下降1%是合理的,但从直觉上又觉得简单降价1%不太对。感觉不对,有点乱,得捋一捋!

现在假设你的采购成本是100元,成交价是120元。如果按17%增值税率,你的进项税是100*0.17=17元,出项缴税是120*0.17=20.4元,实际进项抵扣后,你的纳税额为:20.4-17=3.4元。实际利润为120-100-3.4=16.6元。

如果你不给客户降价,增值税为16%,则你的进项税是100*0.16=16元,出项税是120*0.16=19.2元,你的纳税额为:19.2-16=3.2元,实际利润为120-100-3.2=16.8元。这意味着,如果你不给客户降价,少缴纳的0.2元税都归你了。

如果你给客户降价1%,则成交价是120*(1-1%)=118.8元。如果按16%增值税率,你的进项税是100*0.16=16元,出项缴税是118.8*0.16=19元,实际进项抵扣后,你的纳税额为:19-16=3元。实际利润为118.8-100-3=15.8元。这比原来未降价未减税少赚了16.6-15.8=0.8元,利润减少了4.8%。

这不算不知道,算了吓一跳。不是说好降1%的吗?怎么利润一下降了4.8%?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细心的销售员应该注意到:在你给客户降价的情况下,如果你的供应商没有给你同时降价,那么,你的利润将损失将近5%。所以,买卖有风险,降价需谨慎。

而就在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总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减税,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税率不变。

这本是对企业的一项重大利好。下午,我就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询问这一减税政策出台后,他们如何应对客户提出的降价要求。这让我想起去年增值税下调1个百分点税率时,众多客户的困扰。

这个客户说,降一个点还可以接受,现在是降三个点,客户是上市公司,强势,去年就被逼降价一个点了,今年客户要是提出降三个点,企业利润就没有了。

看来做企业,环境变化,就会是一件斗智斗勇的挑战。我们抛开企业竞争力量之说,仅就降税了,对企业的价格是怎么影响的,来给提出降价要求的企业和应对降价要求的企业,分析一下降价对价格的影响。

首先,国家降税率,并不是对销售价格也相应的降低了同样的百分比,我们上一次见到增值税降1%,终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因此也降一个百分点,是吧?提出要求供应商降价的企业,首先看看你自己的销售价格,是否也降了呢?

可能对于中间环节的企业来说,他们的客户要求这样降价,他们被迫也是降了,可这个要求,首先是从下游客户传导下来的,这是一个竞争的结果,也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这不是增值税的原理导致的结果,所以,做企业,始终要想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竞争环境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其次,就算每个企业都将政府的减部份让渡给下游企业,一个环节的增值税是这个环节增值部份减少的征税,才是可以让渡给下游的部份,这个部份的比例应该是这个环节增值率与减税率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不含税价格下调=增值率*3%,含税价格下调=增值率*3*/1.16。

举个例子:企业的进项占营收的60%,假如企业的进项100%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管增值税税率是多少,进销项都是可以相抵的,那么,对这个企业来说,只是对增值的40%按税率征税了。那么,现在增值税降3%,对该企业来说,只是减少了增值税税负1.2%,这个1.2%,还是是相对不含税销售而言的,不是对含税销售收入而言的。相对降税前的含税销售收入,只减少了税负1.0345%。

因此,从纯降税来看税负的下降,每个企业减税的空间,取决于该企业的增值率和上游企业的减税转移。实际上,上游企业也不可能是降价3%,合理的只能是将上游减税的部份转移到下游,正如我们分析的例子,税率降3%,企业降价1.2%。因此,借势要求上游或下游都要降3%的企业,不是不懂,就是借故耍流氓。但是在中国这类耍流氓的企业非常多,现实中有很多大集团、企业都非常强势,借机要求它的供货方(特别是充分市场竞争的部品)降价3%,供货方为了存活也不得不接受!

归总,其实降低的只是税率,与商品价格是无关的!!!

-END-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