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为我国经济做出突出贡献:我国中小微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60%以上,纳税占比50%以上;另外,我国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均来自于中小微企业。
宏观环境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
经济下行压力大,中小微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呈现负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由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而最近几年,我国面临中美贸易摩擦、房产投资市场萎靡、消费增速放缓等下行因素共同叠加的不利局面,使得我国处于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2015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长期下行周期。GDP 同比增速自2015年“破七”以来,持续下降。受疫情影响,世界银行最新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速大幅度下滑至2.3%。
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大型企业利润受到冲击较小。而中小微企业由于存在自身抗风险能力偏低、融资困难等问题,相较于大型企业,利润率同比下滑严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小微企业利润同比增速降为负值,并不断加速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艾瑞预计2023年中小微企业利润下滑比率超过30%。
疫情下中国中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疫情使小微企业“雪上加霜“,多数中小微面临生存危机
受新冠疫情拖累,我国社会与经济短时间再遭打击,而中小微企业成为此次疫情“重灾区”,行业特点和规模较小是主要原因。
小微企业的行业类别多为批发零售业、餐饮、租赁和商户务服务等行业,而这次疫情中,这些行业受影响最大。疫情的出现使企业线下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各地交通管制也严重影响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同时中小微企业又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疫情的恶化使得企业用工遇到困难,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状态不容乐观,多数小微企业出现了营业收入严重下滑,现金流紧张等问题,且规模越小的企业抗击疫情风险的能力越弱。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报告指出接近 1/4 的小微企业表示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经营已陷入困境(16.9%),甚至面临倒闭风险(5.8%)。67.1%的小微企业预计现金流无法维持三个月以上,只有15%的小微企业现金流可以维持6个月以上。
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报告指出,29.6%的中小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将超过50%, 58.0%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0%以上;只有4%的中小企业认为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小于10%。
后疫情时代,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之路
“内外兼修“助力中小微企业突破困境
新冠疫情下中小微企业步履维艰,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多维度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当下面临的利润下降,现金流紧张等问题。但是中小微企业在疫情中仍面临许多政策无法触及的痛处,这就要求中小微企业从自身出发,提升内在管理机制,升级营销方式,寻求数字化自救方案。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国家政策扶持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才能更好地度过这次疫情危机。
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是当下“突围之路”突围之路:数字化升级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
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中供需两端难题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是长期存在的难题,在传统线下融资业务中,无论是供给端的金融机构、还是需求端的中小微企业,都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首先由于中小微企业存在大量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财务报表缺失或虚假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情况,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的风控和授信;同时由于大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频率高而融资金额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对贷款金额小、坏账风险高的业务很难有动力去进行高成本的尽调工作。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对于短期债务偿还及员工工资发放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产生了大量的融资需求,融资难的问题更加严峻,因此进一步凸显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业态全面改造的必要性。传统融资模式的痛点正是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数字化升级的赋能,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有效降低风控成本与坏账风险,从而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困境。
突围之路:数字化升级助力中小微企业商业模式转变
不同类别中小微企业需采取不同策略开展线上经营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些原本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诸如电商平台、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迎来了空前热潮,但平日线上业务空白、主要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企业首当其冲,暴露出获客能力弱、经营模式单一、供应链运转难等短板,陷入停滞、亏损困境。能否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转变成为疫情期间许多中小微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点之一。且从长远来看,突破单一线下经营模式有助于提升企业抵御风险、多渠道获客、精准营销等综合经营能力,数字化改造下的企业商业模式进阶势在必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并非简单的将线下内容转移至线上,而是可通过互联网线上手段,进行业务拓展、客户价值提升、订单、物流和配送综合管理等一系列经营环节,打造人、货、场、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