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播客|高通胀让拜登考虑削减部分对华关税,这次是认真的吗?
近期,美国通胀“高烧不退”。5月,美国通胀率已经高达8.6%,为40年来新高。同比涨幅已连续3个月在8%以上。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通胀毫无疑问将成为选民关注的头号议题。为此,支持率长期在低位徘徊的总统拜登正利用一切手段,来为飙升的物价降温。
颇受外界关注的是,是否取消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的关税,成为当前拜登政府为抑制通胀面临的艰难抉择。目前,拜登正在让白宫加紧讨论,但外界预测在6月26日至28日的七国集团峰会之前,白宫不会作出决定。
实际上,近半年多来,每当美国公布通胀率前后,拜登及其政府高官就会出来声称将考虑取消对一些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这一次,美国是认真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澎湃新闻记者连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其胜、柯静,深入分析美国当前的通胀困局与取消对华关税的前景。
主要话题(可根据时间跳转):
03:13 美国通胀高企的原因
08:35 拜登的抗通胀举措有效吗?
15:54 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如何影响美国通胀
22:30 这次放风减关税,是认真的吗?
28:30 拜登政府内部的争论与分歧
35:00 哪些领域可能会减关税,哪些不会?
42:23 对中美贸易、中企出口的影响
55:14这是美国释放对华关系的信号吗?
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提要,供暂时不方便听语音的读者了解内容梗概:
1、目前美国的通胀高企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柯静: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实是拜登政府的大规模“放水”。在拜登政府推出高达1.9万亿美元的救援计划的时候,其实美国已经走出封锁期了。不断推升的需求的确促成了美国经济上最快的经济复苏,但也埋下了一个持久通胀的隐患。
除此之外,还有新冠疫情带来的多方面挑战。一方面,全球供应链瓶颈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有效缓解。此外,美国的劳动参与率始终达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由于工人没有到位,继续推升供应链的瓶颈,导致订单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