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SAAS企业跟踪第七篇:广联达<广联达企业材料库>

SAAS企业跟踪第七篇:广联达

来源:雪球App,作者: 圣教徒,(https://xueqiu.com/3668081403/152079801)

对于美国的SAAS企业的概况,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着实让人羡慕。

Salesforce、ServiceNow、Workday、Zoom、Slack、Twillio、Docusign、OKta、Veeva、Datadog、Zscaler、Zendesk、Atlassian等,以及转型的Office 365、Oracle、Adobe、Autodesk等,美国的SAAS服务,可谓灿若星辰。

很可惜的是,我们国内在TO B saas领域,跟美国的差距实在有点大。

尽管如此,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在云计算时代,SAAS是TO B的未来。

在国内市场,广联达、用友网络等估值的居高不下,金山办公、光云科技上市后的惊艳表现,甚至石基信息、恒生电子等有SAAS转型预期个股的高估值,无不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对于SAAS企业的渴求。  

本篇为第七篇,介绍一下非常优质的、SAAS转型较为成功的企业——广联达。

PS:主要精力除了重点关注科技企业外,也在关注历史新高股,微信公众号“专注历史新高股”主要是对历史新高股的点评,欢迎交流关注!

一、行业背景

自从贸易战开始以来,大家对半导体硬件领域给予了极高的关注。

在二级市场,韦尔股份、汇顶科技、卓胜微、圣邦股份这样的芯片设计企业,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沪硅产业这样的设备及材料企业,甚至像闻泰科技这样的ODM企业,都受到了狂热的追捧。

一级市场的追捧程度,更是有过之而不及。现在只要创始团队看起来不错的半导体硬件企业,都很容易融到资金。近期刚刚创立9个月的壁仞科技,就一下子融资了11亿。

不仅资金追捧,半导体硬件类企业在地方,也是深受青睐,到哪都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

相比而言,中国的软件行业,国产化的程度,相比于半导体硬件,情况要糟糕许多。软件国产化的迫切程度,一点也不低于半导体硬件。

但是,不仅资本市场的追捧程度,远不及半导体硬件,对地方政府、对央企、对大型企业而言,其对软件的支持力度,更是无法和半导体硬件相提并论。

殊不知,现在美股市值靠前的几大企业,FAANG里,除了APPLE,哪个不是软件性质的企业?其他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上市公司,salesfore、Adobe、Oracle、SAP,也都是软件企业。

所以,对于地方政府、央企、大型国企而言,现在还停留在“软件看不见摸不着,可有可无”的阶段,是非常不可取的,提升地方政府、央企、大型国企对软件的重视,非常迫切。

话又说回来,这个锅也不能完全由地方政府背。而是当前,我们在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跟美国比起来,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比如,广联达所处的建筑行业。

建筑业是目前信息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

根据麦肯锡产业信息化报告,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程度不到1%,仅好于农业和屠宰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

而整个建筑业产值规模巨大。仅我国,每年建筑行业的产值超过10万亿。虽然产值巨大,但行业的经营情况却并不乐观。根据麦肯锡研究显示,大型建筑项目中,有80%的项目会超过预算。中国建筑业的利润率持续维持在3.5%左右。

像中国建筑这样的巨型建筑公司,营收超过万亿,净利润才3、4百亿,要不是有房地产板块贡献接近一半的利润,那利润率会更加难看。

所以,从建筑行业本身来说,信息化程度这么低,利润这么薄,有较强的通过信息化改造,提升效率的诉求。

根据统计,目前,建筑行业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50%,约占我国总能耗的45%,其中已有建筑中,97%是高能耗建筑;建筑活动产生的污染约占我国总污染的40%。

根据广联达自身的预测,通过信息化改造,建筑行业空间闲置率能降低20%,能耗能降低20%-30%,人工成本能降低30%,物料采购成本能降低10%。

总体来看,国内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诉求较为强烈,亟待推进。

然而,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建筑大国,在建筑领域经常有让人咂舌的神操作,建筑技术能力全球领先。但在建筑信息化程度上,却明显落后于国外。

根据中国建筑协会的统计,我国建筑信息化投入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仅为0.08%,而欧美发达国家为1%,也就是说我国建筑信息化投入占比不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所以,总而来看,国内建筑信息化的市场刚刚开始,市场前景广阔,市场潜力较大。

二、公司介绍

广联达是国内工程造价领域具备垄断优势的企业。

公司成立于1998年,2010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建筑产业,围绕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产业信息化、产业金融等服务。目前的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工程信息、工程教育、建筑金融等十余个方向,近百款产品。目前已经累积服务二十余万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60多家分子公司。

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如下所示:

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所

根据公司年报,广联达的业务大概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为数字造价业务板块、数字施工

业务板块、创新业务板块和生态业务板块。

1、数字造价业务

数字造价业务板块属于公司成熟业务,也是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工程造价业务板块收入约占公司收入的70%。

其主要为建设工程造价(工程成本、工程量计算)提供工具类软  件产品及数据服务,包括工程计价业务线、工程算量业务线和工程信息业务线等。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公司在国内该业务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竞争优势明显。

目前,公司正在全力推动数字造价业务云转型,其商业模式正由销售软件产品逐步转向提供服务的SaaS模式。

2、 数字施工业务板块

数字施工业务板块是公司重点突破的成长业务,也是未来具备较高想象力,有望再造一个广联达的业务板块。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数字施工整体解决方案。在2023年6月发布的广联达数字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台基础上,公司已经开发出覆盖岗位级、项目级、企业级的多个数字化应用系统,为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

3、创新业务板块

创新业务板块属于公司孵化业务,在新空间、新客户、新业务、新模式等方面实现公司业务探索和布局,目前主要包括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建设方一体化平台、全装定制一体化平台等业务,上述业务以项目的形式展开,尚未形成规模化销售。

4、生态业务板块

生态业务板块主要包括产业新金融、工程教育等业务。产业新金融业务依托公司专业应用系统的精准  数据及大数据服务,探索为建筑产业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工程教育业务则围绕建筑类  院校相关需求,提供建筑实训课程产品销售及相关服务。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跟进前期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但广联达作为一个信息化服务商,并不掌握上下游,要提供供应链金融,几乎不可能。

除此之外,公司还有一些海外业务。一部分依托2014年全资收购的芬兰子公司机电专业BIM相关业务,形成MagiCAD产品线,主要覆盖欧美等市场;另一部分为数字造价业务的国际化系列产品Cubicost,主要开拓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南亚市场。

三、广联达的SAAS转型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广联达的SAAS转型,这也是广联达能够获得市场高度关注,股价持续攀升的核心原因。

1、广联达的SAAS转型之路

相比于国外的老对手Autodesk而言,广联达的SAAS转型决心相对保守,转型的时间也相对较晚,直到2017年才正式启动。但整体转型的进度还是非常顺利的。

公司采用分批次试点的方式,推动工程造价业务的SAAS转型。

第一批次:2017年,6个地区,分别为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湖北和云南地区。到2017年底,该批次工程计价用户转化率达到80%,用户续费率达到85%;到2018年,该批次计价用户转化率和续费率均超过85%,工程算量存量用户转化率达到50%;到2023年,工程计价和工程算量用户转化率都达到85%。

第二批次:2018年,5个地区,分别为辽宁、广西、新疆、河南和重庆。该批次到2023年,其工程计价和工程算量用户转化率同样高达80%;

第三批次:2023年,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地区,这批次所在的地区是广联达收入的重要地区,截至2023年,该批工程计价和工程算量用户存量转化率达到50%,同样推进顺利。

第四批次:2023年,完成剩余地区的云化转型。

总体来说,广联达工程造价业务的SAAS转型,非常成功。

2、广联达SAAS转型的多赢局面

看看广联达SAAS转型所带来的多赢局面,相信会更加坚定大家对于SAAS模式光辉发展前景的信心。

首先,对于客户而言,很好的适应了移动办公时代的需求,体验更加便利

采用SAAS服务,对于员工而言,在办公室,可以实现工程及造价数据的便捷上传,快速形成造价方案,大量节省时间,提升方案质量;在家里,不需要用U盘将软件拷回家,无需在家额外安装软件,保持工作进度和在办公室的同步;在工地,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造价工程文件,进行批注修改,并分享给同事或者领导,真正实现移动办公。

其次,对于广联达员工而言,推进销售体系和研发体系的全面升级

对于销售而言,在传统的软件销售模式下,公司产品平均5年更新一次,每一次更新升级后,需要用户重新购买付费,故在每次更新后,需要投入大量销售人员与客户对接销售;而在SAAS模式下,销售可以从对存量客户的销售中解放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