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23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共有12人次发言。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过去一年,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造了有力的财政支持,保障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较好完成了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审计部门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开展工作,查找问题客观准确,提出建议务实中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功效。出席人员充分肯定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积极评价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结果报告。出席人员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用好存量政策,谋划好增量政策,强化对科技自立自强、粮食能源安全、疫情防控等重点支出保障,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健康。要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审计法,坚持问题导向,严肃财经纪律,抓好审计整改,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预算决算编制工作和绩效管理
有的出席人员提出,预算、决算编制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编制工作需特别严谨细致,数据要丝丝入扣,年与年之间、表与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逻辑关系、平衡关系要符合会计原理。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决算报告应与预算执行情况一一呼应,建议在决算报告中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实施、调整、终止、变更等情况进行明确的、具体的说明,进一步增强决算编制与预算报告的关联度。
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应科学合理设定绩效指标,从侧重单个项目的绩效评价,向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绩效评价拓展,着力把绩效评价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有的出席人员指出,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财政补贴实施情况的监管,科学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激励作用。
二、着力保障重点领域财政支出
有些出席人员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着力保障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国防建设等重点和刚性支出,加强民生保障支出,做好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工作。一方面加强“开源”,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科学“节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开展跟踪审计等方式,精打细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有的出席人员认为,交通运输业对畅通循环、稳定经济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财政保障力度。有的出席人员指出,现在我国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财政投入还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上予以倾斜,研究制定出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元投入机制,把国家、地方、企业等各方面的资金统筹起来,发挥出最佳效益。
三、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
有的出席人员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风险挑战增多,有关部门应统筹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推动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增强市场活力既包括供给侧的生产者、经营者,也应包括需求侧的消费者,财政政策的发力点应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