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5年倒闭近2万家!互联网企业太投机?<2022年 企业倒闭>

5年倒闭近2万家!互联网企业太投机?

01

怀揣“百年”梦,干着追风口的事儿?

纵览全球互联网企业,拥有百年野心者比比皆是。

2023年,Github宣布开启一个大项目,保存用户所贡献过的所有开源代码,保存的方式也异乎寻常:将开源代码作为人类文明产物留给后代,并且封装完好,物理保存在一个环境稳定、远离纷争的地方——北极,以确保开源的千年大计。

CSDN在2009年创立10周年峰会上,提出了服务开发者100年的计划;强调科技创新的华为不仅有海思芯片、鸿蒙系统等“备胎”计划,还致力于打造百年生态;在阿里创立5周年时,马云就提出了“做102年的好公司”的概念——横跨三个世纪。

现实却是科技巨头已经过三轮迭代:

1)门户一代:包括雅虎、谷歌、亚马逊等,擅长聚合信息、数据,并以门户模式展示出来;

2)社交一代:Facebook、LinkedIn、腾讯等,展示出网民的原创能力,同时增加了整个社区的价值;

3)移动一代:TikTok、拼多多等,这些企业将手机视为他们应用的主要平台,甚至是独家平台。

互联网领域似乎从不缺乏变化,爆发有之,衰落有之,速生速死亦有之。

IT桔子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3年的5年内,共有17336家互联网企业倒闭。其中不乏ofo小黄车、环球易购、叮咚快买、万达电商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存活时间最短的仅有几个月。

对此,有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天性喜欢追风口,容易投机,天然与百年老店背道而驰。

02

陷入“短寿”怪圈的底层原因

从国内情况来看,互联网企业陷入“寿短”的怪圈固然与科技迭代的摩尔定律有关,企业一旦落后于科技迭代的速度,出局是早晚的事,更是行业顽疾所导致。

首先,企业被快钱思维所捕获,还未站稳脚跟,就奔跑着冲向死亡。

理论上,互联网企业是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然而,在草莽时期,不少互联网企业在时代背景的红利下,泡在源源不断的资本驱动浪潮中,用最粗犷的模式赚着最快的钱。虽然靠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但也滋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赚快钱的思维,热衷于一夜爆发,缺少核心竞争力的沉淀。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从不断刷新的风口短命纪录就可见一斑:P2P火了五年,社交火了3年,O2O概念火了2年,直播和共享单车火了1年半,无人货架、远程抓娃娃火了半年,到直播答题和区块链,风口只剩三个月。

其次,企业被商业模式所裹挟,经不起市场考验。

“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模式”被企业奉为圭臬,以致商业模式成为一块大号创可贴,被中国企业贴在自己每一个弱点上——若无技术优势,就靠外包、合资曲线获取;若无资金保障,就靠信托、质押间接解决;若无销售渠道,就靠包销、团购另辟捷径;若无优质产品,就靠讲故事、玩概念“空手套白狼”。

然而,竞争对手虽然复制不了创新成果,却能复制创新模式。商业模式既不是竞争壁垒,也不是护城河。

再次,被资本冲昏头脑,忘了为什么出发,就会偏离轨道。互联网领域从不缺概念,更不缺追逐概念的热钱。

《全球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2023)》显示,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成绩斐然,中国内地公司IPO总市值占到了全球的37%。

从风险投资数量和总额来看,2023年中国第四季度风险投资数量和总额分别从第三季度的830宗和149亿美元增加到869宗和198亿美元,为连续八个季度以来最高,且全球前五宗最大额的交易均在中国完成。

同时,中国已备案私募基金196852万支,管理基金规模15.97万亿元,其中,创业投资基金有10398只,基金规模达1.6万亿元,过去四年,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创投风投总额的近四分之一。

空前活跃的资本市场既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从打车、外卖到共享单车,四处燃起的“补贴大战”便是最佳例证,同时也让企业在资本营造的虚假繁荣中迷失了自己。

O2O赛道,拉手、美团、窝窝等五千家网站携海量资金杀入团购舞台,随后百亿融资烟消云散,只留美团笑到最后;打车领域,滴滴、快的的20亿烧钱大战最后以双方合并收场;共享单车频道,摩拜和ofo小黄车依仗超百亿融资四处挥霍,高峰时期摩拜日发红包4000万,但最终ofo小黄车宣布倒闭,摩拜也只能卖身美团,名存实亡。

由此来看,在草创期,由于踩着时代的浪潮能够拿到很多资源,反而让不少互联网企业萌生之初就缺乏百年老店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的基因。

事实上,固然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瓶颈可能会要了企业的命,但更要命的是,时代拐点的各种变化往往让那些固步自封的企业身不由己,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崩塌。

03

“百年”基因面临釜底抽薪

对于传统工业时代的百年老店来说,开宗立派、基业长青的根本在于扎实的产品和深厚的内功。

例如,成立于1887年的日本花王株式会社,是一家耳熟能详的洗化用品公司,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它还曾经从事过软盘的销售活动,而且曾经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全球第一,为了保证专注性,公司最后决定撤出软盘行业,开始着重日化产品的技术研发。

在洗衣粉的研发中,花王曾花费了八年的时间发明了祛除黄渍的酵素,为了提升洗衣质量,他们甚至在洗衣粉粒子中增加了空气,以便溶于水后的洗衣粉颗粒在水中爆裂,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度。正是这种专注让花王成为洗化行业的龙头。

也就是说,在系统的边界比较清晰,或者相对封闭的时代,企业专注于产品上的精益求精,就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到了当下,世界几乎所有边界都在被突破,被模糊,外部因素成了真正的搅局者、革命者,技术、需求、政策等的变化随时都会对企业存在的根基釜底抽薪。

以前只有来自明面上的竞争对手压力,现在的敌人几乎无处不在,苦心构建的护城河,随时都有可能被逾越。

传统厂商瑞星和金山毒霸曾经打得如荼如火,都以为干掉对方自己就成了杀毒软件的老大,不想被互联网公司360抢了先机;三大通信运营商争通信行业的头把交椅几十年,不想一朝不慎,竟败在做游戏出身的腾讯手里;火了十几年的方便面食品,曾经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想被几家外卖平台逼得每年锐减几亿包销量。

显然,寿短往往并不是因为弱小,而是因为竞争维度的变化。加之,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所处的环境是错综复杂的。许多各不相同的要素相互作用、频繁互动,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极易引发系统整体的剧烈波动。

正如斯坦利所说:“互动的高密度意味着即便是较小数量的因素改变,也能够迅速对大局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算起,40多年的信息发展,让人类生活翻天覆地,同时也是无数前浪被逼死在沙滩上的历史。它们并非经营不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