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潮汹涌向前。
短短40天,国家发改委接连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及《售电公司管理办法》。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引发市场各方广泛关注。多位专家表示,相关改革举措立足当前,遵循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
那么,代理购电与售电公司在电力市场中分别担当怎样的角色?企业要如何练好内功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中电传媒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进行分析与解读,与各位读者细细道来。
代理购电:不可或缺的角色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我国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我国持续大力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但迄今仍有大量的经营性(工商业)电力用户仍未参与市场,在计划形成的目录销售电价和市场形成的市场化交易电价间游离。
从发布的三份文件内容来看,侧重点各有不同,《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取消了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关于组织开展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用户从计划电到市场电过渡;《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新形势下售电公司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那么,建立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机制的意义为何?
受访的业内专家指出,建立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机制,是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有序平稳实现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促进电力市场加快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电价改革,对进一步理顺“煤电”关系,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加快推动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谈及代理购电和传统购电之间的不同,业内人士表示,在传统购电模式下,用户只能通过电网企业购电,价格由目录电价决定;代理购电属于市场行为,用户购买的是“发电企业的电”,价格按市场形成的价格执行。工商业用户可以选择进入电力市场直接向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购电,对于暂未选择向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购电的,也可以选择与电网企业签订代理购电合同,由电网企业进行代理购电。
再看电价组成,代理购电用户电价由代理购电价格、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组成。其中,代理购电价格随电力市场供需情况波动,波动部分会影响用户电价。
此外,文件中明确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的范围会不断缩小,说明电网企业代理权是“过渡性”措施,并非制度性安排。全体经营性电力用户终将直接参与市场,向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购电。
售电公司:迎来新挑战
《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发布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与2016年印发的《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相比,进一步规范了售电公司的权利义务,对售电公司的各项管理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比如,售电公司必须要有10名及以上具有“劳动关系”的“全职”专业人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无失信被执行记录,防止部分企业打擦边球。
比如,设置安全防线,从保函额度标准到履约额度跟踪预警,再到保函的使用,均进行了统一,确保真正发挥“保函”作用。
再比如,明确保底售电机制,要求保底零售价格按照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价格的1.5倍执行。设置兜底原则,增加最后防线。
“过去售电公司在电力市场中,基本是进行‘倒一手’的简单操作,随着经营性用户全面入市、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扩大,售电公司的经营风险将会大幅增加。”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一些实力弱、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信用差的售电公司或将被淘汰。
应变:练好“内功”
电改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安全、清洁、可靠地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还原电能的商品属性,打破原来电网“独买独卖”的格局,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新形态。
面对瞬息万变的电力市场,相关企业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应对随时到来的新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售电公司在将来比拼的不仅仅是售电,还将比拼全方位、综合性的能源服务。需要具备合理预测购电需求和市场价格的能力,优化购电策略和成本的能力,细分客户群体特点及消费规律,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套餐式电价服务的能力等。
重庆市配售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重庆理工大学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曦认为,当下,电网企业代理购电,肩负着发布代理用户相关预测数据和实际偏差、采购电价结构及水平、市场化机组剩余容量等信息公开的责任。在电网企业代理购电规模不断减小的过渡阶段,售电公司将获得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出品:中电传媒能源大数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