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9个案例图教你看懂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举例说明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9个案例图教你看懂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

图2 资产证券化原始权益人构成及业务意图

但是,通过对于现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分析可以知道,我们原始权益人的意图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完全实现。举例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个目的是要实现不良信贷资产的出售,以期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但是就现在存在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优质资产的出售,就成本收益而言,优质资产如果放在银行的账户上不进行证券化,其收益而是十分可观的,而证券化的过程恰恰是凭空增加了很多结构设计的有形或无形的成本,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进行业务的储备或者是进行市场的拓展,这些行为却都是必要的。这更加需要参与各方尤其是原始权益人的合理操作来为自身降低成本。

那么,既然原始权益人对于资产证券化具有如此多的业务意图以及在整个业务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他们如何才能在整个业务安排中发挥主动作用,为整个资产证券化业务服务以及降低成本呢。

我们知道,原始权益人掌握着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资产,是信贷资产或者资产池的原始所有人,掌握着这些资产的第一手信息。不论是贷款的债务人还是贷款的用途,以及贷款期间债务人的履约情况以及整个贷款的违约情况,原始权益人都因该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具有资产证券化需求的原始权益人在发放贷款的初期就应该做好信贷审核等工作,充分了解债务人的资质情况,包括债务人的信用,贷款的用途,并且在贷款过程中做好监控,对于整个贷款资产池的违约情况以及已有贷款的分级情况做好记录,了解整个资产池中贷款的地域、行业、分级等情况,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原始权益人自身的资质也是决定资产证券化业务成败的关键,虽然理论上资产证券化业务是能够让信贷资产充分出表,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并不能实现,因此对于基础资产的控制原始权益人仍旧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原始权益人一般也充当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服务人,负责基础贷款资产的还款收回工作。此外,投资者在很多时候并不充分了解基础资产贷款的具体情况,而是通过原始权益人本身的资产情况来判断基础资产情况,因此市场在考量资产证券化证券的同时必然会考虑原始权益人的资质。所以,越是资质优良的原始权益人其发行的资产证券化证券成本就会越低,原始权益人对基础资产管理水平越高、基础资产情况披露越详细,资产证券化的成本也就越低。

2、管理方

管理方指充当SPV的机构。SPV的设立是资产证券化的精髓,这个机构作为原始权益人与投资者的中介,将基础资产从原始权益人处买入,然后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再卖给投资者。管理方在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主要实现几个目的:

一是实现资产的真正出售,实现破产隔离。SPV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他在法律关系上与原始权益人以及投资者并没有资产证券化业务之外的关联,因此对于原始权益人基础资产的购买则是真实发生的,原始权益人在出售资产之后在法律上与出售的资产没有了关系,这就实现了真实出售,对于投资者的责任由SPV承担。一旦该笔资产发生任何问题,如信贷资产发生违约,则对其进行处理应该由SPV负责,由此产生的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SPV应该是一个法律上承认的实体。现有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Purpose Company,SPC),另一种是成立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epose Trust,SPT)。国内现有的模式大多采取SPT的形式,即将基础资产看作是信托财产,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原始权益人作为委托人。在理论上来说,委托人将财产完全转移给受托人,并委托受托人进行管理,受托人或委托人对于信托财产的破产损失均无责任。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为了使资产支持证券在市场上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作为信用增级的一个手段,原始权益人往往自留次级部分,而次级往往作为损失首当其冲的缓冲层,这样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出售,完全的破产隔离的愿望也就较难实现了。这个后面在结构分析时我们再行分析。

最近,国内颁布了一些法律文件,如《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3〕16号),将信贷资产纳入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础资产之中。另外,新基金法的实行也让基金公司加入资产证券化管理者的争夺中来。这些都丰富了资产证券化SPV的主体,同时为实现资产证券化的真实出售与破产隔离提供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