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技术的来源、进化与未来<技术就是什么>

技术的来源、进化与未来

2. 技术是复数性质实践与元器的集成

对于复数性质的掌握要求从数学的视角来看,数学中常用概念“集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清楚表达该观点,比如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它们是许多技术和实践构成的集合或者工具箱,即子集。如果将其中的基础技术称为元素,那么各种元素的随意组合,就可以形成新的、具有目的性的新技术,每个子集的汇聚也就成就技术成为一个复数系统,形成“体”的规模,可以称其为 “技术体”。

3. 技术是可供某种文化中利用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

韦氏词典将技术表述为 “人类创造物质文化的手段的总和”,比如当我们讨论“技术”是促进了我们的生活还是阻碍了我们的进化,此时我们指的就是总体意义上的技术,而用这种定义去解释技术,往往会将其与集体活动挂钩——“技术就是与硅谷相关的一切”。

技术进化的动力是什么?

当论及技术更新迭代或新技术产生多使用词汇是“升级”、“改进”、“发展”......在书中,阿瑟并未频繁以物理属性来理解,而借用 达尔文主义的视角,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延伸,提出技术进化这一带有人类生长隐喻的词语,那么,技术是如何进化的?或者新技术是如何产生的?

1. 技术生命的遗传机制

其实人们从很早就开始了关于技术的进化的讨论。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有关生物进化的《物种起源》,4年后,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巴特勒,提出了 “机械王国”的理论,写了一篇名为《机械中的达尔文》的文章,试图将技术塞进一个类似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理论框架中去。

诚然,技术的发展,在很多方面的确和生物进化的过程一样。生物进化的过程需要经历变异和选择,而技术的进化在很多时候也是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比如火车的进化,就通过变异和选择逐渐发展出了蒸汽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等等。但是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漫长而平静的,而技术的进化有时是激烈而革命性的。

2. 旧元素升级应用下催生的技术组合

作者谈到新技术的产生,强调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是以自此之前的已有技术的新组合。当然,这里还会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面对同样一个目标时,新技术可能完全没有旧技术的影子,而是全新的一套方法。比如激光、喷气式飞机等,它们的出现都彻底颠覆了前任技术,并且这些在刚刚出现的时候,跟以前解决同样问题的技术使用的原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上这些没有通过变异和选择来进化的技术,用进化论的原理就解释不通了。于是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技术的组合也在进化,作者将其称之为—— “组合进化”。最初很简单的技术,通过组合成一个一个技术模块,发展出了越来越多的复杂技术形式。而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往往巨大,其中涉及到原有技术特性及原理差异性并由这种差异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变可以视作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

古登堡所发明的印刷机就是一个经典的技术组合进化,它运用了活字印刷术、螺旋压榨技术、油墨和纸张的生产技术,这些都是在这之前就被发明出来的东西,所以古腾堡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一种全新技术,而更像是把不同领域的现存成熟技术拼装在了一起,但是印刷机原理与古老制造工艺技术的原理却大相径庭。最终,这些拼装在一起的技术模块,每一个都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相互联系,共同服务一个核心目标。

3. 捕捉现象的努力推动技术诞生

技术的进化单单依靠模块化的组合还远远不够,因为有些技术应用范围极广,并不能通过追溯单个领域的发展来证明其是否符合组合进化。比如激光技术,它的用途非常多:在农业生产中,激光可以用在育种、除草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唱片、激光录像都是最常见的;在医疗中,激光可以用作钻头、手术刀等;在军事中,激光可以用在坦克、舰艇、飞机等武器装备上。激光应用如此广泛,但是当你追溯它的发展进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并不是从某些特定的技术一步步进化来的。为此,作者提出了另外一个重要机制,那就是“捕捉现象”。

自然现象是新技术赖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源泉,所有技术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源自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捕捉现象”指的是技术能够持续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并且带着特定的目的去驾驭这些现象,通俗理解就是技术可以提供强大辅助,从而方便人类生活。比如一些计步软件是为了方便大家运动时记录状态;信息检索系统是为了整合所有信息方便大家查阅等等,所有这些技术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从此处看来, 技术的本质就是对现象的有目的的编程,而“捕捉现象”与“组合进化”相结合,才是技术进化的真正动力。

技术进化如何推动经济?

作者认为,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他把经济定义为一套安排和活动,一个社会借助这套系统来满足所有的需求。正是因为技术的出现,人们对其加以运用,才形成了经济,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经济会从技术当中浮现。新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方法,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和需求。而经济就是技术的一种表达, 技术进化会引发经济进化。

1. 重新域定,颠覆式创新

何谓域?通俗理解可指一个范畴,比如时间的范畴可以称为时间域,空间的范畴可以称为空间域,那么技术的组合和应用规范我们可以称为技术域。这组技术有共同的能力,捕捉了共同的自然现象,可以完成共同的目标。而重新域定指的就是放弃这组技术原有的技术目的,去实现另外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个需求,你可能需要放弃原有的技术规范,重新选择一套新的规范。这个过程很艰难,但实现了往往带来的就是颠覆性的改变。

人类在货物运输方面,从最开始的陆地域,发展到后期的运河域,再到后来的航空域,三次重新域定就是对人类运输史的创新。再比如以前听音乐时我们使用的是黑胶唱片,处理信息的方式是模拟,后来我们听CD,处理信息的方式是数据,这也是一次重新域定。运输和听音乐都是一种旧任务,但是通过 重新域定,采用了新的方法,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便利。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有的创新都是在新的可能的世界当中,把旧的任务不断进行重新表达的过程。

2. 标准工程,累积式发展

除了提出重新域定外,作者进一步提到 “标准工程”,所谓的标准工程就是将整套工作标准化,包括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它们相应的解决方法,都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一本工程手册,里面可能就会有多种标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手册,提供了标准解决方案来解决那些重复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对特定的技术用途提供了改进方案。这套标准问题解决方案经过反复的使用和验证之后,就会成为通用模式,这时我们将其称为标准工程。

标准工程对于创新的贡献方式与重新域定不同。如果说重新域定可以带来颠覆式创新,那么标准工程带来的创新更像是细水长流般的。比如对于桥的设计,大多数时候采用的是通用技术,像是用钢筋混泥土做材料,但是在设计上或者施工上的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起到创新的作用。标准工程的创新机制,最重要的不在于天才的创想,而是来自于知识和技能经年累月的积累。即使是最日常性的项目,也可以通过微小改进发现其中值得创新的部分,然后将其发展成通用模式。

从技术发展至今,已然出现三派格局一一 “技术乐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中立主义”,难以否认的是,无论认为技术控制了人类的生活,还是认为技术服务了人类的生活,都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确在技术提供的巨大便利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阿瑟眼中的技术并非冷冰冰的为实现目的,征服现象的物理工具,而是可以完成自我进化的生命体。无论是否愿意面对, 未来的社会上技术与人类将会发展成共生关系,历史上以人类占据主导的局面将进一步改变,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类,同样地,没有人类,技术也根本无法得到发展,而只有正确把握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了解技术的本质,オ能为两者创造一个更为和的交往情境。

刘晨 | 文字

李凌羽 | 编辑

吴曦 | 责任编辑

END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