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莎翁笔下的红白玫瑰之战 <莎士比亚献给情人的十四行诗>

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再到20世纪,西方文化潮流几经更迭,但始终有一些意象被作家和艺术家反复使用,从未过时。其中,玫瑰就是最经典的意象之一,这种花朵娇艳、枝条柔软又长有密刺的植物,常常被作家用于象征至高无上的爱情,也用于隐喻爱情所带来的危险和疼痛。正如王尔德在《夜莺与玫瑰》中所写:“我读了所有智者写的书,掌握了哲学的所有秘密,可就是因为缺少一朵红玫瑰,生活就变得痛苦不堪。”

在诗歌中,玫瑰更是常客。被誉为“玫瑰诗人”的里尔克在许多作品中都提到了玫瑰的绽放与芬芳,他还曾将一部诗集命名为《玫瑰集》。此外,欧洲著名的“玫瑰诗人”还有莎士比亚、叶芝、博尔赫斯等,他们都在作品中留下了大量关于玫瑰的不朽篇章。意大利著名作家翁贝托·埃柯的代表作《玫瑰的名字》也与一首以玫瑰为主角的拉丁文诗歌有关——“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中世纪文学研究者包慧怡在《沙仑的玫瑰》一书中指出,作为“美”之化身的玫瑰,自中世纪以来就和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语言的所指和能指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紧密相连。回顾英语玫瑰诗的历史就会发现,尽管玫瑰频频被诗人们选中,其意涵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诗歌中却不尽相同。在中世纪的“谜语诗”中,玫瑰有时是女性身体之美和性吸引力的象征符号,有时又与宗教语境相关——白玫瑰常与天使和圣母在一起,给人纯洁、和平的感受;红玫瑰则让人联想到受难、鲜血与圣爱。到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玫瑰有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