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康熙帝东巡吉林,不但在松花江上捕了鱼,还留下有趣传说若干<吉林位于松花江沿岸吗>

康熙帝东巡吉林,不但在松花江上捕了鱼,还留下有趣传说若干

康熙乘船巡游松花江铜雕。

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时,专程乘船去大乌拉虞村(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的松花江上捕捉鲟鳇鱼。虽然在松花江的龙堋(péng)江段过了一把网鱼瘾,但期间天公不作美,春寒料峭,连日风雨,将康熙皇帝耽误在大乌拉虞四天,却让他在民间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传说。

先看康熙皇帝的侍讲近臣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记载:

乙亥(三月二十八日),冒雨登舟,溯松花江顺流而下,风急浪涌,江流有声,断岸颓崖,悉生怪树,江阔不过二十丈,狭处可百余步,风涛迅发,往往惊人。晚际云开,落霞远映,山明水敛,凤舸中流,驻跸大乌喇虞村。——这段文字,是记叙康熙到大乌拉虞的经过。

丙子(三月二十九日),驻跸大乌喇虞村。丁丑(三月三十日),驻跸大乌喇虞村。戊寅(四月初一日),驻跸大乌喇虞村。

康熙顺流直下大乌拉虞村。

己卯(四月初二日),驻跸大乌喇虞村,暮雨翻盆,江昏云黑,客舍篝灯,淅沥终夜矣。庚辰(四月初三日),晨兴细雨犹零,流云未歇,泛舟江中,草舍渔庄,映带冈阜,岸花初放,错落柔趟,平南杏花春雨时,不知身在绝塞也。上渔于冷堋,是产鲟鳇鱼处,去虞村又八十里,冒雨晚归,驻跸大乌喇虞村。——以上文字,列举的是南怀仁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这期间,发生了第一个故事——

★康熙龙堋捕鱼后,夜晚冻得睡不着觉,试穿了靰鞡之后,就御封靰鞡草为“关东三宝”之一。

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记载:“塞路多石碛(qì),复易沮洳(jù rù),不可以履,缝革为履,名乌喇,乌喇坚,足不可裹,泽有草,柔细如丝,摘而捶之,实其中,草无名,因用以名。”

康熙在龙堋的松花江上捕捉鲟鳇鱼

——是说,关东的道路上多的是石块砂砾,还有低洼的湿地沼泽,不能穿普通的鞋子,所以这里的人就把皮革缝起来做成鞋,名字叫靰鞡(wù la)。但是靰鞡太硬,不可以光着脚穿它。沼泽地里有一种草,像丝线一样柔软纤细,挑选下来,用棒槌捶柔软它,絮在靰鞡中,人再穿脚上,就可以了。这种草原本没有名字,因为能絮靰鞡,所以就叫了靰鞡草,也叫乌拉草。高士奇写作乌鞡草。

康熙皇帝平时脚上穿的是龙靴,别看他是地地道道的满族人,他却不认得靰鞡,也没穿过靰鞡,更不认得靰鞡草。但这次在冷堋的松花江上捕鱼,倒是让他见识了靰鞡草的妙用——那天,康熙皇帝在松花江上亲自操舟驾舵,撒网捕鱼,在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渔丁的配合下,收获不小,一高兴就把网到的大鱼分赐给跟随他的藩王、王爷等。江畔寒风凛冽,残冰未消,十分寒冷,康熙命点燃篝火,就地烧烤烹饪,接着大碗酒大块鱼地和臣子们说笑共享起来。趁着酒兴,康熙还给臣下们大讲了一番要善于网鱼和网罗人才的道理。

康熙在松花江畔的春寒凛冽中不能入睡

夜晚的松花江畔更加春寒料峭,虽然黄幄(wò)行宫中生着红彤彤的炭火,但康熙的龙足还是被冻得猫咬般的痛。没办法只好用炭火烤脚,可离开炭火烤,一会儿又冻得生疼。康熙被冻得实在睡不着,干脆披上貂裘到帐外溜达。刚出黄幄,便听到行宫周围保护他的吉林乌拉兵将的军帐中鼾声一片。那些在外边巡逻值哨的兵将也没有跺脚怕冷的。嘿!朕冻得睡不着,他们竟然不怕冷,酣然入梦!难道这吉林乌拉的兵将比朕抗冻?正巧前边一名值夜的马夫正在军帐外砰砰地捶打着什么。

康熙好奇,走过去问询。马夫告诉他:吉林乌拉的兵将脚上穿着靰鞡,不怕冷。脚不冷身就不冷,所以睡得香甜。康熙问:何为靰鞡,为何不冷?马夫指指自己脚下的牛皮鞋说:这就是靰鞡。靰鞡里面絮着我捶打的这种靰鞡草,所以不冷。康熙不信,说朕穿的是蒙古人特意制做的羊毛毡龙靴,还冷得要命,这薄薄的牛皮靰鞡竟然不冻脚吗?他说罢就要试试,于是在那马夫的帮助下,穿上絮满靰鞡草的牛皮靰鞡,结扎好。奇迹出现了!康熙突然觉得这脚上的靰鞡不但柔软舒服,而且非常暖和滋润,因而踏着龙步走回了黄幄行宫,果然不再觉得寒冷,因此竟然美美地睡了一个好觉。

关东的牛皮靰鞡和靰鞡草。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归于网络

第二天早上臣下来请安时,问询康熙皇帝:关东酷寒,江边尤冷,圣上可曾睡好?康熙自豪地说:朕开始穿着龙靴冻得脚疼难忍,后来换上牛皮靰鞡才睡了个好觉。随即高声赞扬:这靰鞡草,可真是一宝呀!吉林将军巴海急忙说道:启禀圣上,这关东素来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可咱吉林乌拉兵将全靠这靰鞡草防寒过冬,所以他们就把这关东三宝改成了“人参、貂皮、乌拉草”。

康熙听了说道:改得好,改得好呀。这靰鞡草到处都有,又能帮人度过寒冬,真是关东一宝。朕看关东三宝就应该是“人参、貂皮、靰鞡草”!巴海和各藩王、蒙古王爷以及跟随捕鱼的文武近臣急忙附和,盛赞“皇上英明”!从此,这吉林的靰鞡草,就成了康熙皇帝御封的“关东三宝”之一。所以,就连那些以后闯关东的关东客回关内探亲时,也要盛赞: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康熙帝松花江上捕鱼后,乘船回吉林乌拉途中,遭遇暴风骤雨,被迫弃船登陆……

康熙乘船松花江

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记载:“辛巳,初睛,驾发自大乌喇虞村,舟行二十里,风雨歘(xū)至,骇水腾波,江烟泼墨,舟楫(jí)臲卼(niè wù)不能行,急就岸停泊。因念幼稚家居,八月望夜,登吴山绝顶,观钱塘江潮,月色横空,江波静敛,悠悠逝水,吞吐蟾光,澄澈如练。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白浪奔飞,声撼山岳,使人毛骨欲竖。语云十万军声半夜潮,良不诬也。松花江有潮不怒,但过眼惊心,身共水天,飘泊此际,沉吟尘心顿尽。过午风色稍定,牵缆甚缓,又二十里登岸,觅牛车,上下山崖间,泥滑难行,至船厂,漏下三十刻矣”。

——是说,四月初四那天,皇帝銮驾从大乌拉虞村回吉林乌拉,船在松花江上行了二十里路,暴风雨忽然来临,江上掀起惊涛骇浪,天空和江水像泼上墨水一样黑幽幽的。船在江中猛烈颠簸不能航行,因而急忙靠岸停泊。

高士奇故而思念孩子家人。想到那年八月十五日夜晚,登上吴山山顶,观看钱塘江大潮。天空月色皎洁,钱塘江波平浪静。悠悠流淌的江水,吞吐着月亮的光辉。大江澄澈得像一匹白绢。不一会儿,冷风令人色变。海门大潮涌起,月亮的影子加上银色的波涛,在月光照耀下如喷出的白雪,只见白色的波浪飞奔,声势震撼山岳,让人寒毛都竖立起来。“十万军声半夜潮”的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呀。

高士奇认为,眼前的松花江潮不像钱塘江潮那样发怒,但是看一眼却让人心惊胆寒。身处大江之中水天之间的船上,船随着惊涛骇浪猛烈颠簸,实在吓人,心中琢磨着,这官途危险,不混也罢。过了晌午,暴风雨稍微小些了,船夫们拉着拖船的缆绳逆水行舟,航速极慢。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走不了啦,只好靠岸登陆。寻找到一辆牛车(给皇帝)坐上,在江岸上岭下坡地走着,道路泥泞,湿滑难行。到了船厂吉林乌拉时,已经是“漏下三十刻”了。——高士奇的此段文字,没有直接写康熙皇帝如何遇险,自是避“皇帝讳”。但康熙皇帝不坐船,又如何回吉林乌拉呢?

下一个故事,正是由此而来——

★洋大人南怀仁不理解:康熙皇帝是真龙天子,为何会遭遇松花江龙王之困呢?

这段康熙帝松花江船上遭遇狂风骤雨的历史,在吉林市衍生出了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康熙的特聘钦天监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和康熙皇帝的舅舅兼老丈人佟国维,乘坐另一条船从吉林大乌拉虞村往吉林乌拉走,同样遇到了这场惊天动地的暴风雨。可惜船遭遇风浪,撞上暗礁,不能逆水航行了,只好上岸,也找了一辆老牛车,嘎嘎悠悠地花了好长时间,才返回吉林市。

南怀仁这位洋大人脾气直耿,对许多大清国的封建帝王文化很不理解。他和佟国维共坐老牛车时,就说了许多自己不理解的事儿。这些话可把佟国维吓坏了。他虽然是康熙的舅舅兼老岳父,可谓双重长辈,但康熙毕竟是皇帝。皇帝是什么人?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顶天人物,是真龙天子。谁敢拿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去问皇上,那不是找死吗?但是,这洋大人南怀仁油盐不进,就是不听佟国维的劝阻,偏要坚持见了康熙皇帝问几个为什么。

南怀仁。此图选于网络,版权归于网络

见面时,康熙看佟国维一个劲儿地暗示南怀仁,好像阻止他说什么。而南怀仁却是欲言又止,很不甘心的样子,便心有疑问,说道:南大人,你有话就说,朕赦你无罪便是。南怀仁打蛇随杆上,立即说道:谢皇上,请皇帝你不要生气。你们中国人都说皇帝是真龙天子,是人间的龙王。可是为什么水里的龙王要兴风作浪地打坏你人间龙王的皇船,逼得你冒着风雨,像老百姓一样徒步跋涉于泥泞的山林与沼泽之中呢,这不是故意找你的麻烦吗?这事情我有些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是为什么?

康熙一听,好你个洋鬼子南怀仁,简直是大逆不道,竟然敢给朕提这样荒诞的问题,这不是在怀疑我康熙皇帝不是人中之龙吗?其罪该斩!但自己有言在先,赦他无罪了。何况还守着自己的舅舅老丈人。看来自己必须得拿出皇帝的智慧,彻底征服这个不信“中国帝王文化”的洋鬼子。于是,他灵机一动,说道:洋爱卿你听朕说,这场暴风骤雨之灾,是玉皇大帝命令松花江龙王故意兴风作浪来考验朕的。

康熙读书图。

南怀仁不信,问道:玉皇大帝为何让松花江龙王考验你,难道天老爷比你皇帝还大吗?康熙循循善诱地说道:玉皇大帝是天皇,就是天老爷。朕是天子,就是天老爷的儿子,所以叫真龙天子。至于松花江龙王,只是管辖松花江水域的王。它管不着朕。但是它必须执行天老爷的命令来考验朕,所以才兴风作浪,弄坏我们的船。南怀仁还是不相信,继续问道:你是大名鼎鼎的皇帝,把大清国管理得很好呀,天老爷为什么还要考验你呢?

康熙帝很喜欢南怀仁方才赞美他的话,没法接茬,只好背诵了一段古文:“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南怀仁虽是个中国通,可康熙背诵的这段古文一下子就把他弄懵了。康熙帝看他那抓耳挠腮的窘迫样子非常开心,心中想道:洋鬼子,竟然敢找朕的麻烦。朕就让你听听这中国博大精深的古文,看你出丑不!

康熙皇帝与大臣商议军国大事。

自诩是中国通的南怀仁,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康熙背诵的古文是什么意思,因而满脸通红,十分地尴尬。康熙看他实在懵逼了,这才解释道:孟子在这段话的前边,说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是从最底层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才成为了不起的人。我背诵的这段说,一个人要担当更大的责任,就必须让他经历很多很多的苦难……

南怀仁不解地说:你已经贵为皇帝,还要担当什么大任呢?康熙豪情满怀地说:天老爷想让朕把国家管理得更好,所以才让龙王弄出狂风巨浪,吹断我的桅杆,折断我船桨,撞坏我的船,让我逆水行舟不得,就看朕能不能害怕,能不能退缩。南怀仁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原来如此!从此,他就留了心。看康熙皇帝能不能把大清国管理得更好。后来的事实让南怀仁服气了:这个康熙皇帝,真是可以担当大事的好皇帝!难怪上帝要派龙王兴风作浪地考验他!他西方洋人不信奉天老爷,只信奉上帝。

大清康熙朝钦天监南怀仁。此图选于网络,版权归于网络。

★康熙皇帝忘不了的“大救驾”,竟然是吉林市的特色农家饭菜“一锅出”!

这个故事又回到了前边——吉林将军巴海见皇帝的船被暴风骤雨打坏了,不能航行了,立即把康熙皇帝接下船来,搀扶着他在大雨中一步一跐溜地在江边跋涉着,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过沟,一会儿趟过水草甸子。康熙被暴风雨浇得浑身湿透,即便有人给他打着伞盖,但一点用没有。他又累又冷,饥寒交迫,狼狈透顶。正在无可忍受时,巴海将军派出的人好不容易找来了一辆木轱辘老牛车。康熙急忙爬上老牛车,也不嫌颠簸了,顿时感到比着在泥泞的野地里穿山越岭地跋涉,简直是幸福无限,遂感慨道:这牛车比朕的龙辇还舒适呢。快拉朕到你家避避雨。

老农的老牛车好不容易把康熙皇帝拉到了他的茅屋之中,康熙帝顾不得皇帝的尊严和体面了,一下子爬上了热炕头暖和起来。不一会儿,康熙身子暖和过来了,可是肚子却饿得不行了。巴海将军急忙和内务府总管张罗御膳。可荒野农家,哪来的东西做御膳?

康熙吃过的一锅出,即大救驾。此图选于网络,版权归于网络

过了一会儿,农家妇女唯唯诺诺地端上了一盘锅贴大饼子,一盆农家酱爆锅的野菜炖土豆。康熙皇帝老早就闻到这饭菜的香味了,一把抓过一个大饼子三口两口就吃下了肚子,把那盆野菜炖土豆也吃了个精光。皇帝吃完了,可别人没吃的了。农家夫妻只好敞开大锅,重新炖上野菜土豆,菜锅上沿又贴上了一圈儿大饼子。随从们个个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这顿饭,让康熙永久不能忘怀,回到北京后吃御膳时,还念念不忘这顿吉林乌拉荒野农家的饭菜的味道。遗憾的是御膳根本没有那顿农家饭菜的味道美好。内务府总管无奈,只好亲自下御厨,一边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一边指挥那些御厨为皇帝想方设法做出那顿饭菜的美味。

先说干粮——御厨们个个开动脑筋,用栗子面、小米面、掺上高级面粉,加各种食用油,再用长白山的椴树蜜掺着鸡蛋和面,最后配上瓜子仁、花生米、核桃仁等,但是做出来的饼子,康熙只咬了一口,便不想再吃。

康熙皇帝进膳。

再说菜肴——御厨们更是选遍天下的菜蔬,运用多种佐料、再配上各种肉类,用上了煎炒烹炸的各种手段,但康熙进膳时,只是动了一筷子便再也没了吃的兴致。

最后,还是随身太监回忆着那天在吉林乌拉荒野农家吃的那顿饭的情景,说,皇上,那顿饭菜有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大救驾”!康熙问道:何为大救驾?太监说,皇上在最饥饿难耐时吃了这顿饭,不就等于在灾难中被农家“救驾”了嘛,所以奴才才叫他“大救驾”。

康熙皇帝立刻认可了这“大救驾”名字,但是御厨却做不出那“大救驾”的味道。康熙只好把那顿饭当做了美好的回忆。

直到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秋,康熙第二次东巡吉林时,才奉着太后,带着七个皇子,重新找到那户荒野农家,要求那家农妇重新做那顿叫做“大救驾”的农家饭菜。

御厨做出的大救驾。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归于网络

农家妇人受宠若惊,只好回忆着,按十几年前的样子去做,还是先在锅里农家酱爆锅炖上菜,然后在炖菜之上贴上一圈玉米面的大饼子。开锅以后,康熙大乐,正是这种“大救驾”!但是吃起来,却怎么也没有了十几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的那顿饭好吃。至于那七位皇子,自从出生以来,哪里吃过这么粗鄙不堪的东西!不过,当着康熙皇帝的面儿,谁也不敢说什么,只好或者偷偷吐掉,或者咬牙瞪眼的吞咽下去,嘴中还得说“好吃,好吃。实在好吃”。但康熙旧地重游,觉得这饭菜还是比御厨们做的御膳好吃。

可惜,吉林人根本不喜欢这“大救驾”的名字。农家喜欢先在大铁锅里炖上菜,什么鸡鸭鱼肉、蘑菇、粉条、豆腐等,无论什么好东西都可以放到大铁锅里炖。没有鸡鸭鱼肉就炖茄子豆角土豆白菜萝卜,爆锅时加上一勺农家酱,然后把菜蔬爆炒一会儿,再添上水就开炖。炖菜之上的锅沿上贴上一圈玉米面大饼子。灶下柴火一顿猛烧。不一会儿,饭菜全熟。根本不用做完菜再去做饭,所以吉林人就叫它“一锅出”。至今,吉林市的许多农家餐馆甚至城市的饭店里,都有这样的“一锅出”,而且颇受吃货们欢迎。

吉林北山大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