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半月谈丨“满天星斗”里的红山文化<金字塔属于什么史料遗址>

半月谈丨“满天星斗”里的红山文化

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满天星斗”说,他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中华大地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如同天上群星璀璨。满天星斗时期大约持续了2500年至3000年或更长。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其中之一为从陇东到河套再到辽西的长城以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

在“满天星斗”时期,红山文化在北方闪闪发光。

翁牛特旗黄玉龙 孙永刚摄

长城外的文明曙光

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郊,有一座名为“乌兰哈达”的山。“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这座城市因此而得名,红山文化也因此而得名。

红山文化距今6500年至5000年。早在20世纪初,红山文化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1914年,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发表文章,介绍他到内蒙古东南部等地考察的情况,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西拉木伦河流域存在着史前文化遗存的信息。20世纪20年代初,法国传教士桑志华等人多次到赤峰英金河流域和红山后进行调查,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0多处。

1930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到赤峰进行考古调查,采集了一大批新石器时代的细泥红陶片、夹砂灰陶片、细石器、骨器等。

新中国成立后,红山文化研究步入正轨。1954年,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在编写《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时,根据梁思永先生的意见,对这一文化作了专门论述,正式命名为“红山文化”,提出“红山后的这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具有突出的特点,对于研究长城以北和以南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的相互关系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20世纪后半叶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学院等文博机构、科研院所对红山文化遗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极大扩充了红山文化的考古材料。

197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村民张凤祥在平整土地时捡到一件C型玉龙,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直到1984年才被确认是约5000年前由红山文化先民制作的玉雕龙,翁牛特旗因此得名“玉龙之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说:“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玉雕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雕琢和使用形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礼制形态,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红山文化玉龙造型分为C形龙、玉猪龙、鸟形龙三类,其中玉猪龙对商周时期蜷体玉龙的造型产生直接影响。

1983年开始正式挖掘的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在这里发现了5000年前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证实这里曾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社会。曾主持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郭大顺说:“以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遗址群为中心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实证。经过多年研究,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红山文化属于中华古文化的‘直根系’。”

“直根系”的概念是苏秉琦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华文明起源所涉及的范围是从关中西部起,向西北延伸至内蒙古河曲地区,向东北延伸至辽西地区,形成“Y”字形文化带,这一地带是“中华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红山文化处在“Y”字形的右上部,是直根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 孙永刚摄

红山先民的日常

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均大幅提升,当时已出现旱作农业,还出现了制陶、玉雕、泥塑等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以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