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张坤玲市级公开课《太平天国》教学设计与反思<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具体表现在>

张坤玲市级公开课《太平天国》教学设计与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理解运用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及建立政权;北伐、西征和东征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太平天国的背景、制度、作用等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的习惯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通过太平天国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对外国侵略者的革命性,从而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田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田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太平天国的失败后期的防御战

重点: 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授课。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和教材,学习小组讨论、归纳,派代表发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准备电视剧《天平天国》主题歌和相关电影片段;组织学生从网上下载有关历史图片,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查找资料,归纳史学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观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太平天国运动

——时代剧变下农民的奋斗

导入:

1850 年秋天,愁云惨淡,重病卧床的晚清重臣林则徐忽然接到了来自京城的紧急诏书,命他赶往广西地区镇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拜上帝会”运动。这位向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65 岁老人决定星夜赶路,为皇帝分忧。但是由于常年的操劳外加旅途艰辛,仅仅17 天后,林则徐就在赶往广西的途中病逝了。作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怀着对清朝命运深深地忧虑与世长辞。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素未谋面的对手,一个科场失意的落第书生,竟然也在用另一种视角“开眼看世界”,他就是时代剧变中农民阶级的代表者——洪秀全。今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历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之天国梦

在时代的剧变中,洪秀全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走上反清的道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千千万万穷苦农民,怎样实现自己朴素的生活理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怎样的背影?

我们先从他的读书生涯说起。

洪秀全,九岁开始读书,14岁就开始进行科举考试,到1843年,他的第四次考试又落榜了,这一年他29岁,整整考了15年。

问:科举考试的失利,对他打击很大。他产生了什么想法?

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改变命运这条路对于农家子弟洪秀全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像他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受压迫和剥削的农民不禁要问: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洪秀全也在思考,他找出了几年前偶然得到的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受到了启发,为自己、为农民找到了另外一条出路。

材料  上帝人人当拜,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材料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材料   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奸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

——《李秀成自述》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洪秀全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能号召农民革命吗?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洪秀全用平等、平均这些朴素又有吸引力的词语,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太平军军纪严明,所到之处,受压迫的农民纷纷响应,太平军迅速建立了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二、洪秀全之天国路

马克思曾充满期待地预言:“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1853年,踌躇满志的洪秀全颁布了文件,实践他所追求的平等平均的天国梦。

材料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②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③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问题1:《天朝田亩制度》中对土地和产品分别按照什么原则,怎样分配?其核心是什么?体现了农民的什么理想?

A.农民是否愿意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原则?为什么?

B.农民是否愿意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产品分配原则?为什么?

C.农民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能够建立吗?为什么?

农民平等平均的理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占领区的一些农民照旧交粮纳税。一时间,清政府也调兵遣将,试图消灭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也在思考,理想真的不能实现吗?1859年,到过香港、见识过大世面的族弟洪仁玕来到天京,他的到来,让洪秀全看到了一丝希望。他给洪秀全呈上了一部全新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洪秀全阅后,连批“是”、“甚是”,他力图用新的方案重振天国。

材料 ①所谓‘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②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③……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

          ——摘自《资政新篇》

问题:2: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提出了哪些新主张?其核心是什么?

材料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设问:A、《资政新篇》能否得到农民的欢迎?为什么?

B、当时有条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吗?

比较两者,得出结论:纲领不科学。

三、洪秀全之天国变

洪秀全借助宗教的形式追求平等、平均,一时间农民纷纷响应。但是定都天京后,农民们发现理想变成了空想; 洪秀全等领导集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材料  建都后,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

图片 天王府模型

材料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问:材料和洪秀全宣扬的“拜上帝教”的教义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洪秀全背离了当初的平等平均的理想,他把自己关在天王府内,研究宗教事务。当西方列强抱着试探的态度和太平天国政权接触的时候,洪秀全是这样回应的。

我们要以真诚的教义和智慧,彼此交往,优礼相待。我们要共同敬礼天父并尊重天兄耶稣救世主的教义……——洪秀全《天王诏旨》

问洪秀全对待外国的态度是什么?

我(英国人)原本对叛军心怀同情,希望它能取而代之(推翻清政府),保护我国侨民和应得的一切,没想到天王如此愚蠢,把我的同情之心撕成碎片。

——(英)密迪乐《中国人及其叛乱》

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西方列强发现洪秀全不能代替清政府做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并损害了列强利益的时候,列强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犹豫不决的态度,转向支持清政府围剿太平军。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被俘的洪仁玕发出这样的感慨——

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一场持续十四年,涉及十多个省,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就这样落幕了。但是,关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思考远未停止。

四、洪秀全之天国思

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

——孙中山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

孙中山对洪秀全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们背离了对平等、平均的追求,所以史学家陈旭麓说,“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当封建制度还没有东西能够取代的时候,太平天国不能不回到封建制度。借助于宗教理想汇集起来的世俗力量,由于理想的褪色而不能不日趋迷失与彷徨。”并总结说:“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承担革命领导者的重担。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惊世浩劫,这场运动的意义是重建还是破坏?

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发皇,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                                     ——蒋介石

《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赵烈文(曾国藩慕僚)《能静居士日记》

政治上,它促使政府的权力从满洲人转到了汉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在了汉人之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天假此役破坏中国顽固之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惊觉,而有新国家之想。

——中国首位耶鲁毕业生容闳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1862年马克思《中国纪事》

太平天国运动后,曾经繁华富庶的江南“几于百里无人烟,其中大半人民死亡,室庐焚毁,田亩无主,荒弃不耕”。 1851年,江苏人口约为4430万,经历战乱后十年恢复,即到1874年,人口不足2000万。扬州、苏州、南京在太平天国战争后,“二三十里无居民”,“竟日不逢一人”。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加速了中国旧秩序的解体,却没有建立一种替代它的新秩序。中国人背负着传统的重负,却对西方世界的本质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在黑暗中摸索,探求一条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洪秀全等人借助西方宗教建立的太平天国,代表着底层民众面对“千年大变局”的探索和抗争。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但是他们的探索也未尝没有意义,使曾国藩等人向西方学习技术,理性地看待中国的时局,从而主动地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用一句诗来结束我们的课堂:路漫漫、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是最传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任务。

2、对课标的解读,决定了一节课上课的界限、讲授的深度在哪里,决定了授课时教师的切入点在哪里。所以,思路远比内容更重要。

3、教学要有突破,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材、史观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一节课的亮点所在。

4、教师的史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现代化史观更适用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是最传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任务。

2、对课标的解读,决定了一节课上课的界限、讲授的深度在哪里,决定了授课时教师的切入点在哪里。所以,思路远比内容更重要。

3、教学要有突破,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材、史观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一节课的亮点所在。

4、教师的史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现代化史观更适用于本课。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是最传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任务。

2、对课标的解读,决定了一节课上课的界限、讲授的深度在哪里,决定了授课时教师的切入点在哪里。所以,思路远比内容更重要。

3、教学要有突破,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教材、史观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一节课的亮点所在。

4、教师的史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现代化史观更适用于本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