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荣国府为什么过错了元宵节<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是在什么节>

荣国府为什么过错了元宵节

   荣国府为什么过错了元宵节

——兼论《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未成”之原因

(修订稿)

                  土默热

今天是元宵节,就选一个与元宵节有关的红学题目,当做新春灯谜送给各位朋友猜一猜助兴吧。既然要当做灯谜来猜,文中必然有谜可猜,并且还要有点趣味,这个谜就是《红楼梦》书中的“宝钗过生日猜灯谜”之谜。宝钗过生日不是谜,元宵节猜灯谜也不是谜,但书中写宝钗过生日那天举行猜灯谜活动就是谜了——因为宝钗的生日并不在元宵节,不是元宵灯节猜的哪门子灯谜?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写正月二十一是薛宝钗生日,贾母给宝钗做生日。酒席上因凤姐说小戏子龄官长得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心直口快说象黛玉。为此事黛玉和湘云、宝玉闹矛盾,宝玉心灰意冷填一阙《寄生草》,又被宝钗黛玉打趣而重归于好。随后元妃从宫中送出灯迷让姐妹猜,也命姐妹们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政看了众姊妹之谜语,心想“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不由得彻夜辗转、感慨伤悲。

看了以上简介,朋友们想必已经看出其中古怪之处了吧?书中明确交代,宝钗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正月十五元宵节早已过了,没有在这一天发生元妃送灯谜、姐妹猜灯谜等灯节特有活动的道理。随后描写荣国府全家聚餐、演戏、猜灯谜的时间是“节下”,又通过贾政之口明确说这一天是“上元佳节”,上元节就是元宵节,民间又俗称灯节,元宵节猜灯谜乃是应时应景的必然举动。这就把读者说糊涂了,宝钗生日猜灯谜,从正月二十一过到了正月十五,这不是时光倒流吗?

宝钗生日的古怪之处尚不止于此,《红楼梦》书中多处交代的贾府诸人生日,在时间上往往不一致,在情节上自相矛盾之处也很多。譬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

问题又出来了。“过了灯节”就是宝姐姐生日,与第二十二回交代的宝钗生日正月二十一是一致的,但探春说“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这一天是“老太太和宝姐姐”共同的生日。如果贾母和宝钗生日相同,两人应该一起过生日,并且要以贾母为主才是正理。问题是书中第二十二回只写了老祖宗给宝钗过生日,并没有写老祖宗自己也过生日啊?更何况凤姐和贾琏商量怎样给宝钗过生日,绝口没提到老祖宗也在这天过生日。以凤姐滴水不漏的精明,这可能吗?

到了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对贾母生日的描写又出现了古怪:“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贾政)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这样看,贾母的生日又不是元宵节后的正月二十一,而成了中秋节前的八月初三日。老祖宗八旬庆典是多么隆重的事情,又是阖族一起商量决定的庆典仪式,全家人总不会把老祖宗的生日都搞错吧?

如此看来,贾母生日在八月初三应该没有问题,书中正月二十一没有写贾母过生日也是正常的,因为贾母生日不在这一天。问题还是出在《红楼梦》作者对薛宝钗生日的描写上。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不妨联系书中第二十二回前后的故事情节,看一看其中的矛盾之处吧。在第二十二回之前,从第十六回到十九回,作者浓墨重彩描写了元妃省亲的故事,这一故事发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就是“上元佳节”,这一回的题目就是《庆元宵贾元春归省》!

元宵节这天,贾府昼夜不停,为元妃省亲忙得人仰马翻,哪里有时间家里人聚餐过节?也不会有闲心去猜灯谜!元妃这天刚刚回家省亲,似乎也不太可能打发太监,巴巴的从宫中来送灯谜。宝钗也在接待元妃省亲的队伍里,不可能有时间自己过生日猜灯谜。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贾府诸人因省亲元宵节没过好,到第二十二回再写全家于宝钗生日这天补过元宵节呢?绝无此可能,元宵节是个时令节,必于正月十五月圆之夜过,到了正月二十一宝钗生日这天,已是缺了半边的下弦月,还过什么劳什子元宵节?

但《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元妃送灯谜,姐妹们猜灯谜、制灯谜,贾政悲灯谜,确实都是发生在“上元佳节”这一天晚上的事情。这些描写在时间上显然与元妃省亲是冲突的。这一矛盾的出现,是作者疏忽大意或才力不及造成的么?应该不是。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元妃省亲的故事是后来补写的,而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猜灯谜、制灯谜的故事是原来就有的。补写了元宵节元妃省亲之后,作者发现了与第二十二回制灯谜的情节出现了矛盾,于是开始改写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二回本来就是写贾母率领全家人过元宵节的故事,宝钗生日也应是在元宵节这天。改写前的原作中尚没有元宵节元妃省亲的故事,故元妃从宫中派太监往家里送来灯谜。添写元妃省亲故事后,作者只好把此回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延改为元宵节后的正月二十一,并顺笔把贾母宝钗的生日也改成了这一天。这样在时间上看似与元妃省亲的故事不矛盾了,但内容上的送灯谜、制灯谜、猜灯谜、悲灯谜,还是元宵节特有的事情,这就造成了正月二十一“宝钗生日猜灯谜”这样一个新矛盾!

这一推断在脂批中尚有一个旁证,庚辰本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有脂批曰:“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文字,便知余言不谬。”书中第三十八回的批语怎么批到第四十二回上了?显然,脂砚斋作此批时,书中第四十二回尚是第三十八回,作者后来加写了第十六回到第十九回四回元妃省亲的故事,第三十八回的顺序自然串到了第四十二回,脂砚斋批语也相应被带到了第四十二回,但批语中出现的“三十八回”字样并未改动,遂造成以上矛盾。

在脂本《石头记》第二十二回的结尾有批语曰:“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批语所说的“此回未成”,指的并非是第二十二回没写成,而是指增写了元妃省亲四回故事后,第二十二回故事还没来得及改完改通顺,作者就逝世了,遂留下了上述永久的遗憾。脂批中所说的《红楼梦》作者“芹”或“芹溪”,可不是指北京西山那个曹雪芹,而是指杭州孤山玛瑙坡稗畦草堂中的那个“芹溪处士”洪昇。洪昇补写元妃省亲的故事,是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元宵节期间,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在杭州时的实景创作的。有当时著名文人毛奇龄的《西湖蹋灯词》序为证:“尔者圣驾南巡,宫车先后从三竺还苏白二堤,皆笼灯树间,晃朗如昼,虽京师安福门观灯迎仗,无以过此,有太平极盛之象。”

“蹋灯”亦作“踏灯”,系指元宵节灯市观灯,清褚重光曾作《西湖蹋灯词》六十首,描述当时杭州蹋灯之盛。毛奇龄说的“蹋灯”,就是西湖蹋灯,并且是“圣驾南巡”时的西湖蹋灯!这与《红楼梦》书中写元妃省亲时的情景是完全一致的:元宵节的晚上,元春下舆进入大观园行宫,只见“苑内各色花灯闪灼”,“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康熙六次南巡,只有这次有此元宵节景象,是为排他性证据!

洪昇因酒醉落水逝世于康熙甲申(1704)年六月初一,逝世后畸笏叟于“甲申八月泪笔”的批语中说:“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何谓“泪尽而逝”?屈原泪尽,自沉汨罗;太白泪尽,采石捉月,“泪尽而逝”就是投水而死的好听说法。洪昇逝后,他的恩师王渔洋悼诗中便有“采隐怀苕乍,招魂吊汨罗”的说法,足证笔者以上推论。

洪昇在《红楼梦》创作晚期,根据康熙南巡补写了元妃省亲的故事,还没来得及把后文元宵节猜灯谜的故事完全理顺,便猝然逝世了。正由于“此回未成而芹逝矣”,遂留下了《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猜灯谜”这一永久的遗憾。这一特殊的创作过程,用胡适先生“大胆假设”的那个曹雪芹来解释完全不靠谱,一条也说不通,只有放在《红楼梦》真实作者洪昇身上,这一切方有合情合理的解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