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对所属文化的认同与自豪。产生文化自信的基本条件,是悠久的文明传承、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强盛的文化基因。美术是历史的视觉性再现,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行为和载体。中国有历史悠久的古代美术,有近一百多年来反映民族崛起和国家振兴的近现代美术,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充满朝气的当代美术,都生动地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正是因为这与生俱来的文化积淀,使得美术课当仁不让地在引导学生参与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所以,文化自信是美术课的心理基础,理应成为美术课的底色,把美术课落实到认识、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上是很有意义的探索。
一、坚守——捕捉美术史中的教育基因
文化性是美术课的内在特性,美术文化的核心是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美术思考、美术品质等观念层面上的东西。美术课要上出我们的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捕捉美术史中的教育基因,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形成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那么,将美术史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就是一条可能的途径。
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观念层面上的东西,因此美术史的运用要直抵学生的思想,将美术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将美术史内嵌在教学的要素中,成为美术课的组成部分,使美术课堂折射出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刻?首要的一点是要确立美术课的价值取向。捕捉美术史中的教育基因,为了历史和为了教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美术史,顾名思义是美术的历史,这就决定了美术史对于美术课来说,只是一种的素材,需要美术教师的再加工再创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美术史,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