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不吃晚餐 VS 每餐七分饱,哪个减肥效果更好?终于有答案了<5点吃晚饭晚上11点饿正常吗>

夏天到了,衣服越来越轻薄,胖肚子似乎再也藏不住了。不少人开始在这个季节减肥,但减肥并非易事。

有些人会选择不吃晚餐,有些人会刻意控制每餐热量。那么,不吃晚餐和每餐七分饱,到底哪个更健康、更有助于减肥呢?一项 139 人的调查,给出了答案。

不吃晚餐和每餐七分饱

哪个减肥效果更好?

2023 年,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发的一项研究,对 139 名肥胖人群展开了为期1年的随访,为他们安排了 2 种饮食模式:

“不吃晚餐”组:只允许在上午 8 点到下午 4 点之间进食,同时限制能量摄入。在每天8小时的饮食期之外,只允许喝无热量的饮品。

“每餐七分饱”组:不限制进食时间,但均接受与上一组相同的能量限制。即每餐热量都摄入少一点,可以理解为“七分饱”。

具体来说,限制能量后,两组的热量摄入约占干预前每日热量摄入量的 75%。其中,男性 1500-1800 千卡/天,女性 1200-1500 千卡/天。而且主食、油脂还是吃的,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 40%-55%,蛋白质占 15%-20%,脂肪占 20%。

此外,1 年内他们不需要改变运动习惯。

《限制热量联合限时饮食和单纯限制热量在减重作用的临床研究》研究截图

结果显示:一年之后,所有人都瘦了 6-8 千克。

“不吃晚餐”组:平均体重减轻 8.0 千克,腰围减少了 8.6 厘米;

“每餐七分饱”组:平均体重减轻 6.3 千克,腰围减少了 7.2 厘米。

虽然两组平均体重在数值上相差 1.7 千克,但是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并没有显著性,就是说:都能减肥,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方式,核心都是每日“摄入总热量”减少了 25%。可见无论什么时候吃,少吃才是减肥的关键。

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研究只是初步的,结果仅供参考。

减肥不吃晚餐

剩下一身“泡泡肉”

虽然不吃晚餐看似简单直接,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且普通人往往缺乏专业的饮食知识,盲目采用“过午不食”的方式,容易出现低血糖、头晕、抵抗力低下、情绪问题等。

上述研究中,有营养师全程为参与者提供饮食指导。期间仅部分人发生轻度的乏力头晕或胃肠道不适等,而且在调整饮食后都得到了改善。

任璇/摄

如果不整体控制热量的摄入,仅仅依靠不吃晚饭来减肥,未必能减得了肥。不吃晚饭的减肥方法可能会带来这些影响:

1.空腹的时间过长,下一餐进食时饥饿感会更强烈,容易报复性进食。

2.长时间不进食,肝糖原耗竭后会以消耗肌肉为代价,结果就是剩下一身的“泡泡肉”。

3. 饥饿时间过长后,身体会担心是不是粮食不够了导致你吃不饱,因为担心下一顿可能还挨饿,就会促进机体节约能量消耗增加能量储备,以免你被饿死了。因此会更加充分利用另外两餐的能量优先合成和储备脂肪,结果还是“泡泡肉”增多。

虽然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间歇性禁食的合理性,但这种饮食方式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想要健康,科学的做法是‘过午少食’。将一天大部分的能量和营养摄入放在早餐和午餐,晚餐则应该少吃、早吃,并保持清淡。

8 个减肥方法

不挨饿也能瘦!

减肥也可以不挨饿,建议:

1

吃饭吃得慢一点

缓慢地进食可以让胃和大脑同步感受到吃饱的感觉,热量摄入也更不易超标。也不必刻意去数每口饭在嘴里咀嚼了 20 次或 30 次,只要到食物咀嚼成泥状,自然咽下即可。

《中国居民健康体重管理之减重行动 20 条》中指出,进食速度过快与肥胖有关,特别是腹型和内脏型肥胖,建议成年人每餐进食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

2

改变进餐的顺序

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这样胃里已有能量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垫底,后面就很难吃得太多。

3

三餐固定好时间

三餐定时有助保持健康体重。一般建议早餐 7~8 点吃完,晚餐依据工作时间固定在 18~20 点左右,21 点后尽量避免进餐。

4

选清淡烹饪方式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3)》推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在总热卡控制的基础上,需要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还需要注意食物的加工方法,推荐清蒸、水煮、白灼等少盐、少油、少糖的烹饪方式。

健康时报图

5

每餐吃七八分饱

肥胖就是从每天多吃几口来的。在运动量不变的前提下,每天多吃一口饭,或半个饺子,或一小把坚果,一年体重可增加 3 斤。最好每餐七八分饱。

6

学会用食物替代

在瘦身过程中,最忌不吃主食光吃蔬果和肉类:“我们可以用更健康的方式摄取碳水化合物,例如以粗粮、杂粮、薯类代替细粮,多食用山药、藜麦、小米、红豆、红薯等。”

7

把甜饮料换成水

喝糖饮料更容易变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曾测试了 18 款“网红”热门饮料,一瓶饮料含糖量最高的有 65 克。

虽然长期喝有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减少了精制糖的食用,但长期食用甜味剂食品会降低人们对甜味的敏感度,反而可能导致在其他食物中摄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