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中国农村研究网<数字金融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中国农村研究网

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能:一个总体性的分析框架

作者:武小龙  责任编辑:王雅娇  信息来源:《电子政务》2023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 39456次

【摘要】数字乡村治理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以政策成长周期为依据,重点从“如何定位、如何展开、如何进行、如何落地、如何维持”五大层面建构了数字乡村治理的总体框架。在如何定位上,重点对数字乡村治理的内涵、对象及目标做了厘清;在如何展开上,主要从“数字经济、数字生态、数字文化、数字民生、数字治理”五大维度呈现了数字乡村的场景应用;在如何进行上,数字乡村治理主要存在硬件滞后、软件互斥、表面数字化、侵蚀乡村性及自治性等风险挑战;在如何落地上,数字乡村治理需要在软硬件建设、组织整合、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如何维持上,未来应当在农民数字素养、数字乡村评价、数字乡村试点、数字治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治理;数字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兴起:背景与共识

近年来,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驱动着政府转型与社会治理变革。其中,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乡村社会中的实践应用,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时代契机,“技术因素”已然成为影响现代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变量,并不断催生“数字乡村”新业态的生成及体系建构。当下,数字乡村治理已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信息技术释放出的数字红利在乡村建设行动中初步得到显现,比如,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农村政务服务一网通”、重庆市大足区的“互联网 智慧养老”实践、湖北省宜城市的“百姓通数字平台”等,均形成了积极的示范效应。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的赋能空间,对于激活乡村内生活力、提升现代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社会关切的一个研究热点,中国数字乡村的兴起不仅是城乡平衡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政治任务。国家的政治动员与制度安排是数字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政治宣示”的方式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明确“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全面阐述了数字乡村的现状形势、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将“数字乡村”确认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此后,一系列关于“数字乡村”的发展规划、工作要点、评价报告、试点安排、建设指南以及行动计划等相继出台,由此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数字乡村治理的行动氛围,旨在通过发挥现代技术的创新扩散、知识溢出和普惠释放的效应,增强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此外,城乡“数字鸿沟”是推进数字乡村治理的现实基础。农村“数字匮乏”是城乡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数字接入与应用状况参差不齐、农民数字素养较为低下、数据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严重制约了乡村获取数字资源的机会,加剧了村民陷入“数字化生存”的危机。《2023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为37.9%,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仅为22.5%,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只有22.1%;《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只有59.2%,农村网民规模只占29.4%。这些均表明乡村的技术含量还存在严重不足,甚至成为被现代技术遗忘的角落。

从研究进展看,既有研究主要对数字乡村治理的现实需求[1]、重点领域[2]、实践逻辑[3]、风险困境[4]、运行机制[5]及内生模式[6]等内容展开了初步的讨论,为深化该领域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关于数字乡村治理的内涵、对象、场景应用等问题还未得到精准厘清;另一方面,在理论体系上,现有研究相对分散且较为碎片化,尚未建构出数字乡村治理的总体框架。基于此,为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数字乡村治理的图景概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