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重难点>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家乡文化生活的知与行家乡的人物和风物承载着人们丰富的记忆和情感,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当代文化的感受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属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开拓视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和运用语文。家乡文化生活的知与行——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依据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归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新课标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这是一个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强调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体验语文、应用语文,形成特定的语文素养。教材编写组对这一单元的立德树人主题做了说明:“了解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对需要提升的语文素养也做了说明:(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2)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3)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的变迁,思考家乡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联;(4)研讨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的认识,辩证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升当代文化参与意识。教材围绕“家乡文化生活”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分别是“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时提供了三篇学习资源,分别是《调查的技术》(毛泽东)、《访谈法》(王思斌)、《节日与文化》(钟敬文)。教学价值:1.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可以积累大量真实社会语境下的语言材料,增强语感,锻炼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调查、访谈、分析文化现象过程中,自觉运用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方法,实现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充分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从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审视出发追溯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2.理性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包容多元文化。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分析、解决问题,剖析文化现象,紧密接触社会,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溯源分析。在访谈交流过程中,聆听不同声音,求同存异,冷静思考。尊重当地文化,兼收并蓄,熔铸百家。3.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践行课标提出的“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基本理念。4.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练习,打破彼此的疆域壁垒,在真实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思路:一方面要将课本资源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以教材为起点,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与社会实践中检验所学。教学目标1.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2.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资料,快速定位信息。4.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话,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以及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等实践活动,深化对家乡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提高对家乡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2.研读学习资源,辩证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认识家乡文化与自我成长的关系。3.掌握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常见的应用问题的写作。教学方法:考察法、访谈法、读写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互助法课时安排:9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课余时间,分散地完成课上学生活动指导,再阶段性地完成每一项学生实践任务。虽然单元整体教学持续时间较长,但与其他单元教学任务并不冲突,一些活动可以贯穿在其他单元相关学习活动中进行。)教学过程教学(学习)任务一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01教学(学习)任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人物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记录有关家乡风物的材料,增进对家乡文化的情感与认识。2.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考查和访谈中提高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理解家乡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3.全面了解家乡文化的历史与变化,发现其独特性,发掘其内在的价值,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传承弘扬家乡优秀文化。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掌握记录家乡文化的方法,准确、高效地记录家乡的人和物。2.全面了解家乡文化的历史与变化,发现其独特性,发掘其内在的价值,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依赖与自豪感。导入例举关于家乡的诗句,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特殊情感。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家乡,不仅是生养的地方,还有很多特殊的东西:或许是某个人物留下的感人故事,或许是某一栋建筑,或许是一个特有的节日习俗……所有这些值得我们去探访、去发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家园,深入到家乡生活,在真实的家乡生活情境中体察有关家乡的文化气息,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学习活动一:活动知识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72页的相关内容,解“志”的知识和撰写要求。提示:(1)志: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记述的人物,既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或有独特经历的普通人;风物,既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2)撰写要求:2.自主学习资源中的《访谈法》(王思斌),并借助网络,了解“访谈”的含义与类型,明确访谈的准备与技巧。提示:(1)访谈:“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访谈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2)访谈的分类:(3)访谈技巧:“三要六不要”①三要:主导场面,要善于引导;语速要控制好;谁来执笔要说清楚。②六不要:不要过于主动;不要啰唆;自己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一开始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比如“您的信息很重要”之类的;介绍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要用“可能”等字眼;“随时可以问我”这种多余的话不要说。3.推荐学生观看《朗读者》《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等访谈类节目,在访谈节目中,引导学生学习主持人提问的技巧与把控话题的能力,学会设计访谈提纲。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