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拉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电影巴克劳讲的是什么>

拉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

原创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 影 评 大 赛 】

复赛圆桌

《巴克劳》

编辑|往事如烟

评委点评:

四位选手表现十分接近,所以选择起来还是颇费了一些周折。总体来看,卫叔和彭若愚两名选手对《巴克劳》的各个侧面都有着比较深入的认识,无论是对于小克莱伯·门多萨之前作品的纵向探讨,还是当前同类作品的横向比对;同时,二人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对影评来说至关重要,尽管在极个别情况下用词并不十分准确,但瑕不掩瑜。另外两位选手七迭香和王欢整体表现也十分出色,几个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但前者语言略显生涩,后者则对作者本身缺乏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也在理解作品时遇到了一些障碍。最后,希望晋级选手再接再厉,未晋级选手也不要就此停笔!

评委

深焦主编

选手

七迭香

青年钢琴家,艺术爱好者,业余影迷。现就读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少时仗琴走天下,演出竞赛穿行于大陆之间。高山流水之外亦在创作中寻求知音,故自小沉恋于纸笔和影像。大学起笃定多媒体创作,举起摄影机,希冀它与琴声同步,没有停下的一天。

王欢

王欢(b.1991, 承德)是一位现居中国北京的写作者、艺评人和策展人,他致力于维系艺术性的思想写作,在实践中以去文体化的方式展开书写。

个人网站:www.huan-wang.com

卫叔

专业与工作皆非电影。偏爱用力与过激的影像表达,特长是给电影打高分!

彭若愚

负笈宝岛的中文学子,日常漂浪于文字与光影之间。既为影像的魔力所统摄,亦沉醉于语言艺术的信念感中。惟愿藉由电光幻影,触及戏梦人生。

圆首的秘书:

《巴克劳》是巴西导演小克莱伯·门多萨去年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在戛纳电影节上进行了首映,获得了评审团奖,同时也收获了一些不错的评价。当然,无论是从哪个角度上看,门多萨的这次创作又和其之前作品不太相似,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探讨的余地和空间。第一个问题还是想请各位谈一谈对《巴克劳》的总体看法吧,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优缺点都可以提一提。

巴克劳,2023

彭若愚:

对《巴克劳》这部影片,因我之前看过导演的前作《水瓶座》,故而觉得除却“守卫”这一母题不论,本片和《水瓶座》在影片风格上还是有相当的反差的。一个总体的观感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类型杂糅、风格庞杂的影片。片头的宇宙卫星观测远望地球以及返村途中字幕提示是在数年之后的“近未来”设定赋予了电影科幻片的色彩元素,不过等到入村后女族长的葬礼又给观者一种社群文化民族志展示的即视感。再来是巴克劳从地图上的消失,市长与村民的对峙,则令人感到会是政治寓言片的构架。

但在后半段的杀戮行动与卫村反击中,最终呈现出的,倒像是一部具有“反西部片意识”的西部血浆片?(台译就综合这部分内容译作了“杀戮荒村”)它似乎意图效仿着B级片的美学趣味,但惊悚奇诡失之不足,粗糙粗暴却犹有过之。

巴克劳,2023

在类型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类型杂糅与风格嫁接并不鲜见。比利·怀尔德在他的《热情似火》中将凶杀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当时还引得好莱坞大制片厂黄金时期的标志性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惊呼说:“你绝不能在一部喜剧电影中加入凶杀场面。”现如今来看,则已是司空见惯的类型片特征了。但我觉得既然导演决定用一个类型片框架去辅助自己的作品,那理所当然是要考虑和顾及到观众期待视域的审美预设。

导演若没有“背对观众”的意图或信念,酌量接受主体的审美期待(观者预期)与隐含的读者/观众(创作指向)之间的协调和互通则必不可少。而《巴克劳》导演小克莱伯·门多萨于本片中植入的元素过多,回馈给观众的感受体验颇为驳杂。缺少组织性的群像叙事和混乱视点,以及分不清前后主次的断裂情节使影片在各种质素未能彼此互洽共冶一炉的不足中,终归只剩下南美荒地给人带来的莽莽苍苍粗犷生猛的新鲜劲,且不久便风流云散般消隐了。

巴克劳,2023

此外,影片镜语风格致敬了诸多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部片和许多低成本cult电影。推拉镜头的使用据导演称是有意模仿德.帕尔马,希望藉此强化影片的神秘感。复古与戏仿也是现代影片风格表现上的一个重要趋向,问题是,此种“致敬”的手段会否沦为稚拙的模仿抑或趣味性的堆叠,还是能够真正化为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的旧瓶新酒,体现出承袭中有突破的现代性演绎。就创作者而言,选择如何谨慎地在“天真”(自然挥洒)与“感伤”(观照省思)间徘徊,比起不事雕琢的拿来主义又或弄巧成拙的恣意炫技更为可取。

再者它又是一部与政治内容相关的影片。我认为政治题材的电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关于政治本身的,涉及到政治事务、政治斗争与政治问题的讨论和展示。另一种是政治性的,它或隐或现的揭示生活或事件中潜藏着的政治属性,呈露它的产生机制并析论其影响。政治性的电影并不单单停留在政治阴谋的尔虞我诈、个体意志和国家机器的对抗、侵略者和反侵略者的斗争、革命者与统治者的战斗等等,它更着重于其作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面,去呈示政治矛盾无可避免的存在与伦理困境。

可《巴克劳》在这个面向的处理上还是粗暴了些,政客和殖民者的暴虐攫夺最终被以暴易暴的方式所放逐与埋葬,这不是问题剖析,是旗帜鲜明的檄文口号。综上,我对整部影片的观感持低于预期,不尽人意的观点态度。

巴克劳,2023

七迭香:

如果说《舍间声响》之于门多萨,是平衡了在累西腓的城景上深耕细作的人类学论文,与兼具现代危机感和动力的长幅视听画卷的宣告性杰作,而《水瓶座》又是一次将作者目光和美学纹理带入由隐性政治诉求衍生的叙事弧的历练的话,《巴克劳》代表着门多萨一个新的起点:导演在对媒介的探索期过去之后,一部带有双重表达终点的作品。其中一条道路经由宽银幕的原生画卷,在视点的暂栖下于无限地景,面孔,植被和村落之间目光流转,通向一个鲜活而野蛮地生长的集体王国;另一条道路则在对西部/惊悚/血浆片的有限借喻中,确立自己反乌托邦寓言的类型材料,通向略带黑色幽默的政治姿态和历史反哺。

所以除了是一封不够深思熟虑的檄文之外,《巴克劳》还有太多根植于人文而自发的视听逻辑丰富了文本的独特。被地图遗落的巴克劳让人遥忆起被时间忘记的马孔多,开头一连串魔幻影像的轻盈连接宛如小型的百年孤独铺展开来。溢水的棺材,野果,仙人掌,山峦,门多萨展示的是第三世界特有的,对物质本身情感含义的依恋(或许我们可以联系起侯孝贤)。时隐时现的科幻腔调是对原始族群因着工业和器械性的逼近,下意识涌起的危机感的描述。

女杀手在死前拿出手机翻译软件和住民沟通,村民拿出各种型号的iphone拍下被砍下的头颅截然是揶揄现代文明天才的黑色幽默。带领着一群原生美国人在异国土地大肆屠虐的Udor Kier饰演的角色又仿佛象征在新兴大国的阴影里,一面鄙夷,又一面沉浸在虚无主义中无法自拔的旧欧洲。

巴克劳,2023

卫叔:

作为一个对生猛的影像有些许偏爱的观众而言,我看完之后还是很惊喜的。在看小门多萨前两部作品的时候就很疑惑他在以前短片中钟意的惊悚元素和B级片趣味为何如此克制,到了《巴克劳》这部作品的时候就彻底放开了。

2023算多事之年吧,极右博索纳罗新上台,亚马逊大火+开放原住民土地政策,对于偏爱阶级冲突的小门多萨而言肯定是绝佳的反击时刻,更何况近年的戛纳对这一题材的类型片也比较宽容。

政治隐喻不赘述了,在类型片方面,和美术指导多赫内利斯合作之后有了新的尝试。但缺点随之而来,对于喜欢低成本B级片的观众来说,美术上的粗糙观感肯定很戳G点,但对于一部在政治诉求上有野心的电影来说,文本叙事上的粗糙是比较致命的,更何况这次小门多萨在影像上没有“玩”起来(虽然70~90s复古影像与民谣+电子乐的对冲非常亮眼,他的很多作者性趣味也在这部里有继承,对东北部的民俗与神秘感也有强烈的恋地展示),类型表现上也都只能看到些许迷影色彩,没有太多惊喜之处。

但,毕竟是转型后(或者说重拾初心?)第一部作品,而且现在的巴西政治环境需要这样诉求直白观感强烈的电影。我个人还是认为瑕不掩瑜。

巴克劳,2023

王欢:

整体来说,好坏参半吧,不过整体还是值得看一下的。关于对抗的叙事其实作品很多,但巴克劳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关于对抗与捍卫的叙事,一反人类学式的自大,将叙事从内部一点点拉扯出来。村庄的“领导人”去世了,外部马上就否认了整个村庄的存在,这显然是一种治理人的技术。我们很容易从一些外部视角观看,从上帝视角看待“治理”,而这里的内部视角要更加自治且有底气的多,在这个内部里,即便有纷争、有歧视,但对外是出奇的一致,这是巴克劳尊严的底线。

入侵者最后进入村庄时,有一个在巴克劳博物馆晃过的镜头,是一份某年的简报“巴克劳的叛乱被镇压”。显然,巴克劳在掌握媒体的官方、掌握政权的历史面前是被邪恶化和不承认的。这是外部视角的回流,似乎是在提示我们如何从整部影片在内部提供的捍卫究竟是否是有意义的,进而开始过渡到外部再次回看。

圆首的秘书:

大家也都谈到了小克莱伯·门多萨的一些变化,我们也都知道这是他和他长期以来合作的艺术指导共同导演的作品,那么你们觉得相比以前的作品来看,这部《巴克劳》具体在哪些层面有变化,可否评价一下?

巴克劳,2023

七迭香:

我更倾向于把《巴克劳》看成是经由两部厚积薄发的前作之后必然迎来的一次“珍贵的抵达”,在处女长片中尚屈服于城市人类学研究的“捍卫”主题直到最后才接续在六声爆竹之后开出自己酝酿已久的第一枪;《水瓶座》把阶级意识和后殖民时代反思的报复转入新一阶段对阵消费主义和腐败社会群体的“捍卫”,主人公在被动攻击的包围下步步为营,直到最后一刻才咬住了承载着私人记忆和家族历史的根据地。

而《巴克劳》则将与房地产商的对待再一次上升到大规模的血浆杀戮,一并将“坚守”的枪口对准前作囊括的政府象征的右派管制,外来人象征的帝国主义,现代社会象征的科技同化;取材和视听也就因此在一次高概念设定里被赋予了最自由的实现弹性。

除了文本在一个空想村庄的设定之中获取的来自地景(landscape)和物质的力量之外,比较可惜的是门多萨有些丢掉了自己在《舍间声响》独善的声音调度,彼时他在有限空间内以soundscape拓展电影地图的天资似乎在巴克劳已经足够隔绝的地理位置里丢失了。

巴克劳,2023

卫叔:

新的尝试永远是好的!最大的变化大概是从“在现实主义叙事中穿插超现实的部分”转变为“超现实文本中添加现实主义矛盾”。其他变化,剖开到具体层面的话,首当其冲肯定是类型叙事的比重大幅增多。前半段还在展示巴克劳民俗景观,后半段却已经将科幻元素、西部复仇、惊悚的“孤岛”设定、血浆等糅杂在这一部反殖民爽片里。借后殖民主义元凶赐予的武器去进行反击(并未在接纳现代文明后被反噬,一切“舶来品”甚至流行文化都对巴克劳进行了反哺)。

但这也造成了前后极大的割裂感。虽然有部分观众的观感比较惊奇,但两位导演明明可以尝试更好的衔接方式(比如铺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