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type<电脑转接口长什么样子>

type

技术控必读 从Type-A到Type-C发展历程

2017-02-10 10:49视频/苹果/技术

“Type-C”这个名称随着苹果MacBook笔记本电脑上的使用而逐渐被人熟知,很多人都惊呼“一个接口就可以充当USB、视频输出及电源如此多接口的作用,真是神奇!”

Type-C接口的出现似乎又把苹果推向了神坛,很多人认为这是苹果的壮举,殊不知在新Macbook发布之前Type-C接口就早已出现,而Type-C的标准当然也不是苹果指定的。在这里,笔者要为诺基亚N1平板默默的流个泪,因为N1所配备的Type-C接口明明要比新Macbook早出现了2个月。

不得不承认,沾了苹果的光就可以迅速的被人熟知,而苹果也的确有能力将一个标准进一步推广,且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当然,悲催的雷电(Thunderbolt)接口除外,它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不过本次新MacBook应用Type-C接口真的是非常恰当,薄至极限的机身无法承载大量且体积不小的接口,而小巧的Type-C能够集充电、数据传输及视频输出于一身。作为行业的领导者,苹果的创新能力及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Typc-C到底是什么?

Type C是什么?

Type-C全称USB Type-C接口,是一种全新的USB接口形式,它伴随最新的USB3.1标准横空出世,从发布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说到底,它就是一个USB接口。其实,Type-C对于MacBook的价值甚至没有它作为一个单纯的USB接口大,因为它解决了自USB接口出现以来最令人头疼的世界性难题,那就是它“不再区分方向,正反都可插”。

正反都可插的USB接口,这简直太爽了

Type-C接口的出现可以说拯救了强迫症及处女座,也让诸如“吸引力法则”、“墨菲定律”等令人头疼的问题得以消失。

尽管知道了Type-C接口大概能实现什么功能以及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但可能很多人还会有一个疑问如鲠在喉,那就是“为什么叫Type-C?A和B都去哪了呢?”

的确,A和B都去哪了呢?这的确是一个好问题,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对USB历代标准及接口发展进行探讨吧。

既然有Type-C,那一定就会有Type-A和Type-B。究竟Type-A和Type-B长得什么样子,看下面这张图各位就一目了然了:

USB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标准Type-A接口、Type-B接口及Type-C接口

看完图大家就应该明白:Type-A接口就是我们平常用的最多的标准USB接口!也的确,Type-A接口的英文名称就是“Standard Type-A USB”,这说明它是标准的USB接口,而其它形状的USB接口都是它的衍生物。

对于Type-B USB接口,尽管它的出镜率远没有标准Type-A接口高,但想必大家对它也不会陌生,因为诸如打印机、显示器USB HUB等诸多外部USB设备都采用了Type-B USB接口。一般来说,PC上的USB接口均为标准Type-A,而外部设备则多采用Type-B。

最后,就是全新出场的Type-C接口了。它拥有比Type-A及Type-B均小得多的体积,其大小甚至能与Mini-USB及Micro-USB相媲美,是最新的USB接口外形标准。另外,Type-C是一种既可以应用在PC(主设备)又可以应用在外部设备(从设备)的接口类型,这是划时代的。

而刚才提到的Mini-USB和Micro-USB又是什么鬼?还有什么其它种类的接口吗?

USB接口全家福

在Type-C接口发布后,有网友询问“是不是Mini-USB就叫Type-A,Micro-USB就叫Type-B,新出来的这个叫Type-C?”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看完下面这张USB接口的全家福,相信大家一定都会明白了。

USB接口全家福(除Type-C)

什么也比不上一张图直观。我们经常使用的Mini-USB及Micro-USB都是根据USB2.0传输协议诞生,神奇的是,它们也都分别分为Type-A和Type-B。到了USB3.0时代,由于传输速度的提升带来了针脚位的提升,因此仅有Type-A USB3.0接口保持与以往形状一样,Type-B和Micro-USB都改变了外形(体积增大)。下面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历代接口吧。

(1)Mini-USB2.0接口

Mini-USB 2.0的A型及B型接口

Mini-USB接口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接口,它被广泛应用在数码产品上,诸如MP3,数码相机以及移动硬盘等等。相较标准USB接口及Type-B USB接口,它的体积大大缩小。可能大家见到的Mini-USB接口绝大多数都是Mini-B型,这是因为Mini-A型就接口的防呆性较差,因此才有了取代它的Mini-B型。不过不用担心,即使是较老的配备Mini-A接口的设备仍然可以通用Mini-B型的数据线。

(2)Micro-USB2.0接口

Micro-USB 2.0的A型及B型接口

Mini-USB接口分A/B,Micro-USB也不例外。Micro-USB接口是Mini-USB接口的改良版,它再次缩小了体积,更适用于现在越来越轻薄的移动设备。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便携设备,绝大多数都采用了Micro-USB接口,Mini-USB已基本被淘汰。另外,欧盟也规定到2017年,所有在加盟国销售的手机必须采用Micro-USB接口,足见其成功及广大覆盖率。

同样的,Micro-USB接口的Type-B型也是Type-A型的改良版,从图中大家不难看出Micro-A接口形状为矩形,这大大增加了误插率!要知道连标准USB接口还经常插错的我们,怎么可能玩得转如此之效的Micro-A?很快Micro-B出现,防呆设计优秀,Micro-A也就迅速的被淘汰了。

(3)Micro-USB3.0接口

Micro-USB 3.0的A型及B型接口

由于USB3.0接口的传输速度相较USB2.0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它的针脚也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Micro-USB3.0接口不得不在外观上做出改变。Micro-USB3.0接口在高度上与Micro-USB2.0无异,但是长度明显增长了。同样的,A型和B型也在Micro-USB3.0上出现了……笔者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USB协会每次都要在小型的USB接口上搞个A和B,这里就不多吐槽了。

我们接触最多的Micro-USB3.0接口设备就要数高速移动硬盘了,其中绝大多数均为Type-B类型。

(4)USB Type-B有点囧

同样是Type-B接口,

USB3.0(右)比USB2.0(左)增加了接口高度

标准Type-A USB接口由于体积较大,因此在发展到USB3.1的今天,它的外形也没有改变。但是Type-B USB接口就稍微有些尴尬了,因为论体积它并不比标准Type-A USB接口小多少,但是或许是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导致了增加的针脚无处放置。因此Type-B USB3.0接口不得不改变了外观,较Type-B USB2.0增加了高度。

(5)USB3.1接口与Type-C

USB3.1接口与USB3.0接口仍然以颜色来区分

在行业内,USB3.0接口被做成蓝色以便和USB2.0接口的黑色相区分。目前,华硕已经推出了配备标准Type-A USB3.1接口的主板,其接口颜色为蓝绿色,与USB3.0相区分。尽管USB协会并未对USB3.1的颜色做出规定,但是以颜色来区分也将是必然。

Type-C接口与USB3.1标准几乎同时推出,Type-C的规范也确实是按照USB3.1所制定,因此USB3.1当然可以制作为Type-C类型,但Type-C≠USB3.1:比如诺基亚N1平板就采用了USB2.0规范的Type-C接口,而华硕Z97-K/USB3.1就使用了标准Type-A的USB3.1接口。

除苹果公司产品之外,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移动设备都采用了Micro-USB接口。而苹果自从iPhone 5开始也将之前的Dock口换为了体积更加小巧的Lightning接口,它与Micro-USB接口的大小相近。而现在,Type-C接口横空出世,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会出现三足鼎立之势。

从上到下依次为:Micro-USB-B/Lightning/Type-C

上图为三款设备分别为采用Micro-USB接口的安卓手机、采用Lightning接口的iPhone 5S以及采用Type-C接口的诺基亚N1。

其中,Micro-USB接口拥有防呆设计,只能单面插入。而Lightning接口及Type-C接口则均可以正反插,大大方便了用户平日的使用。不过在这里还是要说句题外话,那就是自从苹果采用Lightning接口后,算上购买手机附送的数据线,笔者已经更换了6、7条Lightning数据线,它们会在很快的时间坏掉,这可是Dock口时代笔者从未经历的事!或许Lightning接口的耐用度设计还有待完善。

Type-C/Lightning/Micro-USB-B公头对比

Type-C接口的尺寸为8.3mm×2.5mm,它的大小与Micro-USB及Lightning都较为相近,便携度毋庸置疑。

设备接口都统一成Type-C固然好,那么我们原来的那些设备要怎么继续使用呢?因此,我们不得不使用一些USB Type C转接设备连接现有的设备。目前,USB Type C转接头主要集中在视频输出、Type A数据接口、SD卡槽等方面,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几款。

多款Type-C转换器介绍

(1)苹果官网配件 USB Type C转HDMI/Type A/Type C

苹果Type C转换器

首先得先大家推荐苹果自家的配件,苹果这款转接器为一分三设计,它拥有HDMI、Type A和Type C三个扩展接口,可以同时连接传统的外设和显示器,同时还能通过Type C给笔记本电脑充电。这个转接头的优势就是小巧简便,缺点就是388元的价格略贵。

(2)小米USB Type C转换器

小米Type C转换器

去年,小米生态链企业也推出笔记本电脑系列产品,与此同时推出了Type C的转换器。这款转换器的功能与上面的苹果转换器相同,同样可扩展出HDMI、Type A和Type C三个接口。不仅可以用作小米笔记本中,也可以用于苹果或者其它的产品中,其特点就是继承了小米高性价比的定价策略,只要149元。

圆形外观,奥睿科Type C转换器

奥睿科Type C转换器

这款奥睿科USB Type C转换器的特色就是采用了时尚的圆形设计,外壳为金属材质,拥有银色和金色可选,外观设计足够出色。同时,它还拥有1个USB 3.0 A型接口、1个HDMI接口、2个USB Type C接口,并支持双线电力传输,功能与上面两款转换器相同,只不过多出一个Type C接口。

(3)贴合机身,含SD卡插槽USB C转换器

一体式USB Type C转换器

相信很多摄影爱好者对SD卡插槽情有独钟,因此可能也会有很多人想要选择带有SD卡插槽的USB C转换器吧。实际上,这款转换器就是12英寸MacBook准备,它可以非常贴合在12英寸MacBook中,不过应用于MacBook Pro使用也是非常顺手的。此扩展坞一共有4个接口,分别为USB Type C接口、2个USB 3.0接口、SD卡插槽和Micro SD卡插槽,既美观又实用。

(4)USB Type C转Type A×3+千兆RJ-45网线适配器

千兆RJ-45 Type C转换器

虽然说现在的WiFi网络遍地都是,但是如果你购买一台只有USB Type C接口的电脑又想要使用RJ-45有线网络就没那么容易了。下面这款USB Type C的转换器不仅让你的电脑连接千兆RJ-45有线网络而且还可扩展3个USB Type A 3.0接口,功能虽然没有上面的转换器丰富,但对RJ-45有线网络要求较高的人来说还是非常必要的。

(5)综合全功能 奥睿科ADS5 Type C扩展坞

奥睿科ADS5扩展坞

当然,目前的Type C扩展坞还有很多种类型,这款奥睿科ADS5就是颜值较高的一款,与上面的戴尔WD15棱角分别的设计相比,奥睿科这款扩展坞采用圆形设计,风格圆润,仿佛苹果“Mac Pro”。功能性方面,这款扩展坞仅支持Type C扩展,不支持雷电3标准,但依旧拥有6个USB 3.0接口、1个HDMI接口、2个USB Type C接口、RJ-45网线接口、耳机接口、麦克风接口。对于苹果MacBook这种仅配备Type C接口的设备来讲,这样一款功能丰富扩展坞也是不错的选择。

Type-C未来发展怎么样?

USB3.1规格拥有10Gbps的传输速率,是USB3.0 5Gbps的两倍之多,达到了雷电接口一样的速度。拥有超高带宽的同时它还支持高达100W的强悍电力传输功能,另外,Type-C接口还可作为视频输出接口。

采用三种接口的主流设备

目前HDMI 1.4规范的带宽为10.2Gbps,与USB3.1的10Gbps近乎于等速,加之新MacBook所采用的Type-C接口已经集成了DP、HDMI与D-Sub接口。多种功能的高集成度以及强力的性能,在未来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Type-C会成为取代诸多视频以及数据接口,成为统一众多接口的完美解决方案。

另外,高冷的苹果总会与别人不一样,无论是之前的Dock口还是现在的Lightning口,都异于非苹果设备的Micro-USB接口。但是新MacBook采用了Type-C接口可以说给了大家以期盼:在未来苹果产品是否会统一采用Type-C呢?毕竟Type-C接口是通用标准,这样以后我们再也不用配备很多根数据线了。

Type-C是一种既可以用在主设备又可用在从设备上的划时代接口

Type-C是革命性的出现,为什么这么说?当小编放出那张USB接口全家福的时候,大家是否都会感觉太乱了呢?没错,主设备接口、从设备接口以及移动设备接口的形状全都不一样,而每类接口还又分为A/B等等……我们不禁发出一声感叹:为什么就不能统一呢?Type-C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不同于只在主设备使用的Type-A、只在从设备使用的Type-B以及只在移动设备使用的Mini&Micro-USB,它是一种既可以在主设备,又可以在从设备,还可以在移动设备使用的接口。

HDMI接口的四种类型

USB接口规范的混乱并不是个例,有很多接口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比如HDMI,我们常见的是标准HDMI(A)以及mini HDMI(B),但还有Micro(D)以及体积庞大的D型,似乎后两者的出现也显得没有必要。不过Type-C这么强劲,在未来HDMI接口是否还会有生存的空间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