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刘馨蓬:镜台玉骨映香腮<明代玉蝙蝠特点>

刘馨蓬:镜台玉骨映香腮

图2 《临宋人画》册上部

图2 《临宋人画》册下部

图3 仇英《仿宋人画册》局部

五代以后,垂足坐姿渐成风气,高足家具兴盛起来。从宋人传世绘画中,可见当时已使用置于高案上的金属质地镜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绣栊晓镜图》(图1),是北宋王诜的代表作之一。画中高案上摆一个扶手椅式镜台,双层金属构架、不可折叠,上下两层架底均铺一层黑色细丝毯。

镜台上层置菱花铜镜一面,一名梳流苏髻的仕女对镜自照,镜中映出仕女花容,其右放一敞盖的三层子母漆奁。左侧放一荷叶盖白瓷水盂,下承白瓷托盘,二器从釉色和器型看,应为北宋定窑产品。案边是两只剔犀黑漆粉盒,通常内装胭脂、眉黛和唇脂等化妆品。从画中细节来看,菱花镜上部靠在椅式镜台的“靠背”上,下部被镜台上层所设的白色花牙式托顶住,以防菱花镜滑落。镜台下层中空,可放妆具。

旁边两名侍女,梳双螺髻的官服侍女手持内承五个剔犀黑漆粉盒的葵口漆托盘,梳双鬟髻的长裙侍女正从托盘内取粉盒。这幅画作后来由“吴门四家”之一的晚明著名画家仇英进行了临摹,该摹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图2、3)。

仇英本与原作在配色上多有差异,色彩更为明快。原作中支撑菱花镜下部的白色花牙式托被改为青绿色长方形简易托;原作子母奁盒中的子奁均为剔犀黑漆粉盒,在仇英本中变成红、黑、茶叶沫绿和孔雀蓝四色;原作中侍女手持托盘内的黑漆粉盒,变成黑色和枣皮红色两种;原作中照镜仕女的青色丝绦变成枣红色。原作中两名女子的长裙素地无纹,而仇英本中为长裙添加了暗纹,取盒的双鬟髻侍女长裙是团花纹,照镜的流苏髻仕女长裙为龟背纹。

图4《牡丹亭还魂记 惊梦》传奇 四卷 明汤显祖撰 天启间吴兴闵氏刊朱墨套印本

图5《牡丹亭还魂记 惊梦》局部传奇 四卷 明汤显祖撰 天启间吴兴闵氏刊朱墨套印本

图6

图7 纯银锤揲交椅式镜台 元末张士诚母曹氏墓出土

椅式镜台从宋至明代一直流行,在汤显祖所撰传奇《牡丹亭还魂记·惊梦》一折中,开场即是丽娘春日清早梳妆,对镜伤怀的情景。“【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明天启年间吴兴闵氏刊刻的朱墨套印本为此情节配刻了版画(图4、图5),丽娘在窗前对镜理妆,丫鬟受她吩咐,手捧衣服正向她走过来。庭院已是春意盎然,草木初芽吐绿。丽娘面前的镜台放在条几上,应是不可折叠的椅式。

从“椅背”的宽条和工艺风格来看,木质感很强,其上架一面硕大的五角菱花镜。架下有台座,一般这种台座设对开双门,内有几个存放妆具的小屉,旁边还摆着叠层式粉盒。而在一件明崇祯风尘三侠故事图笔筒中,描绘了红拂女临门对镜梳妆的细节(图6),红拂女所用的却是这种椅式镜台的简易版,“椅背”细窄,上架一面圆镜,台座很薄,仅为一块宽木板,无法安装小屉,下承四矮足。按“风尘三侠”故事中,李靖、红拂夤夜逃离杨素府邸的情节,这件镜台应是可拆卸、组装或折叠的便携式。其实元代已有一种交椅式镜台,也是可折叠的便携式。

梳妆时将铜镜斜倚在“交椅靠背”上,不用时折合收拢。名品见于1964年出土的元末张士诚母曹氏墓中的纯银锤揲交椅式镜台(图7),通高32.8厘米,宽17.8厘米,现藏苏州博物馆。该镜台“搭脑”顶端立一朵葵式团花,其下为对凤穿牡丹纹,“椅背”为团龙纹,托架为芝草瑞兔纹,“脚踏”为瑞雀纹,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彰显着拥有者的高贵身份。

图8 明黄花梨宝做事镜台 王世襄藏

图9 明黄花梨五屏风式龙凤纹镜台 台座双门关闭图

图10 明黄花梨五屏风式龙凤纹镜台

台座开门图

将上述版画中丽娘所用镜台的台座装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