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浅谈培训对于企业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培训对于企业的价值和意义

3286字 | 6分钟阅读

01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培训

有人认为培训只是一种消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对企业而言,培训是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资源进行开发的投入。较之其他投入,这种投入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其效益是巨大的,且具有综合性、长远性。“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位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仅仅要考察企业里是否有一小部分优秀人群,更要考察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以往只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而忽视对基层员工培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只针对部分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会使得被忽视的个人或群体变成企业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从而制约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 企业培训就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全员的学习不论管理者或者员工都需要不断的学习。

培训对象应该全员化,要按职务、岗位、文化程度分类、分层次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培训的内涵是对员工潜在能力的开发,而不仅是知识的补足和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促进员工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从而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国外的著名企业很重视在员工培训上投资,因为这样的投资对员工是长期有效、持续回报的,企业越舍得投入,员工越感激珍惜;越是当作负担和消费,员工越反感大多数员工渴望公司免费给自己培训而不是带着契约(有惩罚条款)有条件的培训。培训也是一种关怀和待遇,不应该是员工的任务和负担,好公司,目光长远重视人才不会计较培训费,反而让员工不原培训完了就离开差公司,目光短浅,不重视人才重视付出的金钱,斤斤计较。员工培训完了赔钱也要离开。员工心态不一样,培训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公司的出发点不一样得到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

02

改善管理效率的杀手锏

培训作为一项具有多重作用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培训需要不断总结分析,从而为企业培养人才提高员工能力与素质、凝聚人心贡献力量。管理者运用培训的方式向下属传达他的意图,较之通过会议、报告、文件等方式起码有以下两个好处:

一是 在培训时,管理者与下属是师生关系,心理关系更加融洽,更容易交流和沟通传达和接受的效果自然更好下属贯彻领导意图的自觉性更高;

二是 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更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思想,而且在与学员的交流中,还可以使这些思想更加完善,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化。主管对下属、领班对员工基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培训,最有价值;当员工遇到工作上的困惑或失误差错时乘机进行教育和培训的效果是最好的。员工带着问题和疑惑而来,并且有犯错误后的谦虚谨慎态度在,这时候的培训就是“雪中送炭”及时雨,员工会记忆深刻。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他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会促进彼此的交流改善管理的有效性。

03

员工保持工作激情的灵丹妙药——培训

随着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顾客对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培训。员工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求员工向各个领域渗透,使企业培训进入更深层次。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素质、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如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历史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团队精神培训等。同时,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如果将企业培训仅看成是对员工的一种福利,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因为他们仅把培训当成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而实际上, 培训的激励作用远大于保健功能。 以主动心态参与培训的人,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丰富的感悟。 这些感悟与工作中的体验相结合,极易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给人以精神上的激励。这使得培训不仅具有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而且具有鼓舞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的功效。经常“充电”能使人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注重个人发展的员工往往把培训看成是企业对他的最高奖赏。尤其是当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的时候更能激发员工的进取热情。许多著名的公司正是迎合了这一心理规律,尽可能地为其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和忠诚度。不难预见一个较少为员工提供培训的企业,将是缺乏吸引力的:而注重通过培训使员工得到发展的企业必然士气高涨。 培训不能是消费型的而是投资型的;培训应该是催化剂、发酵剂、兴奋剂让企业永葆青春和活力,充满希望和激情。

04

管理者的助跑器和加速器

培训工作首先要获得培训经理或人事经理甚至是公司总裁的帮助和指导,必要时他们也要参加有关培训的报告会,并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做出指示或建议同时健全与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其次培训管理者或组织者应当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做好今后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与实施。培训计划应当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而不是“救火式”的。因此, 培训计划及方案设计的周密程度关系到每项培训的效果。 传统的培训过分注重一般员工的培训而忽视管理者的培训。这种观念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要求。在企业外部环境日益纷繁复杂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