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汇总、计算、对比,综合地分析和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对这些数字在较长时间内可能出现的趋势做出预测,从而向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和全面深入的财务信息。
随着对财务会计认识的不断深入,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具有“决策有用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可。财务报表分析则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达到“决策有用性”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如图8 -1所示。
图8—1 财务报表分析目的
面对一份财务报表,阅读分析的对象不同,信息的有用性就不同,每个财务报表使用者都有其特定的用途,见表8 -1。
由于现行财务报表信息的日益复杂化,为了提高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也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解释与分析。
对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功用的不同看法。一种观焦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信号,对这些信号需作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原因。这样财务报表的作用就在于提出问题供进一步调查研究,而不是提供答案。另一种看法是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信息,分析所得的数据本身是有意义的,能够为报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随着实证会计的发展,已经证实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对确定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经营成果、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买卖决策及规避投资风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从企业的历史数据中发掘有用的财务信息,对现阶段的决策活动做出指导,并帮助报表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状况,为进一步的发展或投资活动提供方案。
第二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与步骤
1.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
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如图8 -2所示。
图8 -2财务报表分析原则
(1)目的明确原则
该原则要求报表阅读者在对报表分析之前,必须明白阅读分析的目的是什么,要用报表提供的信息解决什么问题。分析的目的决定了所需要的资料、分析的步骤、程序和技术方法以及需要的结果。分析的深度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所需解决问题的认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所掌握的与特定问题有关的信息类别以及可靠性。
(2)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报表分析人员在分析时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报表分析人员,尤其是专业分析人员,不能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利用数据拼凑理由。分析结论应产生于分析之后,而不是分析之前。
(3)稳健/谨慎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对企业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采取保守估计,宁可高估而不得低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报表分析,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会计处理上的谨慎。在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企业可选择采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快速折旧法等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企业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使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从而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财务指标计算上的谨慎。一种财务指标有时会有多种计算方法,以速动比率为例,可以用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的余额与流动负债相比计算,也可以用现金及银行存款、可上市证券和短期应收账款净额三者之总额与流动负债相比,企业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就应该选择后者。值得注意的是,谨慎性是以不违背科学性为前提的,企业不得为了低估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而任意改变指标方法;其次,谨慎性原则也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歪曲事实真相或者隐瞒利润。
(4)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又称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现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元素口径一致,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里的可比,是指不同的企业,尤其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因为许多因素会影响指标比较的合理性,诸如行业差异、企业规模、技术结构、会计政策以及财务指标本身的计算方法等。因此,报表使用者应当注意寻找共同的具有可比性的计算基础,注意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情况,以使分析评价结果更有意义,不能单纯信任比较指标的结果。可比性原则的内涵还应包括,报表使用者在选择指标的标准值或标准比率时,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单凭经验,也不能盲目地信奉书本上的建议。如果机械地将一个企业的实际指标与书本上的所谓标准比率数值进行比较,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5)全面分析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分析报表时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反对片面地看问题。报表分析人员在分析评价时,既要考虑财务指标,又要考虑非财务指标:既要考虑有利因素,又要考虑不利因素;既要考虑主观因素,又要考虑客观因素;既要考虑内部问题,又要考虑外部问题。只有全面分析,才能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
(6)系统分析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分析报表时要注意各项目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把各个问题连贯起来分析,防止孤立、片面地分析。报表分析人员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方面要注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报酬与风险的关系、偿债能力与赢利能力的关系等,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状况;另一方面要有层次地展开,逐步深人,不能仅仅根据某一个指标的高低做出不正确的结论。
(7)动态分析原则
该原则是要求以运动、发展的观点分析报表,不要静止地看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信息都是历史上某一时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当前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已经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同样的投入,可能会有不同的产出。因此,要时刻注意数值的时间性,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在当前情况下的可能结果,使财务报表分析能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目前的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8)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分析是基础和前提,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质、趋势和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定量是工具和手段,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数量界限、阶段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财务分析也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由于企业面临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而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环境的变化却对企业生产的发展、投资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的销售情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定量分析的同时要做出定性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定性分析是基础和前提,定量分析是工具和手段。财务报表分析要透过数字看本质,无法定性的数据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9)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报表分析人员应把主要精力应用于取得最大收益的地方。报表分析人员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应根据某一问题的重要性,确定相应的成本,讲求成本效益。
2.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一般来讲要经过如图8 -3所示的几个步骤。
图8-3财务报表分析流程
(1)明确分析目标
分析目标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出发点,它决定着分析范围的确定、资料收集的详细程度、分析标准和方法的选择等整个分析过程。财务信息有很多需求者,如股权投资者、债权投资者、企业管理部门、企业职工、行政机关、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顾客等,不同的阅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而且,各个主体的决策有时是面向全局的问题,有时是面向局部的问题,有时是监督,有时是评价。只有弄清了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财务分析人员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确定分析范围
分析范围取决于分析目标,它可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一个方面,也可以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一定要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一般都是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分析,非重点内容只起参考作用,这样不仅省去了许多步骤,而且可以降低分析成本,提高分析效率。通过确定分析范围,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上。
(3)确定分析标准
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是需要判断、需要比较的,判断就要有标准,标准是否合适直接决定着判断结果的正误。可以作为分析判断的标准很多,可以是行业中标杆企业的指标值,可以是竞争对手的数据,还可以是来自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值、企业的历史指标值、企业的计划指标值等,有时甚至可以用分析人员自己认定的经验值。分析的目标不同,分析人员对评价标准的选择会有差异,合适的、有利于分析的标准就是最好的。
(4)收集相关资料
分析目标和分析方案确定以后,便可根据分析工作需要收集所需资料。资料的收集要与本次会计报表分析工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否则既影响会计报表分析的效率,又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之前,我们应该准备好以下资料:完整的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
审计报告,公司前几年的财务报表或比较财务报表。对一般的投资者来说,这些资料已经足够了,但要进行深入分析,还需要准备同类公司的有关资料,相关行业的政策动态及数据资料,企业内部供产销各方面的信息,企业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及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如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法律等环境),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特点,竞争对手的状况,企业管理层的倾向、企业的文化、历史、发展战略等资料。分析人员获取财务资料的渠道也很多,有的直接来自企业对外披露的资料,有的来自行业协会,有的来自统计部门及其公布的资料,有的来自新闻媒体,有的来自中介机构,有的来自企业的往来部门与构。总之,不管哪种途径,资料信息收集得越多,越有利于分析。收集资料的工作完成后,还应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分析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5)选择分析方法
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人员便可着手进行分析计算。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审阅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分析人员可根据分析目的和范围选用,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以达到能够对企业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6)得出分析结论,撰写分析报告
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对分析对象做出评价,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在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比较后,还需把各项经济指标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比较和考察,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对数字所揭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描述,得出分析结论并写成书面报告。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背景资料、分析证据、分析假设、关键因素、分析结论等内容。
第三节 财务报表数据的特征
1.财务报表数字的分布
(1)财务报表数字分布的作用
财务报表数字分布的作用见表8 -2。
表8 -2财务报表数字分布作用
(2)财务报表数字分布的状态
财务报表数字的分布状态见表8 -3。
表8 -3财务报表数字分布状态
2.财务报表数据与会计方法
(1)影响会计方法选择的因素
财务报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为公司的会计方法选择提供一个参考。公司管理部门在选择会计方法时,通常会考虑表8 -4所述的因素。
表8 -4会计方法选择所考虑的因素
(2)会计方法差异化下公司间的比较
会计方法选择的差异化,通常被认为意味着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数字的不可比。但事实上,分析者在面临公司间会计方法多样化时可以考虑采取以下表8 -5中所述的办法。
表8 -5会计方法多样化办法
(3)不同会计方法对财务比率的影响
不同会计方法对财务比率主要有两大影响:
①“统一”与财务比率。这里的“统一”是指所有公司要么都采用会计方法A,要么都采用会计方法Bo问题是,都采用A方法与都采用B方法对财务比率的影响有多大?关于这个问题可通过参考物价变动会计予以说明。
②“多样化”与财务比率。这里的“多样化”是指一部分企业采用方法A,而同期另一部分企业采用方法Bo如果分析者只是感兴趣于按某一财务比率对公司进行排序,那么,只要多样化会计规则的使用没有改变公司的排序(相对于采用统一会计规则情况下的排序而言),会计规则多样化就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分析的目的不仅限于此,那么,会计规则多样化导致的影响就是重要的。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影响公司财务数据的补充性揭示加以调整,才能了解多样化会计规则带来的影响。
第四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来源
大多数分析者都要依靠公开的财务信息。公开的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年度报告,其中最主要的是财务报表。
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通常如图8 -4所示。
图8 -4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
1.财务报表
公司主要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除了这三个主要报表之外,公司还可以编制其他一些报表,如股东权益表、留存收益表等。
2.报表附注
报表附注部分对于企业报表外部使用者非常重要。报表附注可以被用来披露报表内有关项目的追加信息,并提供一些报表中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