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国企业的ESG实践

中国企业的ESG实践

前言

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期,从中国独有的高速工业化时期产生的主要由国内驱动的优先事项,转向更符合国际ESG实践的一系列目标。过去,公司更倾向于遵守政府的规定,而目前,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投资者和客户的要求。

受富达国际委托,Economist Impact对中国各地262家上市公司高管进行了调研,实地收集了直接来自中国企业ESG战略制定者和实施者的反馈,并撰写《中国企业的ESG实践》报告,旨在阐明中国企业目前和未来计划的ESG相关活动领域。

我们认为,尽管相较西方仍有差距,中国上市公司对ESG的战略采用和认识水平很高。53%的受访公司表示已经宣布ESG、可持续性或企业社会责任(CSR)战略,71%的公司聘请了专员来负责实施ESG目标。

中国企业重点关注的ESG领域与西方同行不同。例如,气候变化和多元化让位于产品和工作场所安全等问题。这可能反映了在中国的监管、社会和经济等环境下,企业实施的不同优先事项。

未来,中国企业在ESG目标方面可能会与全球同行趋于一致。虽然气候变化和公司董事会中的性别多元化并非当前行动的最优先领域,但受访者将其列为未来行动的主要优先事项。

简介

对全球的上市公司而言,ESG已提上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议程。过去,ESG只是作为计划后的辅助,无足轻重,随着监管机构、股东和客户对改善企业ESG表现并降低风险方面的施压,ESG已从宣传的噱头转变为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层面的考虑因素。

在美国,超过90%的标普500公司发布ESG报告,而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截至2023年中期,86%的沪深300公司发布了ESG和可持续性报告。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对全球金融市场日益重要,但关于其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可靠信息仍不完整。

商业和金融市场是全球化和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中国的ESG轨迹对国内以及向其投资的国际机构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全球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压力与日俱增,他们要衡量和披露的不仅是直接排放,还有范围3排放,即公司的供应链上下游活动中产生的所有间接排放。在其他ESG指标方面(如劳工权利和标准、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也有其他类似的供应链尽职调查要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和商品出口国,其上市公司在此类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他们希望今后守住出口市场,则需要迅速改善其ESG报告和数据透明度,否则也可能会阻碍这些公司的长期增长前景,并增加其潜在的ESG风险。

监管情况

在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ESG进展时,ESG监管的演变(包括全球和国内演变)具有启发意义。在国内,中国政府的政策仍将是影响ESG政策和报告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对贸易和国际供应链的影响,针对外部和供应链排放的全球政策日益重要。这转而又影响着国内监管,并增加了中国企业加快ESG改革的压力,以符合国际ESG报告标准。

全球趋势使中国ESG变革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向可持续经济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全球投资者已经加紧努力,将资本注入能帮助促成这一转型的领域。同时,全球企业也在争取其转型计划所需的资金。到2023年中期,全球可持续资产估值为2.5万亿美元,而Bloomberg Intelligence估计,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

ESG投资需要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来指导战略和资产分配,而对于希望发行可持续债务工具并获得ESG投资的公司,金融和会计行业很快就已开始要求来自企业指标的ESG数据。作为回应,发达国家/地区的监管机构出台了新的报告法规和更强大的企业ESG政策,日益要求公司对自己的影响负责,以坦诚沟通和澄清企业报告领域。

为了响应对ESG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于2017年成立了气候相关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就公司应披露的信息类型制定建议,提供金融行业所需的信息,以准确地为ESG风险定价。欧盟、新加坡、加拿大、南非和日本属于自愿采纳TCFD建议的国家/地区,而英国和新西兰将强制要求按照TCFD建议进行披露。

TCFD帮助填补了巨大的信息空白,但随着不同司法管辖区越来越多的法规出现,国际财务报告标准基金会(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Foundation)于2023年成立了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以协调全球ESG披露框架。

这标志着全球监管的一个转折点,因为ISSB与全球监管者和利益相关者协商,提供了一套ESG披露框架,为ESG报告提供了基准。由此产生的ISSB框架建立在TCFD和其他市场主导的、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报告倡议之上,以提供一个全球可持续性披露基准。该报告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发布,它将成为全球可持续性报告规则以及各行业和市场的可持续性成果比较的基础。

在ESG报告的全球标准不断进化的同时,各地区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在持续加速。例如,欧盟的ESG报告要求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严格的此类要求之一。2023年1月,欧盟实行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报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要求近5万家大公司和上市中小企业报告和审计各种ESG指标。

CSRD表明,ESG布局在一个全球司法管辖区的变化如何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ESG政策和监管。为了争取达到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目标,CSRD很快将适用于以前无需ESG披露的公司,包括在欧盟运营的非欧盟公司。许多中国企业向欧盟市场出口,他们也将需要开始就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报告其排放量,该机制对欧盟公司进口的碳密集型产品征收关税。

中国的ESG监管日趋成熟

由于意识到中国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正日益受到海外投资者的关注,以及为了配合持续的行业改革,中国政府面向中国企业出台了ESG法规,尽管这些法规往往是零散的,而且目前有些是自愿的。中国政府也在更明确地将ESG纳入其国家政策,尽管几十年来ESG要素已经构成中国经济规划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按总量计算),兑现这些承诺将需要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投资,才能刺激能源、建筑、交通、技术等关键领域的业务转型和创新。因此,中国迅速扩大的ESG基金市场与绿色金融行业实现了共同发展,这也是中国目前ESG架构的基础。

为了管理绿色金融增长和金融开放,中国采取了自愿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ESG财务报告做法,从五年规划中强调国家的“双碳”和“共同富裕”目标。然而,中国的ESG法规呈零散性,在不同行业、证券交易所和政府机构之间可能有所不同,这造成了混乱。

为进一步明确标准,2023年6月,中国国务院支持的智库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了自愿准则,旨在规范ESG报告。该框架由大约100条标准组成,与ISSB的规则草案大体一致,同时对中国国内的ESG优先事项做出了规定,如企业慈善或共同富裕。尽管目前这些标准均属自愿,但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旨在实现中国五年规划目标的强制性框架(即所谓“有中国特色的ESG”)的最终可能面貌。

许多中国企业正在采取其中部分准则,截至2023年中期,86%的沪深300公司发布了ESG和可持续性报告,与标普500公司90%的比例几乎相当。但与海外实体相比,ESG风险与机遇管理、数据质量和准确性仍然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因此,MSCI和Morningstar Sustainalytics等机构对中国企业的ESG表现和风险评级仍然相对较低。

此外,自2023年以来,中国一直在与欧盟合作,以制定一套共同基础分类法(Common Ground Taxonomy),明确这两个金融市场分类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共同开展绿色金融合作提供基础,支持全球绿色金融发展。两种方法之间的分歧仍然明显,但正在进行的合作是ESG协调的又一重要步骤,旨在使中国的ESG方法向海外合作伙伴看齐,同时保持其独特的ESG目标。

中国企业是否正在实践ESG?

随着全球和国内支持ESG的势头突飞猛进,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发展自己的ESG战略。Economist Impact对262家中国各行业上市公司高管开展了全面调查,发现这种转变对ESG进展具有重大影响,并揭示了中国企业提高这些标准所需的剩余工作。

从报告和招聘,到战略制定和实施,中国企业正在增强其ESG能力,并制定将ESG纳入其运营所需的框架。然而,虽然人们逐渐认识到ESG作为一个框架的重要性,但中国企业往往有不同的关注点。中国的五年规划影响巨大,在落实ESG的报告和衡量标准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待克服。

变革的驱动因素

虽然中国上市公司需要加强战略制定才能达到全球标准,但客户和投资者对变革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种压力可能会继续对进展产生直接影响。近一半(47%)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制定ESG战略是为了满足客户期望,而44%的公司旨在满足投资者期望。

ESG 战略在满足客户期望方面的重要性与中国消费者的行动主义意识不断提高相吻合。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大湾区的中国大陆城市中 80% 以上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希望品牌提升环境和社会责任感。

如果中国上市公司追随其在国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同行的 ESG 轨迹,则随着中国监管的加强,ESG 变革的驱动因素可能发生变化,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根据受访者的反馈,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政府政策 (37%) 和法规 (35%) 以及改善风险管理 (35%) 已成为重要的 ESG 驱动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国企和私企的动机各不相同。对于中央国有企业来说,ESG战略在改善运营效率和财务业绩(40%)方面的作用比风险管理更重要,这反映为研究表明,改善整个企业的ESG要素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改善人力资本管理并提高生产力。这些都是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改进,因为传统上认为,国企的生产力或灵活性不如私企。

中国省级政府在政策落实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很明显。过半数(51%)地方国有企业表示,响应政府政策的需要是他们决定实施ESG战略的关键驱动因素,除了客户期望之外,其他大多数驱动因素都远远低于这一水平。相比之下,私营企业更注重风险管理(38%),而运营效率和财务业绩(29%)不如管理客户和投资者期望(46%)重要。

ESG战略制定投入

调查显示,除了制定和发布ESG战略外,中国企业在制定ESG计划时采用的工具也日益复杂。三分之二(66%)的公司咨询了主要利益相关者,以使ESG计划与他们的目标保持一致。在披露ESG信息前,重要性评估被认为是最佳实践前提,三分之二的受访中国上市公司一直在开展此类评估,以确定要聚焦于哪些ESG目标。

过半(56%)受访公司还聘请了ESG专家来构建内部能力和制定战略。这种对更健全的ESG标准的推动反映为对ESG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现有大约20家本土ESG评级机构,另有众多全球评级机构也在国内运营。许多机构正在迅猛增长,例如,可持续评级和咨询机构Sustainalytics报告称,2023年其在华收入同比增长了36%。

虽然这表明中国企业日益致力于寻求外部投入,但调查也显示,要达到全球标准还需再接再厉。在受访的中国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少数公司使用国际ESG框架。虽然过半中国企业(52%)在制定战略时参考了中国的框架或准则,如CASS-ESG5.0,但只有四分之一(26%)参考了国际准则,如全球报告倡议(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或ISSB标准。甚至对于在两地证券交易所(包括国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而言,结果也一样。

战略挑战

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在ESG方面取得进展,而且发布年度ESG报告的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也在增加,但按照全球标准,这方面的进展仍然不足。此外,外国投资者依然苦恼于缺乏关于中国企业的透明信息。

对于尚未发布年度ESG报告的36%的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原因在于他们遭遇许多障碍,无法公开分享这些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数据。过半受访者(52%)表示,他们的公司没有发布ESG报告,并表示他们在收集ESG披露所需数据时面临挑战。

聚焦环境,社会,治理?

当被问及评估自己公司在各种ESG领域的表现时,高管们的回答显示,ESG的优先事项模式与目前欧美管理层和董事会会议优先议程有很大不同。这可能反映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和监管方面的发展差异。

这些差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欠缺对环境问题的相对优先考虑。缓解气候变化,以及节约资源和减少浪费的相关努力可能会成为西方董事会讨论的首要议题,但在调查问及的各种重点领域中,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排名最低。同样,多元化和包容性问题(如女性董事会代表)在西方国家/地区受到热议,但对受访公司来说,这似乎也是优先级相对较低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数据只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相对优先事项。尽管9%的受访公司表示未对资源使用采取任何行动,这是此类问题中比例最高的问题,但这意味着91%的公司采取了行动。因此,环境问题仍然是中国企业的重中之重。这些问题的优先级只是没有西方公司那样高而已。

中国企业最优先考虑的ESG问题是治理和社会问题兼而有之。员工福利和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在问题清单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能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突出问题。在一个刚从密集的工业发展中崛起的国家,让人精疲力尽的加班以及职场健康与安全事件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改善工人保护算是一个重要的ESG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