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沈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情况调研报告

沈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情况调研报告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群体,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作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为更好的了解现阶段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现状、研发情况、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当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我局结合国家统计局在辽宁等14个省(区、市)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情况调研的工作安排,开展调查研究。调研采取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与19户企业代表进行座谈。调研结果显示,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力较好,在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条件等方面优于全市平均水平,63.2%的企业成立了独立研发机构,78.9%的企业都设立了中长期研发规划,所有企业均享受到了研发优惠政策,但同时也存在研发人才流失、招聘困难等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局“兼顾不同行业(工业与非工业)、不同规模(规上与规下)、不同所有制类型(国有、民营和其他)”的要求,我局从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共抽选企业19户。其中,工业企业14户,非工业企业5户;规模以上企业14户,规模以下企业5户;国有企业3户,私营企业14户,中外合资企业2户。19户企业中,5户在高新区,7户在经济开发区。

从企业的科技资质情况看,参与本次调研的19户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11户为专精特新企业,8户为科技小巨人企业,4户为雏鹰企业,3户为瞪羚企业,1户为独角兽企业。此外,1户企业为新三板上市企业,1户企业为所在产业链“链长”。

二、企业研发情况

(一)具备较好的研发条件

调研结果显示,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优于全市平均水平。19户企业近三年(2023-2023年,下同)年均研发投入合计1.8亿元,占其近三年企业年均营业收入合计的5.5%,高于2023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2.9%)2.6个百分点。

从研发人员看,19户企业目前拥有专职研发人员496人,占年均从业人员人数的27.6%,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合计8人,占目前拥有专职研发人员合计的1.6%。

从研发机构看,19户企业中有12户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占比63.2%,远高于2023年我市22.5%的平均水平。其中,7户有独立场所,4户设立在生产场所,还有1户参与了市专户工作站。同时,19户企业中有15户都设立中长期(如3-5年)科研规划。

从研发项目的组织形式看,15户都有单独立项,11户已建立完整的研发项目审批实施结项流程,7户研发项目实现独立核算。

从研发经费主要筹集渠道看,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另外,3户借助了银行贷款,2户借助了资本市场融资,6户借助了政府资金。

(二)研发模式以合作为主

调研表明,企业能够积极的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开展研发合作,19户中有12户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其中6户与高等院校合作,6户与科研机构合作,5户与其他国内企业合作。从主要合作形式看,11户开展了委托或合作开展研发项目,3户购买研发项目技术或成果,2户共同设立研发机构,2户聘请兼职研发人员,2户建立战略联盟进行技术共享。

(三)研发方向集中在新产品新工艺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19户企业中16户目前主要集中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3户集中在方案整合(平台融通)的研发。从研发水平看,19户企业中,6户研发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跑地位,3户处于并跑地位,6户处于跟跑地位,3户处于起步地位,不确定的为1户。此外,同质化竞争压力对企业研发方向有一定的影响。参加调研的19户企业,有11户认为有一定影响,另外8户选择影响不大或无影响。

三、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

(一)研发资金政策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政策效果明显。在“企业对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落实效果的总体评价”中,有14户选择政策效果明显,5户选择政策效果一般 。参加调研的19户企业均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政策,其中14户制造业企业中有13户享受了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的新政,有1户由于没有及时掌握新政未享受。同时,有16户还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有2户还享受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征。17户表示企业研发活动享受到了政府资金奖补,对企业研发起到了较好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其中,13户企业将政府奖补资金用于直接补贴研发项目,6户用于升级现有产业技术水准,4户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二)研发人才政策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调研企业中享受到人才相关政策的企业比例不高。参加调研的19户企业中有7户企业在研发人才方面享受到了资金直接奖补,还有1户企业研发人才享受到了购房补贴,11户企业研发人才未享受优惠政策。

在人才招聘方面,19户企业中有13户企业表示存在招聘难的问题。同时,人才流失问题依然存在。在“最近三年企业研发人才流失情况”中,2户选择严重,12户表示一般,5户表示不存在。企业人才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薪资待遇上不去,留不住人,其次是为了有更好的事业发展机会去往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疫情原因、企业盈利下滑等。

(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从企业自身看,调研企业均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19户企业合计拥有发明专利142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529件、商标53件、软件著作权167件。从外部环境看,尚存在一定程度的被侵权现象。19户企业中,近三年有1户企业存在被侵权情况,目前被侵权情况尚未妥善解决,还有1户遭到其他企业或机构提起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的诉讼或仲裁。在关于“目前企业知识产权申请程序是否简化、周期是否缩短”的问题中,8户认为“是”,7户认为“否”,还有4户“不清楚”。

四、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近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参加调研的19户企业中,2户受到严重负面影响,13户受到一般负面影响,4户基本没有影响。

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9户在市场需求方面,8户在资金方面,7户在市场供给方面,7户在流通方面,2户在科研人员方面,2户在场所方面,2户在进出口方面,1户在管理方面。

对企业研发项目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13户延长原有项目周期,6户减少项目数量,5户缩减项目资金,1户变更项目内容。

对企业涉外研发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涉外研发环节面临断供风险,参加调研的19户企业中,3户面临研发原材料断供,其中1户还涉及到关键设备面临断供。

为应对疫情影响,企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一是企业员工采取居户办公形式,继续开展研发工作,线上沟通解决问题;二是线上开视频会议对接工作任务;三是延长项目研发周期,加大研发投入;四是加强研发人员培训,开展与新冠疫情防控有关产品研发;五是制定一系列防疫要求,对人员、外来车辆等做出防疫控制要求;六是疫情期间封闭管理保障生产运行;七是出现涉外研发原材料断供的3户企业,均寻求到国产化替代。

五、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与政策需求

(一)企业存在的困难

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一是资金紧缺;二是缺少高端技术人才;三是服务技术和产品回款周期慢;四是无法对未来的技术进行提前合理布局,迟于竞争对手发布产品,错失市场机会;五是企业对于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技术有明确的认识,但缺乏明确的方向,为规避风险,经常采用跟班式研发,始终无法走在竞争对手的前列。

(二)政策需求情况

调研企业对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相关政策提出的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二是拓宽人才共享渠道;三是帮助企业快速高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和市场拓展。

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主要有:15户希望加大税收减免、研发后补助等财政资金支持力度,10户希望得到人才引进、户口及家属安置等人才支持,7户希望承担或参与国家科研项目,6户希望得到土地、实验室建设等硬件支持,6户希望得到贷款、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6户希望加大资源共享力度,2户希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另外,还有企业提出希望对知识产权进行资金补贴。

下一步,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各项政策,加强宣传,简化程序;持续加强和完善营商环境建设;研究完善鼓励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为沈阳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注:调查问卷中的一些项目为多选项目,故存在分项合计大于总计的情况。

                   (撰稿人:张晔   核稿人:潘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