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情况下,面临单边风险敞口的铜企业在进行套保时,一般根据自身的利润目标以及对铜价的判断灵活操作。
上述两类单向风险敞口的铜企业面临的是绝对价格的变动风险,而双向敞口的铜企业所面临风险为相对价差的变动风险。以铜冶炼企业为例,铜精矿主要采用铜价扣除冶炼加工费方式定价(国内铜精矿价格主要采用铜价乘以计价系数乘以精矿品位,再扣除因品位差异、杂质超标导致的费用后计算,也可看做铜价减去冶炼加工费),铜冶炼企业的利润=销售铜价—冶炼加工成本(采购铜价—冶炼加工费)=(销售铜价采购铜价)+(冶炼加工费冶炼加工成本)。
其中冶炼加工费与冶炼加工成本的差额即为铜冶炼企业的核心利润,而销售铜价与采购铜价的价差变动为铜冶炼企业所面临的价格风险。具体来说,购销价差变动风险主要来自于定价(又称作价)方式的不匹配(固定价格、均价、点价等)、定价时间的不匹配以及定价市场的不匹配(国际铜价主要参考LME价格,国内铜价参考SHFE价格)。
具体套期保值方法见下表。
以国内铜行业龙头企业江西铜业为例,江西铜业主要使用商品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以及从铜精矿采购协议中分拆的嵌入式衍生工具-临时定价安排来对其承担的商品价格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其部分套期安排如下:
根据中债资信对国内铜冶炼企业的调研情况,企业套期保值实务操作方案中,往往不会进行逐一完全套保,而是采取净风险敞口套保的管理模式。该种模式典型的套保方案为: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确定计划消耗的原材料数量,用计划生产数量除以天数得到平均每天的虚拟销售规划量(由于标准电解铜产品变现能力较强,因此可将计划生产数量作为预期销售数量的估计值),用销售规划量减去对应当天预期原材料作价到货量得到风险敞口的差额,对该差额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入或者卖出套保建仓操作,并进行动态调整。
该种操作方案将相同作价期的价格波动风险首先在企业内部进行对冲,对剩余的净风险头寸(即现货购进库存+期货多头持仓-已签署的销售合同-期货空头持仓)进行套保,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逐一完全套保带来的大量资金占用,提升套保操作效率;但企业期货套保团队人员对企业风险敞口的预判能力和整体风控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套期保值效果影响因素
上文中所述传统套期保值方法能否实现完全套保的效果,即期现市场的收益与损失完全抵消,取决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变动幅度是否完全一致。现实市场环境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变动幅度很难保证完全一致,因此应用传统套期保值策略的企业仍将面临一定风险,称为基差风险。
此外,由于参与LME期货交易资格限制、境内交易的便利性,国内铜企业主要选择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期货合约套期保值操作。但国内外铜价很难保证完全同步变化,因此对需要从国外进口铜精矿进行冶炼的国内铜企而言,即使进行完全套期保值,也难以完全规避国内外交易市场的价差变化带来的波动。
(一)基差因素
1、基差来源
基差是指某一地点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特定期货合约价格的价格,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对于铜等大宗商品来说,持有现货会产生成本费用,包括资金成本、仓储费、运输费、保险费和损毁等,但持有现货也可能带来便利收益。根据商品期货定价模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可以用以下关系式来定义:
其中:S表示现货价格;F表示T时刻到期的期货价格;r表示无风险利率,用来衡量资金成本;u表示持有现货的其他费用成本率,用来衡量仓储费、运输费、保险费、损毁等费用;y表示持有现货的便利收益率。而基差b就可表示为:
如果持有现货的各类成本费用要高于持有现货的便利收益,则期货价格要高于现货价格,此时基差为负,称为处于正向市场。一旦持有现货的便利收益超过了持有现货的成本费用,就会出现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的情况,此时基差为正,称为处于反向市场。
结合上述定价模型和实际市场变化,我们将影响基差的因素总结如下:
(1)市场供需方面,现货市场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库存低位等将使得现货货源紧缺、现货升水上升从而基差走强,如短期内市场需求强劲、供应端较大规模停产、贸易商主动囤货等;反之则基差走弱。此外,市场对未来供需基本面的预期也对基差走势产生同向影响。(2)资金方面,流动性的缺乏将使得持有现货利息成本上升,从而使得基差走弱;反之则基差走强。(3)其他费用方面,主要包括交割、仓储、交易手续、税费等费用,短期内一般变化不大,对基差走势影响较小。
2、基差影响分析
一般情况下,期现价格的变动幅度总是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传统套期保值策略很难实现期现市场收益损失的完全对冲。但由于套利行为的存在,基差的变动幅度远远小于现货价格的波动幅度。2012年至今国内铜基差基本在-1000元~1000元的区间内变动,而同期铜现货价格的波动区间达到35000元~60000元。因此,采用传统套期保值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规避铜现货价格的大幅波动风险。
对卖出套期保值企业而言,由于持有现货市场的多头以及期货市场的空头。当基差扩大时,卖出套期保值的企业在现(期)货市场的盈利大于在期(现)货市场的亏损,因此可以获得一定盈利;当基差缩小时,卖出套期保值的企业在现(期)货市场的盈利无法覆盖在期(现)货市场的亏损,因此仍将面临一定亏损。反之,对买入套期保值企业而言,由于持有现货市场的多头以及期货市场的空头,当基差缩小时可以获得一定盈利,当基差扩大时面临一定亏损。
而对兼有买入和卖出操作的企业而言,考虑到目前国内企业采取净风险敞口的管理模式,基差变化对其套保收益影响取决于其持仓净头寸方向。而由2017年国内铜基差走势来看,基本上处于小幅震荡态势,进行严格完全套保的企业难以从基差波动方面获取额外的收益。
由于持有现货成本以及现货供需格局的变化,以及期货的高杠杆特点,基差仍有可能在短期甚至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从而导致采用传统套期保值的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根据中债资信调研情况,部分企业在传统套期保值理论的基础上,择机进行基差逐利。该种套保方案不完全遵循在期现市场同时建仓、交易月份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通过研究基差走势,灵活选择跨月、期现间的套利策略。
(二)国内外价差因素
1、国内外价差来源
目前的实际操作中,部分国内铜企业只能选择上期所铜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因此国内外铜价差的波动将对涉及国际业务的国内铜企业的套期保值效果产生影响。一般用沪伦铜价比来衡量国内外铜价差。
理论上,LME铜进口成本=(LME三个月铜期货合约价格+现货升贴水+CIF上海升水)×人民币/美元汇率×(1+铜进口关税)×(1+增值税率)×(1+开证费率+商检费率)+信用证融资利息+港杂费+短驳费+入库费+仓储费(+交割费)。
因此,影响国内外铜价差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出口税费成本、不同市场的铜供需关系等。其中汇率是对国内外铜价差影响最大的因素,扣除汇率影响后,沪伦铜价比的波动空间明显缩小。自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改后,沪伦比中枢随着人民币的贬值趋势震荡上行。从供需关系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经济体,但国内资源储备不足,铜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超过70%;此外我国对于电解铜进口不征收关税,对电解铜出口不退税且征收0~10%的关税,因此我铜进口量要远远大于出口量。
一旦国内铜供给不足导致国内铜价高于LME铜的进口成本的差额超过一定范围,国内贸易商就可以通过买入伦铜进口至国内出售获取无风险利润,投资者亦可直接买卖上期所及LME铜期货合约进行套利。该套利方式中铜的物流方向为进口,称为“正向套利”。在大量正向套利操作的影响下,国内外铜价差将降低到合理区间。
2、国内外价差影响
我们将国内外价差变化分为汇率因素和其他两部分因素来看。汇率波动对铜冶炼企业的影响主要涉及需要从海外进口铜精矿的冶炼企业。一方面,人民币贬值虽然增加了企业采购铜精矿的进口成本,但在全球期货市场日渐成熟的情况下,汇率变化将迅速传导至国内市场,国内销售价格也受人民币贬值影响相应幅度上升。
综合来看,由于我国铜冶炼企业对进口铜精矿的依赖性很高,而进口铜矿冶炼加工费往往以美元计价,因此大多数铜冶炼企业反而受益于人民币贬值带来的美元计价的铜精矿加工费的提升。但另一方面,由于境外融资环境相对宽松,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采购铜精矿时除了采购所需信用证借款外,另有其他美元贷款融资行为,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背景下,可能面临一定汇兑损失。
如2015年在人民币进入持续贬值通道的情况下,江西铜业实现汇兑损益-5.51亿元,铜陵有色实现汇兑损益-8.44亿元,金川集团实现汇兑损益-13.59亿元。通过汇率远期合约等衍生品可以实现对汇率的套期保值,有效规避国内外铜价差波动风险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损失。而扣除汇率因素的其他价差部分,则难以通过有效途径进行规避,但从近年沪伦比价差(扣除汇率因素)情况来看,整体呈现小幅震荡态势,企业难以获得持续的内外价差损益。
四、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对于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中涉及国内铜企业的主要是公允价值套期与现金流量套期两种方法。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在完整的套保关系中,套保工具和被套保项目的损益是否均能够明确计量。
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确定承诺,是指在未来某特定日期或期间,以约定价格交换特定数量资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主要源于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指尚未承诺但预期会发生的交易)的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下面以某铜杆线加工企业举例说明,假设该公司2017年9月1日与某铜贸易企业订立采购合同,合同规定公司在10月31日以当天的现货价格购买10吨A级电解铜。该公司担心铜价上涨,因此在上期所买入2手阴极铜期货合约。2017年9月1日、9月31日、10月31日,A级电解铜的现货价格分别为4万元/吨、4.11万元/吨、4.17万元/吨,上期所阴极铜期货合约价格分别为4.1万元/吨、4.2万元/吨、4.25万元/吨。该公司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2017年9月31日
9月1日~9月31日期间该采购合约使公司损失0.11×10=1.1万元,但公司买入的期货合约使公司盈利0.1×10=1万元,套期高度有效。
2017年10月31日
公司按合同10吨买入电解铜,并卖出2手阴极铜期货合约平仓,10月1日~10月31日期间该采购合约使公司损失0.06×10=0.6万元,但公司买入的期货合约使公司盈利0.05×10=0.5万元,套期高度有效。
参照上述会计准则下,高度有效的套期保值由于期现损益抵消效果较好,对企业利润影响十分有限。但由于会计准则要求严格的套保高度有效标准,企业往往存在部分未被指定为套期工具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期货合约等衍生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平仓收益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且没有对应的被套期项目部分损益。值得关注的是,该部分衍生工具可能反映了企业除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外的套期保值操作,也可能反映了企业的衍生品投机行为。为了衡量企业套期保值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衍生品投机行为,应当将该部分衍生工具所产生的损益考虑在内。
2015年11月26日,财政部印发《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套期会计的目标、被套期项目的适用范围、套期有效性要求、套期关系评估与终止、列示与披露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如允许净敞口被指定为套期项目,同时取消了套保高度有效的硬性指标等,但目前企业进行套保会计处理准则大多仍参照前述《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
五、套期保值有效性及盈利影响分析
根据上述会计处理方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套期保值操作情况:
(1)企业历史套期保值操作收益,主要可以从近年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中套期工具的损益看出;
(2)企业套期保值操作的损益对铜价波动的完整周期内企业利润波动的平抑作用,即观察将套保及期货操作损益加上原毛利后计算形成调整后毛利率的波动情况;
(3)判断企业利用期货等衍生品套保是否有效以及是否进行投机行为的重要标准为其期货持仓头寸是否有现货头寸相对应,不能仅仅从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来看,而需同时关注期间铜价走势、公司常规持仓方向以及其现货市场的损益能否与套期工具损益实现对冲等。
具体来看,通过近年铜价和冶炼加工费的同比变化,可计算出企业铜板块毛利润的理论变化值(假设生产成本不变且企业完全套保情况下),与同期实际毛利润以及衍生品损益之和相比较,差异较大的企业套保有效性较差或可能存在投机。
下面以近年内发生过大额套期保值收益或亏损的江西铜业、金川集团为例,尝试通过其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对其套期保值收益及有效性进行分析。考虑到铜价在2009年至2016年间出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