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外迁,为何格外青睐南京?<北京高新企业补贴>

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外迁,为何格外青睐南京?

例如,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同时,针对企业的研发费用也有底线要求。例如,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而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相应比例则不低于5%。

这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在研发上保持较高的投入强度,尤其考虑到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的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仅有1.32%。

此外,在企业主要产品中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共计8个,分别是: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以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而一旦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企业形象得到提升、更易获得国家、省市级的科研经费支持和财政拨款,还能享受按照15%的税率标准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R&D费用支出经税务部门确认后可在计算所得税前扣除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府。

政策支持之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据科技部数据,2023年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5万家,同比增长24%。

02

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一骑绝尘

在此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格局是何图景?哪座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

以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为样本(以下简称36座重点城市),梳理统计了各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需要说明的是,36座重点城市中,由于长春、西宁、拉萨、乌鲁木齐4市尚未公布相关数据,故最终纳入统计的共计32座城市。

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是国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2023年,北京以绝对优势排名榜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达28750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足足多出了10000多家。

而同期,海口、兰州、呼和浩特、银川4市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尚不足1000家,银川更是仅有146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及北京的零头。

总体来看,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方面,四大一线城市表现突出。

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分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榜前四,而这四地也正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在地,科技创新实力雄厚。

而另一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则略显尴尬:2023年,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只有3328家,在32座城市中,仅排在第14位。

虽有中科大及一众国家实验室为根基,但高新技术企业上的欠缺,仍是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块短板。对此,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也坦承,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与先发城市相比,合肥市在政策扶持力度、精准度和服务的广度、深度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而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竞逐者,杭州、南京、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兰州等地,都在今年提出过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构想。

但若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评估各地的竞争实力,那么杭州可谓是其中最有力的竞争者。2023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7707家,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排名第五。

此外,南京、武汉、成都竞争实力相当,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为6000多家。相较之下,沈阳和兰州就显得力量薄弱,2023年沈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2560家,不及南京的一半;而兰州更是只有657家高新技术企业,在32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

若将GDP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结合分析会发现,重庆、昆明、福州三地的高新企业数量,都远低于同等GDP规模的城市。以重庆为例,2023年重庆GDP总量与广州相差不超过20亿元,但同期重庆高新企业数量只有4200多家,不及广州的4成。这表明,重庆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有待加强。

而西安和太原则呈现出另一种景象。同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下,西安和太原的GDP总量却相对更低。以西安为例,2023年西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234家,排名第10,但同期西安的GDP总量却比宁波、郑州这些高新企业数量在3000上下的城市还低得多。这说明,西安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效益转化上有所欠缺。

03

广州2023高新技术企业增量为负

若从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来看,上海、杭州、成都、武汉和南京,是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5座城市。

其中,上海市2023年共计新增4164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年增量比长沙、合肥、宁波等地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还多。

而同期南宁、昆明、兰州、银川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量还不足200家。广州更是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唯一一座增量为负的城市。

按照广州的科创基础以及2023年的经济表现,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负增长实属出乎意料,目前个中原委尚不得知。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最多的北京,由于未公开当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的明确数量,因而无法算出2023年增量的具体数值。但从一些官方报道中,我们可以做个大致的估算。

据北京市朝阳区科信局报道,截至2023年底,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985家,占全市的14.5%。由此,我们可以倒推出2023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为27500家左右,并进一步推算出北京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量约为1250家。

科创基础优势更强的北京,为何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量不仅远少于上海,而且比南京等一众二线城市还低?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异地搬迁的研究,说明了一些问题。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统计,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间,北京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达到了673家,相当于2023年海口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总量。

而北京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仅有5%的企业依然留在京津冀,绝大部分都选择迁往了长三角地区。其中,北京至南京,是最活跃的一条搬迁路径。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统计,所有从北京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52%的企业选择了南京。

为了吸引异地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南京开出了优惠条件,对于异地迁入的高新技术企业,南京给予30万元的奖励,并在信贷、办公场地等方面提供扶持政策。

同样,为了招引异地企业,武汉也在逐步加大优惠筹码。据2023年8月发布的《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对于有效期内整体搬迁至武汉市行政区域内的外地高新技术企业,武汉给予20万元奖励。而在一年后,这项政府补贴就已提高至50万元。

04

南京目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

除了招引异地企业外,各地政府也在以政府补贴、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加强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方式,培育本地高新技术企业。

7月21日,《广州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发布。《扶持办法》提出,对当年度首次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高奖励可达70万元。

无独有偶,济南也拿出了真金白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济南提出,对首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每家最高30万元的补助。

除了资金奖励外,福州还通过强化绩效考核的方式,引导县(市)区政府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据福州市政府公告,2023年起,福州市对县(市)区、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增长量绩效考核指标,从15分调整到50分,并要求各县(市)区政府配足配齐科技工作力量,在县(市)区发改局加挂科技局,确定一名专职副局长负责科技工作,并配备相应的科技工作管理人员。

种种支持政策之下,也包含了各地政府对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量的期待。

据统计,36座重点城市中,共有24市公布了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目标增量。(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部分仅公布2023年目标总量的城市,其目标增量由2023目标总量减去2023实际数量所得。)

南京是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目标增量最多的城市。据202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而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与南京大致相当的武汉和成都,2023年目标增量分别只有800家和1000家。

南京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与南京自2017年底以来提出的建设创新名城的战略密不可分。据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介绍,“十四五”期间,南京要奋力实现“五大新突破”,其中之一就是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扩容。

此外,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目标增量在1000及以上的城市,还包括西安、杭州、深圳、成都和郑州5市。

理想状态下,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也意味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对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我们也就可以抱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