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体现出的社会意义<专项附加税扣除大病医疗>

因此,税制作为经济社会调控及引导的重要手段,在此次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中专门设立了大病医疗支出扣除这一项目,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1.5万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万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由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

根据以上规定,一是大病医疗支出的界定范围,《扣除办法》以个人负担超过1.5万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既包括医保目录个人自费的部分,也包括医保目录以外个人自费的部分;二是纳入大病医疗支出的,可以据实在6万元限额之内扣除;三是没有排除购买了大病医疗商业保险的个人,覆盖范围更广。因此,从社会意义上看,既实现了社会公平,又帮助了罹患大病的弱势群体。

由于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以个人为单位的纳税方式,所以大病医疗支出仅能由患者本人进行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而无法由有可能承担了部分大病医疗支出的家庭成员进行扣除,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这需要待未来个税进一步完善之后再与相关制度匹配。

然而,税制的完善是一个追求最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现实的环境,要在保障可操作可执行的前提下去追求最优。在当前个人所得税以个人为单位纳税的制度背景下,为保障税制的完整性,又不违背相关的法理,实现便捷的操作,该专项附加扣除由患者本人进行扣除是现实的选择。

养老

养老也是目前我国民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已进入到老龄化的社会,虽然国家也在逐渐完善养老三支柱,即由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及个人养老金账户共同构成养老体系。但从目前执行而言,基本养老保险仍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所以无法全员覆盖。而补充养老保险由于受到雇主单位的经济情况以及雇员是否变换单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执行情况也并非十分普遍。

个人养老账户是我国近年来政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税延型的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仅覆盖至福建、上海及苏州工业园区,规定个人缴费税前扣除标准,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其缴纳的保费准予在申报扣除当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限额据实扣除,扣除限额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办法确定,对个人达到规定条件时领取的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入“其他所得”项目。由此可见,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还在健全的过程之中。

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现实,并且我国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此背景下,家庭承担了重要的赡养老人的责任。尤其是一些普通家庭,依然遵循“养儿防老”的家庭理念。因此,减轻老百姓赡养老人的家庭支出负担具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此次《扣除办法》指出,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万元(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上述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摊为准。

以上规定有几个关键性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该扣除只与赡养者有关系,不需要考虑被赡养者的经济状况;二是被赡养人只要达到了60岁的条件,被赡养人即可符合赡养支出扣除的基本条件,而不需要达到通常所称的老年人标准(65岁),提早释放减税红利;三是通过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赡养人约定分摊三种方式的选择来解决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支出在兄弟姐妹间的扣除分配问题,或平均分摊,或非平均分摊,在非平均分摊中优先被赡养人指定分摊,以尊重老人的意愿;四是赡养老人虽然无法叠加扣除,但其已经按照2000元的标准去设置。

住房

《扣除办法》中对于住房问题涉及两项:一是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的扣除,二是住房租金的扣除。两者是不能同时扣除的,也就是只有没住房的个人才涉及住房租金的扣除。其中,住房租金的扣除标准最高达到每月1200元,而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的扣除标准为1000元,即住房租金扣除标准高于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的扣除标准。

这与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密切关系,为了有效调节房地产市场去杠杆,租售并举与以租代售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通过加重家庭负债的方式去囤房也并非社会引导的方向,其一方面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家庭负债问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房地产市场走向非理性的预期。

但是,住房毕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必须有其居所,因此,对于具有刚需住房的个人而言,首套房的贷款允许利息扣除,同时住房租金根据地域不同设置了三档不同的扣除标准,并且将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的租金扣除标准设置高于住房贷款利息扣除的水平,以解决暂无法购置房产需要租房人员的税收负担,以更好地减轻老百姓在住房上的负担,以实现社会公平。

同时,只允许首套房的贷款利息支出扣除,而不是所有住房的利息扣除,虽设置了限额,但是,毕竟首套房的功能更倾向于居住,而多套住房除了改善性住房之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