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成因分析类材料分析专练(5份打包含解析)<新疆旅游业合理化建议>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成因分析类材料分析专练(5份打包含解析)

资源简介

(1)降水形成因素——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成因分析类材料分析专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面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上升,冷暖气流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地4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1)在图中画出等压线、冷锋和暖锋锋面示意。(2)指出目前乙地天气状况,并分析未来天气将如何变化。(3)分析丙地降水的原因。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的“红色产业”是对新疆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白色产业”是指以棉花、羊毛和乳产品生产及加工为主的产业。新疆的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具备一定的实力。其中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番茄酱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下图示意新疆主要棉花种植区分布。(1)试比较①②两地降水量的多少,并说明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2)据图说明新疆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及该特点的形成原因。(3)指出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利比亚90%国土为沙漠,耕地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早期农业用水主要来自浅层地下水。材料二: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之一,完工于1991年,下图为工程路线示意图。该工程将沙漠中储量巨大的深层地下水抽出,向北输送到沿海地区,极大地缓解了利比亚地表水资源短缺状况。(1)描述利比亚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2)与冬季相比,该调水工程夏季调水量较_(填大或小),从水资源供需角度分析原因。(3)简述该调水工程为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带来的环境效益。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图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图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绘图如下:(2)乙地目前天气:气温较高,为晴天;未来天气变化:大风、降温、阴雨天气等;降水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3)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湿气流,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密度较小;北上过程遇到当地冷气团,暖湿气团主动抬升;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解析:(1)首先把气压相同的点用曲线连结而成,形成等压线图,然后可以看出,这是中心气压最低的低气压,再在等压线凸出的部位(低压槽)的左侧画出冷锋,在右侧画出暖锋,并根据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上呈现逆时针旋转符合来判断锋前和锋后。如图所示:(2)乙处于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未来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带来大风、降温、阴雨天气等;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3)由北方南下的冷气团,气温较低,湿度较小,密度较大;在南下过程中,遇到北上的暖湿气流,由于暖气团气温高,密度小,暖湿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受冷气团的抬升作用,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2.答案:(1)②地降水量较①地多。主要原因:①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有高山、高原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水汽,降水稀少;②地地形不是全封闭的,可以受到来自北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①地多。(2)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前绿洲地带。形成原因:新疆气候干旱,种植棉花需要灌溉水源;而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前绿洲地带有来自周围高山、高原的冰雪融水,可以满足棉花种植的水源需求。(3)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红色农产品进行光合作用、着色;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积累养分(或糖分)。解析:(1)①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因此气候干旱,降水稀少,②地地形不完全封闭的,可以受到来自北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①地多。(2)由图可知棉花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绿洲地带。因为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晴天多,降水少,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前绿洲地带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提供优质灌溉水源,水源充足,满足棉花生长需求;种植区为盆地边缘的冲积扇,土层疏松深厚;地形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3)发展红色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该地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区域降水少,晴天多,温差大、光照强,有利于红色农产品进行光合作用、着色,进行有机质的积累;同时,该地纬度较高,夏季该地的日照时间较长等也是优势条件。3.答案:(1)北多南少;北部地区靠近海洋,水汽较多;北部地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较多;南部地区终年受副高,降水稀少。(2)大;调出区深层地下水丰富,始终供大于求;调入区夏季受副高影响,降水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当地水资源供应少;夏季为农作物生长期,需水量大。(3)补充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减轻海水入侵,改善地下水水质;扩大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解析:(1)据图可知,利比亚年降水量北多南少。原因是北部地区靠近海洋,海洋提供水汽较多;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南部地区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2)与冬季相比,该调水工程夏季调水量较大。原因:沙漠中储量巨大的深层地下水,水资源全年供大于求;调入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且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水资源供应少;夏季为农作物生长旺盛期,对水资源的需求大,此季节的供需矛盾最突出,故该调水工程夏季调水量较大。(3)据材料可知,利比亚90%国土为沙漠,耕地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早期农业用水主要来自浅层地下水,该调水工程实施后,有利于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减少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还可以回补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缓解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升高,可以减轻海水入侵,改善地下水的水质;调入的水可以扩大湿地的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4.答案:(1)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雅安降水量多,向四周递减;雅安向西递减速度快,其他方向递减较慢。(2)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河谷地形利于夏季风深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解析:(1)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通过读图1直接得出,主要从地区间降水多少的变化趋势分析。读图1可知,雅安年降水量在1700毫米以上,其四周降水量都在1700毫米以下,雅安降水最多,向四周递减,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2)降水多少从气候、地形考虑,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中雅安西部、南、北均为山地。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图中雅安西部、南、北均为山地,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形成地形雨。5.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解析:(1)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根据图文资料可知,图示北部地区气温低,且盛行偏北风,应受来自极地地区的冷气团控制,图示西南部地区气温高、盛行偏西风,应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气团控制,两种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因锋面附近为西北风,说明来自极地地区的冷气团势力强,为冷锋,在锋线南侧绘制小三角表示锋面移动方向。图示东南部地区气温高、盛行偏南风,应受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气团控制,暖气团与北部冷气团相遇产生锋面,锋面南侧风力强,因此为暖锋,在锋线北侧绘制圆弧表示锋面移动方向。(2)读图可知,图中干线东西两侧气团温度相差不大,但东部气团露点明显高于西部,因露点数值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大,因此东部为湿气团,西部为干气团。根据温度相同的湿气团密度小于干气团可知,干线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因此,在两气团相遇的干线附近,密度小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气团运动使其抬升,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当下降至露点时,水汽达到饱和,形成降水。(3)干线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图示干线西侧为落基山,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迎风坡形成降水后,湿度下降,越过山地后在其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干线西侧的干气团。干线东侧为密西西比河平原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有利于来自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深入,到达干线附近,与西部干气团交汇,形成干线。(3)人口迁移——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成因分析类材料分析专练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川东、川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下图为四川省位置示意图。(1)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差异。(2)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迁移的主要原因。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回流城镇化是指在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村人口返回户籍所在地后,在县城和地级市就业和购买住房的城镇化过程。1980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部人口跨区域东流为沿海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形成多个具有地域特点的城市群。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回流城镇化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现象。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构成情况。(1)推测我国中部地区回流人口的素质结构特点。(2)江西省吉安市人口主要回流方向既不是地级市也不是村镇,而是县城。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简述近年来人口回流对江西城镇化发展的益处。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移民迁入初期,往往根据语言与来源地聚族而居。根据语言特点,海南岛划分了6个语言分区,不同分区间文化差异显著。蕃话区呈散点状分布(右图),其内以少数民族为主,多以旱作种植为主,兼有山林放牧,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左图)。(1)从人口迁移角度,分析海南岛形成多个语言分区的原因。(2)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蕃话区呈散点状分布的原因。(3)蕃话区聚落内梯田与山林相间分布,说明这种分布方式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二战后大量人口涌入巴黎,城区快速向郊区扩张。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城区面积105km2,1965年政府在巴黎外围近郊建了五座卫星城,建成区面积1.2万km2,至此巴黎大都市区逐渐形成。各城市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卫星城迁移,且城市之间划定绿地、农田边界。卫星城中新建筑尽量保持与老建筑风格上的协调。经过不断建设和整治,保持整个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均衡发展。图1为1965年前巴黎城区形态示意图,图2为1965年后大都市区形态示意图。(1)二战后大量人口涌入巴黎,给巴黎带来怎样的压力?(2)说明巴黎卫星城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3)说明巴黎大都市区在城市之间划定绿地、农田边界的主要作用。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材料二 南疆人口分布图。(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说明原因。(4)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这种想法合理吗?试说明理由。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2)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力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解析:(1)人口分布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结合四川的地形、气候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地形较为平坦,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而该线以西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地势起伏大,气候偏高寒,人口稀少,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2)劳动力回流说明一部分进城务工的劳动力返回乡村,这种现象主要从劳动力素质(受教育程度)、收入及乡土情感方面进行分析。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多为学历较低,年收入较低的群体,多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力比例高,在城市就业难度大,生活较为困难;一部分在外地工作的劳动力具有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2.答案:(1)以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和缺乏技能的人口为主。(2)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比村镇条件优越;与地级市相比,县城距离农村户籍地近;与地级市相比,县城房价低,生活成本低等。(3)减轻因人口流失造成的城镇劳动力短缺压力;促进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化协调均衡发展等。解析:(1)根据材料中“回流城镇化是指在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村人口返回户籍所在地后,在县城和地级市就业和购买住房的城镇化过程”可推知,我国中部地区回流人口以农村人口为主,所以回流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且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2)本题主要从县城与村镇比较在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和县城与地级市相比在距农村户籍地距离、房价、生活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分析。结合材料信息“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回流城镇化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现象”可知,随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就业岗位增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县城基础设施方面相对完善,教育资源较为优质,居住环境比村镇优越,所以回流人口迁入县城;与地级市相比,县城距离农村人口的户籍地较近;且县城房价比地级市低,生活成本低,生活压力小,所以回流人口主要流入县城。(3)本题可从缓解城镇劳动力短缺压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均衡发展等方面作答。回流人口迁入县城,为县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繁荣了城市经济,也缓解因人口流失造成的劳动力紧张状况;回流人口进入县城,推动了县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回流人口进入县城工作,增加了经济收入,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促进城镇化均衡发展。3.答案:(1)迁入人群来源于不同地区,语言多样;迁入海南岛后,受地形阻隔,聚族而居,人口迁移困难,不利于语言融合;海南岛四面环海,与外界联系少,岛外人口迁入少,保持了语言的稳定性。(2)山区适合耕作的土地数量有限且较为分散;人口少,农业规模小,片区间难以连接。(3)山林与梯田相间分布,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林地放牧,梯田种植,增加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便于农事管理与安排。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海南岛的迁入人群来源于广西、福建、占城、阿拉伯等不同地区,其语言种类较为多样;由于海南岛中部为山脉,不同来源的人群受到地形的阻隔,其交往较少,往往聚族而居,且人口迁移相对困难,不利于语言的融合;由于海南岛四面环海,古时交通不便,使该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后期海南岛迁入的人口较少,有利于保持岛内语言的稳定性。(2)据图可知,蕃话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区,山区地表崎岖,适合耕作的土地数量少且较为分散,使该地区聚落较为分散;由于山区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土地面积小,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少,农业发展规模较小,加之地形的阻隔,使各片区之间难以连接。(3)由于蕃话区聚落多分布在中部山地,地表相对崎岖,山林与梯田相间分布,有利于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减少坡地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根据材料“多以早作种植为主,兼有山林放牧”可知,在山林地区可以放牧,在梯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增加当地农业生产的多样性;由于畜牧业和种植业其农忙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两者同时发展可充分利用农时,便于农事管理和安排。4.答案:(1)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2)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既保护了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建筑,也为城市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3)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防止城市无序扩大;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提供部分农副产品。解析:(1)二战后大量人口涌入巴黎,城区快速向郊区扩张,大量人口涌入可能引起城市问题有:劳动力过剩,失业人口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2)巴黎卫星城的建设起到分散城市职能,同时也分散了中心城区人口,从而缓解中心城市土地、交通压力;中心城区人口减少,私家车和垃圾的数量减少,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了大量的空间后,城市可以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将合理改进相关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多余的空间可以腾出来,将特殊地段进行保护,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既保护了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建筑,也为城市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3)划定农田和绿地,形成一道可以看见的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大;绿地环境优美,安静,为市民就近游览休憩提供场所;并且靠近城市的农田,可以生产经济作物,产品快速运到城区,不但改善环境,还可以提供新鲜农产品。5.答案:(1)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原因: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4)不合理。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而这些地带又主要是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2)水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该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生态环境改善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将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国家在沿边地区实行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在边境地区从事对外贸易等。(4)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不适合大量迁入人口。假如大量迁入人口,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退化,诱发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2)湿地形成的原因——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成因分析类材料分析专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源头至嫩江市为上游,为山区性河流,河道狭窄。2005年,嫩江干流修建尼尔基水库,从嫩江市至水库末端为中游,是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嫩江市附近河段河道众多,发育大量河间浅滩。流域内冻土发育,每年春季,嫩江上游径流量和含沙量明显增大。修建尼尔基水库,其下游河滨湿地面积也逐渐发生改变。下图示意嫩江流域局部范围。(1)说明春季嫩江上游河段含沙量明显增大的自然原因。(2)分析冬季嫩江市附近河段河间浅滩出露面积大的形成过程。(3)有同学考察后得出尼尔基水库建设后下游河滨湿地面积变小的结论,请为该同学的考察结果作出分析。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湄公河发源于我国唐古拉山,流经中南半岛高原山地,在入海口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湄公河三角洲,其主体主要分布在越南和柬埔寨两国。湄公河三角洲湿地广布,是东南亚重要的渔猎场所、红树林分布区和水稻主产区。近年来,湄公河三角洲湿地不断萎缩,保护湿地刻不容缓。下图示意湄公河三角洲湿地的位置。(1)说明湄公河三角洲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2)请为提高湄公河三角洲湿地的管理水平提出合理建议。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塔额盆地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北疆,准噶尔盆地西侧,南、北、东三面环山,最高峰2818米,西部敞开。额敏河纵贯盆地中部,最终注入阿拉湖,汛期,额敏河在库鲁斯台草原形成季节性湿地,并有大量野生鱼类借助上涨水势逆水洄游至此繁殖,持续大约两个月。下图为额敏河流域示意图。(1)说明库鲁斯台草原能形成季节性湿地的条件。(2)据图描述额敏河的水系特征。(3)简述额敏河流域水体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4)指出野生鱼类逆水洄游至库鲁斯台草原湿地最可能的时间并用水体相互作用的原理解释原因。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若尔盖湿地位于四川西部阿坝州境内,地下冻土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主要由白河和黄河主河道构成(左图)。白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宽浅,自然状态下河湾迁移频繁。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湾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少量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了湿生植被,草本植被和灌木植被三种不同的植被种群,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右图),不同的植被种群形成于河湾迁移的不同时期。(1)试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简析若尔盖湿地的形成条件。(2)分析图示白河中游河道弯曲的原因。(3)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右图中砾石边滩植被生长较少的原因。(4)说出右图河湾凸岸植被种群的演变规律,并说明其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嫩江上游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多,径流量明显增大;春季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解冻,表土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春季流量增大,对土壤侵蚀和搬运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大。(2)地处山前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有利于泥沙沉积;上游河流流速快,挟带大量泥沙,到达此河段,沉积形成浅滩;河流分汊形成众多河道,水流分散,促进沉积,浅滩多;丰水期时,泥沙含量大沉积量多,浅滩淤高,枯水期时,河面降低,河流间浅滩出露。(3)水库的调洪作用遏制(抑制)了洪泛引起的河床摆动,减少了河滨新湿地的形成;减少了河滨湿地丰水期淹没频率和持续时间,使湿地补给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原有湿地退化、面积减少。解析:(1)嫩江上游河段主要位于50°N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且形成季节性冻土层。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嫩江上游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增多,径流量明显增大;春季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解冻,表土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春季流量增大,对土壤侵蚀和搬运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大。(2)嫩江市位于嫩江上中游分界点,地处河流流出山地,进入山前平原的位置,由于地势平坦开阔,河流分汊形成众多河道;由材料“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源头至嫩江市为上游,为山区性河流,河道狭窄”可知,上游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嫩江市附近因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浅滩;丰水期时,泥沙沉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