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摄影家影廊 <刘仕渝 摄影师>

《消失的土地》

身边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从宇宙、社会,到身体,所有发生的,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记忆。影像记忆,这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我一直喜欢拍摄自己熟悉的,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我并不刻意寻找,而是希望被寻到,被那些属于我快门的瞬间寻找到……《消失的土地》这个系列,便是这样的机缘。

土地和我的记忆有关,和我的生活有关,在城市吞噬乡村、沥青吞噬原野的发生中,我总是先觉到疼……当我看见农民的“复杂”表情时,我感到了艺术家的使命……今天回头看,这词儿仍不算大。照片上的农民和他们的土地,除了让我感到某种程度的震惊外,也带给我反思的契机。

面对这样的创作对象,涉及的是我们的生存,我不知不觉地收敛了自己的主观,让自己从属于被拍摄对象的原生态势!我得承认,这让我体会到了一种莫名但又无痕的自在,我心甘情愿地去尊重镜头所面对的一切。

《消失的土地》系列,我拍摄的是一个不久将变成城市的乡村。即将消失的土地,不仅仅是家园的象征,也是可以抚摸的实体,是我们粮食的来源……

农民的家没有了,他们还有什么?

《游移》

这里所呈现的作品,是2004年至2008年间拍摄的。

作品整体的元素和信息,吻合了我个人的生活轨迹。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包含着对痛苦的感知,也有在神经无限衰乏的深谷中,逐渐产生的对快乐的感知。这种感知源于寻找的过程,这过程今天又带给我某种富足感……

无论摄影观念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摄影的两个本质将永存:摄影的记忆功能,摄影记录的不可重复。我愿意将这里作为出发点……

于是,那些不动声色地隐藏在周围的事物,介入了主观“强制”后,互不关联的瞬间,在影像的聚合中,获得了某些意想不到的潜在含义升华。如果说,胶片收藏了诸多失落的瞬间和状态,那么,通过摄影师的收藏,被记录的现象(或者说现实)便转化成为想象。这些被拍下的时间片段,很像震动的琴弦,眼睛看到震动本身,听到的却是由震动发出的声音,理解的又是声音中包含的情感和意义。

有时,我想,这块介于虚幻与真实的空地,便是摄影师玩耍的地方。“游移”于此,抽离于现实中的诸多元素,便可遵从内心而进行选择,情感如乐章般被谱写,然后再将重新确定的权利交给观看者。

摄影家简介

刘立宏:1958年生于沈阳,1982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摄影系主任。

展览

2017

《刘立宏:风物一城》个展 希帕(北京)画廊

《松》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6

《松》个展 久丽美术馆

《松不老》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无界影像: 张离——故国新知

2015

《剩余与额外》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靳宏伟中国当代摄影收藏展 CIPA画廊

《松》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重庆当代美术馆

2014

《消失的土地》 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冬至》 “基数—艺术家联展”久丽美术馆

《沈阳三部曲》第五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

2013

《消失的土地》 “灵光与后灵光”——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消失的土地》 “峻急的风景”上海BOTTEGA VENETA艺术空间

2012

《冬至》“中国式风景——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展”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沃夫逊画廊

《消失的土地》2012法国“卢浮宫Carrousel·首届中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2011

《冬至》“东北墟—东北当代艺术的轮廓”索卡艺术中心

《消失的土地》个人展览 第七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连州

《消失的土地》个人展览 第十一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

《消失的土地》鲲鲤国际影廊

2010

《北方冬夜》首届香港摄影节

《工业城市的花园》 “维度”当代艺术联展红星画廊 等等

摄影作品集

2017《风物一城》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4《刘立宏·沈阳三部曲》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0《剩余与额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中国摄影家丛书系列《刘立宏》作品集工人出版社

2002《神话的观看》 辽宁美术出版社

收藏

2017《游移》《消失的土地》《冬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4《剩余与额外》CIPA画廊

2005《神话观看》中国美术馆

2005《城中摇曳》广东美术馆 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