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咖啡历史 <美国咖啡广告>

速溶咖啡

20世纪初,美国的各行各业都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现代化生产工艺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例如速冻食品、激光、吹风机等技术加速涌现,其中就包括了速溶咖啡。1903年,出生于日本的 Satori Kato 将速溶茶的脱水技术应用在了咖啡上面,并成功注册了速溶咖啡专利(U.S. Patent No. 735,777–August 11,1903)。速溶咖啡冲泡方便,不需要任何设备,尤其在一战时期大受好评。1938年,雀巢公司凭借速溶咖啡产品一跃而起,并曾为二战时期美国军队提供物资储备。此外,上世纪中期的快节奏现代生活方式也为速溶咖啡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到上世纪70年代,全世界将近1/3的咖啡产量均被用来制作速溶咖啡;但到了80年代,由于美国的食品质量危机,速溶咖啡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Folgers:“每天起床最美好的事情”

19世纪中期,Willian H. Bovee 在美国加州创办了 ThePioneer Steam Coffee and Spice Mills 公司,并开始生产事先烘焙并研磨、密封在小罐里的咖啡产品。此前,咖啡一直被上层社会所独享,但 Bovee 决定将咖啡推广至受众更加庞大的中产阶级。为了完成工厂建设,Bovee 聘请了 James Folgers。据 Folgers Coffee 公司史记载,在工厂建设完成之后,James 决定离开公司自谋生路。在他离开之前,他收集并整理了几乎全部 Pioneer 公司的咖啡和香料产品样品。1865年,James 作为合作伙伴重新回到了Pioneer 公司。1872年,他一举将公司买下,并将公司重新命名为J. A. Folger & Co。正是在那段时间,美国咖啡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我很惊讶地发现,原来“每天起床最美好的事情”这句经典广告语对于这家拥有150年历史的公司来讲竟是“最近”才出现的,具体出现时间为1984年,创作者为 Leslie Pearl,自此这句广告语成为了公司的品牌标签。

Maxwell House:“美味直至最后一滴”

19世纪晚期,咖啡商人 Joel Cheek 以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 MaxwellHouse Hotel,为他的全新拼配咖啡命名。在商业伙伴 John Neal 的帮助下,二人成立了批发分销公司 Nashville Coffee and Manufacturing,Maxwell House Coffee 也理所当然成为了公司的主打产品。公司著名的广告语“美味直至最后一滴”就是从那时开始出现的,据称这句话是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品尝完 Maxwell House 咖啡之后感叹道的。20世纪初,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到1924年,公司的广告预算费用达到了惊人的276894美元。在广告营销方面的高投入最终被证实是正确的选择,1年以后,Maxwell House Coffee 一举成为了跟美国最知名的咖啡品牌。

Mr. Coffee

在即将进入“第二波咖啡浪潮”的那段时期,我们不得不提到家用全自动滴滤咖啡机的发明者 Vincent Marotta。Marotta 为他的发明起名为 Mr. Coffee,并邀请了 The Yankee Clipper 球队的头号明星 Joe DiMaggio 为产品代言。上世纪70年代末,公司每天都能卖出40000台咖啡机。

二、“第二波咖啡浪潮”历史

推动“第二波咖啡浪潮”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第一波浪潮”的“低劣咖啡”造成的恶劣反响。消费者想要知道他们的咖啡产自哪里,又是如何烘焙的,“精品咖啡”的概念也是在那段时期逐渐成型,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知识,并由此更好地享受咖啡所带来的消费体验。部分咖啡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思想受到了红酒工业的较大影响,行业内所使用的生产标准和商业模式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人们的“咖啡语言”也变得更加丰富,意式浓缩、拿铁、法压等在精品咖啡爱好者当中变得愈发普及。但后人对于“第二波浪潮”的批判在于,“第二波浪潮”在后期似乎迷失了方向,人们忘记了咖啡生产和消费行为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不过正是在那段时期,咖啡厅行业逐渐发展壮大,人们也逐渐接受并习惯了现场制作的消费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星巴克莫属。

Starbucks:“2000年,2000家”

脱身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市的 Peet’s Coffee,星巴克旗舰店于1971年正式开张营业,主打新鲜烘焙咖啡产品。三名合伙人 Jerry Baldwin、Zev Siegl 和 Gordon Barker 对于新鲜烘焙咖啡无比痴迷。现在看来,星巴克的商业模式更加接近“第三波浪潮”,相对于同时期其他咖啡厅所处的“第二波浪潮”理念更加先进。当 Howard Schultz 加入管理团队并担任市场部经理一职时,他极力游说其他三位合伙人推行现场制作,但并未得到他们的认同。此后,Schultz 离开了星巴克,成立了连锁咖啡品牌 Il Giornale 并大获成功,并于1987年以380万美元的价格一举收购了星巴克,从那以后,星巴克的菜单上除现磨咖啡粉以外,首次出现了现场制作的意式浓缩和拿铁咖啡。

获得重生的星巴克迅速成长,到上世纪90年代,公司平均每天新开一家门店;到2000年,公司的门店数量超过3000家。是星巴克引领了咖啡市场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星巴克定义了什么是精品咖啡,并将这一理念连同咖啡厅消费模式向公众进行了普及。此后,其他咖啡品牌争先效仿星巴克的商业模式,人们慢慢接受了“咖啡除了是一种精致饮品之外,更是一种社交工具”的理念。

于“第二波浪潮”时期兴起的连锁咖啡品牌还有:

Caribou Coffee Company, Inc.

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

Seattle’s Best Coffee

Port City Java

Dutch Bros. Coffee

Its A Grind Coffee House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