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亚平宁之矛<二战后意大利海军>

亚平宁之矛

自二战结束后至今,意大利一直保留着一支精干的海上力量,研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战舰。冷战时期,意大利地处战略要冲,担负保卫地中海交通线的任务。上世纪70年代,面对急速扩张的苏联红海军,意大利海军面临巨大的防空反潜压力,1975年,意大利计划建造2艘防空驱逐舰,但直到1983年才得以实施,命名为勇敢级驱逐舰,因“加里波第”号航母和萨乌罗级潜艇排在优先位置,两舰的建造计划拖延至1986年。1992年,为纪念二战期间的意大利海军英雄德·拉·彭尼,建造中的该级舰更名为德·拉·彭尼级驱逐舰。

首舰“德·拉·彭尼”号(D560)

概况

彭尼级采用平甲板舰型,舰长147.7米,舰宽16.1米,吃水8.6米,标准排水量4500吨,满载排水量5400吨。上层建筑考虑了隐身设计,各面带有一定内倾,总体分为不连续的两部分,即前部的舰桥和后部两个箱型结构共同组成的中部甲板室和直升机库。舰上设有2座烟囱,方形的前烟囱位于舰桥后部顶端,后烟囱位于中部上层建筑顶,两个方形排烟道呈兔耳状向舷外倾斜。全舰共设2座桅杆,均为封闭椎体结构,主桅位于舰桥顶端,后桅位于后烟囱前部。

动力系统采用柴燃交替动力(CODOG),由2台总功率40.3兆瓦的美国授权生产的LM2500燃气轮机和2台总功率9.3兆瓦的GMT BL230.20 DVM柴油机组成,最大航速31节,续航力7000海里/18节。舰员编制317人,其中军官32人。

“德·拉·彭尼”号航拍视角,可见舰面布置情况

电子设备

彭尼级以防空为核心任务,装备了完善的对空搜索系统。全舰核心搜索设备为后桅中段平台上的美制AN/SPS-52C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工作在E/F波段,最大探测距离454千米。舰桥顶部安装1部MM/SPS-768二坐标远程对空搜索雷达,工作在D波段,最大探测距离150千米。后桅顶端安装1部MM/SPS-774二坐标对空/对海搜索雷达,负责监测中低空目标,最大探测距离74千米。前桅中段装备1部MM/SPS-702对海搜索雷达,工作在I波段,负责为反舰导弹提供目标信息。

后烟囱后部呈阶梯状配置2部美制AN/SPG-51D火控雷达,负责引导“标准”1舰空导弹。舰桥顶端和中部上层建筑顶总计安装4部AN/SPG-76火控雷达,负责引导主炮、副炮及“阿斯派德”舰空导弹。

反潜探测设备为1部DE-1164声呐系统,由DE-1163中频主动舰首声呐和DE-1160低频拖曳式声呐组成。

电子对抗设备包括前桅中段的1部SLQ-732“海王星”电子支援/对抗系统和1部美制AN/SLQ-25A“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两舷各安装1座“达盖”10管干扰弹发射装置。

 

武器系统

彭尼级主要任务是舰队防空,配置了完善的对空火力。

意大利大中型水面舰一向重视舰炮的应用。舰首A炮位处设置1座“奥托·梅莱拉”127mm舰炮,最大射程23.6千米,射速40发/分。在近防武器方面,彭尼级未采用主流的小口径速射炮,而是在舰桥前部两舷和直升机库顶部总计安装3座“奥托·梅莱拉”紧凑型76mm舰炮,对海最大射程16千米,对空最大射程12千米,射速85发/分钟。“奥托·梅莱拉”紧凑型76mm舰炮是世界上最经典的中口径舰炮,具有射速高、安装简便等特点,曾出口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一艘舰上安装4座大中口径舰炮在二战后的水面舰上是极为罕见的。

舰上同时装备了“奥托”127mm舰炮(上)和“奥托”76mm舰炮(下)

彭尼级配备了两款舰空导弹,分别负责中、近程防空。核心武器系统为直升机库前端顶部的1座美制Mk13单臂式导弹发射装置,配备RIM-66A“标准”1MR中程舰空导弹,弹长4.47m,弹径0.34m,弹重621kg,最大飞行速度3.5马赫,最大射程46千米,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备弹40枚。

美制Mk13单臂式导弹发射装置和“标准”1舰空导弹

舰首B炮位安装1座八连装“信天翁”Mk2舰空导弹发射装置,配备“阿斯派德”(“蝮蛇”)近程舰空导弹。“阿斯派德”是意大利在美国RIM-7E“麻雀”中距空空导弹基础上研发的多用途导弹系统,包括空射型、舰载型、地面发射型。舰载型弹长3. 7m,弹径0.203m,弹重220kg,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最大射程13千米,备弹16枚。

“信天翁”Mk2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

反舰武器为舰体中部安装的4座双联装“奥托马特”Mk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奥托马特”是意大利与法国联合研制的多用途反舰导弹,Mk2型弹长4.46m,弹径0.46m,弹重770kg,半穿甲战斗部重210kg,采用惯性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最大射程18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0.9马赫。

法意联合研制的“奥托马特”反舰导弹

反潜武器为舰体中后部两舷安装的2座B-515三联装324mm轻型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可发射A-290或美制Mk46轻型反潜鱼雷。舰上可搭载2架AB212轻型反潜直升机(美国贝尔212的授权生产型号,即UH-1直升机的军民两用衍生型号),通常配置为1架反潜型+1架反潜/电子战型。也可搭载1架美制SH-3D“海王”大型反潜直升机或1架EH-101中型反潜直升机。

 

建造情况

彭尼级总计建造2艘,原名为勇敢级,两舰于1983年列入计划。由于萨乌罗级潜艇和“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具有更高的优先级,首舰“勇敢”号直到1986年才动工,二号舰“冒险”号于1989年动工。1992年,为纪念两位二战时期的意大利海军英雄,两舰更改了舰名,首舰更名为“路易吉·杜兰德·德·拉·彭尼”号(D560),简称“德·拉·彭尼”号/“彭尼”号,二号舰命名为“弗朗西斯科·米姆贝利”号(D561)。两舰均于1993年11月服役。

彭尼级服役后获得了意大利海军的高度评价,计划追加建造2艘同型舰,但由于苏联解体后北约面临的国防压力骤降,国防预算大幅削减,后续舰的建造计划未能实施。

首舰“德·拉·彭尼”号(D560)

改进

2000年,彭尼级进行了升级改造。使用MM/SPS-798雷达替换了MM/SPS-768型,将MM/SPS-774型更换为MM/SPS-794型,并拆除了美制AN/SPS-52C型雷达。同时升级了作战数据系统和火控系统,加装红外搜索跟踪系统。

武器方面将“信天翁”Mk2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升级为Mk2A型,并将2座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替换为“米拉斯”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可搭载4枚导弹。“米拉斯”反潜导弹是法国和意大利在“奥托马特”反舰导弹基础上联合研制的反潜导弹,由“奥托马特”的弹体加装Mk46或MU90反潜鱼雷组成,最大射程35千米。加装“米拉斯”导弹大幅提升了彭尼级的反潜能力。

 

服役历程

彭尼级服役时冷战已结束,两舰执行的大多是北约框架下的军事任务,存在感相对较低。

2008年10月,印度洋海域海盗活动日益猖獗,北约第二常备海上力量(SNMG2)被派遣前往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德·拉·彭尼”号在舰队中担任轮值旗舰。

北约联合演习中的彭尼级

2023年8月12日,“弗朗西斯科·米姆贝利”号访问土耳其,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第一艘到访黑海地区的北约国家战舰,此举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停靠码头的“德·拉·彭尼”号

后记

彭尼级是冷战后期意大利海军一款经典的大型水面舰艇,作为防空驱逐舰配备了层级完善的三层防空体系,同时兼顾了反潜和反舰作战,单舰作战能力较为均衡。彭尼级具有典型的欧洲水面舰风格,在部分设计上又带有鲜明的意大利特色,融入了意大利对当时海军战略战术的独特思考。

全文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