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图文并茂)<语文上泄与泻之间的比较>

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图文并茂)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 心与肺气与血的关系。

生理:主气,吸入清气,生成宗气,助心行血。心主血脉,推动血行,有利于肺气输布。

病理:肺气虚,宗气生成减少,心血运行不畅:胸闷心痛。心血运行不畅,肺气输布不利:气喘,胸闷。

心肺关系示意图:

2、心与脾血的生成与运行方面。

生理:心主血脉,心阳温运脾土。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病理:心脾两虚:心血亏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归脾丸脾气虚损:纳呆,腹胀,便溏。

心脾关系:心主行血——促进脾的运化功能(火生土)脾主运化——为血液生化之源,使心有所

病理:心脾两虚

3. 心与肝血液运行与情志方面。生理:血液: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肝血养心血。情志: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病理 :心肝血虚/心血亏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肝血亏虚:两目干涩,肢体麻木。心肝火旺:心烦失眠,急躁易怒。

心肝关系: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藏血(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4. 心与肾1)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关系。

生理:心在上,心阳下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在下,肾阴上济心阴,使心火不亢。

病理:心肾阴虚(水亏火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多梦遗精。

2)心肾阳气心肾阳虚(水气凌心):心悸,怔忡,肢冷,尿少,水肿。

3)心肾精血互生心肾功能失调:神志活动失常。

5. 肺与脾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生理:宗气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病理:肺脾气虚:咳喘无力,纳呆,腹胀,便溏。水液障碍:痰饮,水肿。

肺脾关系示意图:

水液输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司宣肃,输布水液。宗气生成:脾化水谷之精,上输于肺,与吸入清气相合而成。

6. 肺与肝气机升降平衡方面。肝气左升,肺气右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 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

生理:肺主肃降,制约肝气的亢逆。肝主升发,防止肺气过于寒降。

病理: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胁痛易怒,咳痰带血。

7. 肺与肾水液和呼吸方面。

生理:呼吸。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肾主水。金水相生:肺肾之阴相互滋生。

病理:肺肾气虚(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肺肾阴虚:潮热盗汗,眩晕耳鸣,咳痰带血。

肺肾关系示意图:A、维持呼吸:肺主呼吸,肾主纳气。B、水液代谢:肺通调水道,肾蒸化水液。C、阴气互资:肺阴滋肾阴,肾阴养肺阴。

8. 肝与脾消化,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一统一藏)

生理:消化: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的运化。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病理:肝脾不和(木旺乘土):胁痛,易怒,纳呆,腹胀。脾病及肝(土壅侮木):胁肋胀痛,黄疸。肝血亏虚:食少,消瘦,眩晕,视物昏花,肢体麻木,月经量少,或闭经。

肝脾关系示意图:

9. 脾与肾先后天和水液代谢方面。

生理:先后天:肾阳温脾阳,促进脾的运化,脾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脾为水之中源,肾为脾之下源)

病理:脾肾阳虚:腰膝冷痛,形寒肢冷,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脾肾虚亏:小儿→生长发育不良。成人→早衰,腰膝无力,阳痿不育,经少不孕。

脾肾先、后天之本关系图: 

10. 肝与肾精血同源,乙癸同源,藏泄互用。1)肝肾同源:是指精血同源,精血互生的关系。

精血同源:肾精养肝血,肝血充肾精,精血互生互化,同源于水谷精微,同源于命门。乙癸同源: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 肝肾同源又称为乙癸同源。

病理: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肝肾精血同源关系示意图:

2)藏泄互用:肾主封藏,肝主疏泄,相反相成。肝主疏泄,防止精气的过度雍塞,肾气封藏,可防止精气的过量亡失。关系到男子排精和女子经孕。

病理: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滑泄。

肝肾藏泄关系示意图:肝气——疏泄——精血肾气——闭藏——精血

藏泄失常,女子可见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排卵障碍,男子可见阳痿、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

总结: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心与脾:心主血,脾主统血,脾又为气血化生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密切。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人体的血液,生化于脾,贮藏与肝通过心以运行全身。心与肾:心火必须下降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心肾相交”。

肺与脾: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藏血和藏精关系即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之间的关系。“肝肾同源”。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经络上相互属络,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 心与小肠生理:心主血脉,输送气血,有利于小肠受盛化物。小肠泌别清浊,化生气血,滋养心血。

病理:心火循经下移于肠:尿短赤、涩痛或尿血。(导赤散)小肠火循经上扰于心:口舌生疮,心烦失眠。(依旧用导赤散)

2. 肺与大肠生理:肺主肃降,推动大肠的传导。大肠传导糟粕,有利于肺气下降。

病理:肺气虚,大肠传导无力:气虚便秘。大肠腑气不通,肺气下降不利:胸闷,气喘。(提壶揭盖、泻下的方法)

3. 脾与胃1)纳运相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病理:脾胃不和:恶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2)升降相因:脾气主升,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其气以升为顺;胃气主降,水谷下降于小肠而泌别清浊,糟粕得以下行。饮食物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

病理:完谷不化,泄泻,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3)燥湿相济:脾为阴土,易被湿邪所困,喜燥恶湿;胃为阳土,易化燥伤津,喜润恶燥。《临证指南医案》:“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

脾胃关系示意图:脾——纳运相宜: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胃。脾——升降相因: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脾——燥湿互济:脾喜燥恶湿, 胃喜润恶燥——胃。

4. 肝与胆生理:消化:肝主疏泄,生成胆汁,促进胆汁的排泄,促进消化。情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

病理:肝胆不利:胁痛,口苦,纳差,黄疸。吃不下饭。肝胆火旺:胁痛,易怒,失眠。

5. 肾与膀胱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

生理:肾主气化,促进膀胱气化。肾主封藏,主司膀胱的开合。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赖于肾之气化。

病理:肾失气化,膀胱不利:小便不利,或癃闭。肾失气化,膀胱不约:尿频,遗尿,尿失禁。

总结:脏与腑之间的关系阴阳表里关系:心与小肠: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小肠有热,亦可循经上炎于心。

肺与大肠: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

脾与胃:脾主升,胃主降。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

肝与胆:  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之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功能,亦依靠于肝的疏泄功能。

肾与膀胱: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维持水液正常代谢。

五脏病了应该吃什么?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谷:肝病:酸入肝,酸枣仁、黑芝麻、红小豆、绿豆。心病:苦入心,小麦大麦麦片(带麸皮的)。

脾病:稷,小米(小米做的黄酒)。肺病:黏米(大黄米、糯米等)花雕酒。肾病:豆类(大个头的豆都补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