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满月、生育与节庆:不同文化中的月亮神话<月亮上是不是有嫦娥>

满月、生育与节庆:不同文化中的月亮神话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而今天的中秋节,也大致成型于唐代。

中晚唐时,中秋赏月已是全民习俗。百姓们会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出门赏月,文人骚客也趁此吟诗作对,或倾诉哀思。赏月并非独赏,而是要与亲友、同僚一起,与美酒、音乐、诗词相随。而到宋代时,赏月更成了一种狂欢——人人皆登高赏月,痛饮至深夜。南宋时吴自牧在《梦游录》中描写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过中秋的景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相比唐宋的赏月,中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时的“跳月”——在月圆之夜歌舞狂欢。远古时期,氏族男女们每逢月圆之夜便于广场集会,举行歌舞庆典。直到今天,一些西南少数民族还保留了中秋跳月的习俗,以期年轻男女在庆典中缔结情缘。

无论是赏月还是跳月,月亮都是这些庆典中的主角。而各种文化中,几乎都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与节日,个中原因,是人们那自远古而来的月亮崇拜情结。而这一情节又与女性和生育息息相关。

从嫦娥到辉夜姬:世界各地的月亮神话

在中国的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里,“嫦娥奔月”是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但人们也许不知道,嫦娥可能与女娲其实是同一人,二者都来自上古时代的月亮女神。另外,被奉为婚姻、生育、保护妇女的女神西王母,其实也有着月亮女神的身份。在中国的上古传说中,月亮与女神的关联非常紧密。

月亮女神的传说常与婚姻有关。传说在中秋的夜晚,月亮女神会幻化为月光,降甘露于人间,人们向之祈祷即可如愿以偿。在这些愿望中,祈求金玉良缘是最常见的。这与我国古代男女常在月下祷拜月神守护双方感情的信仰有关。元代戏剧家关汉卿曾写过一出名为《拜月亭》的戏剧,戏里的女主人公王瑞兰就曾在夜里拜月祈求:“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借月期盼情人到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着月亮化身的女神形象,月亮女神常常有善恶之间的多种身份。比如身为月亮女神之一的嫦娥,就经历过被丑化到被美化的过程。较早记载“嫦娥奔月”故事的《淮南子·览冥训》,把嫦娥描写成一位道德有隙的妇人:嫦娥偷食了西王母赏赐给其丈夫后羿的不死药,最后升天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精”。后来的《全上古文》辑《灵宪》,还将其描述成变身为蟾蜍的月精,形象十分丑陋。在这个版本里,不是玉兔,而是嫦娥自己被罚作捣药的苦工。

嫦娥的负面形象自六朝开始转变,她不用在月亮上捣药,而被安置于天宫中。到了唐代,诗人们还会在笔下寄托对嫦娥遭遇的同情。”李白就曾在《把酒问月》中写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姐娥孤栖与谁邻”,同情她以前在月亮上的孤单生活。后来,人们结合各种神话素材,对“嫦娥奔月”这一神话进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