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姜昆、戴志诚相声《欢乐方言》之我见<姜昆戴志诚和谁说相声>

姜昆、戴志诚相声《欢乐方言》之我见

2023 年春晚相声《欢乐方言》除去前面的引子(相声里叫“垫话”)以外,全是姜昆、戴志诚在《曲苑杂坛》(2008-05-06 深圳特别节目)上表演过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其实更早还有,1987 年姜昆、唐杰忠两位老师就表演过相声《广东话》(背景是那一年广州举办第六届全运会),虽然主体部分和现在不一样,但结尾(相声里叫“底”)是一模一样的《军港之夜》: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878657

把 2008 年甚至更老的相声几乎原封不动地搬上 2023 年春晚吃老本,岂止是没有诚意,简直是有点无耻了

没想到,和照搬的操作相比,相声的内容更恶劣,甚至可以说是胡说八道

在进正片之前(相声里叫“瓢把儿”),姜昆老师说“这个广东话啊,我还专门研究过”。后面在正片部分(相声里叫“正活”)“科普”了 4 个概念:

入音

闭唇音

气音(“从肚脐眼儿使劲”)

多元音

里面除了“闭唇音”以外,都是他瞎编的概念。他先提到广东话有九声六调(这个没错),然后马上就来第一回合(相声里叫“第一番”):入音。但是他哪怕真像瓢把儿里说的“广东话还专门研究过”,稍微查一查广东话的九个声调都叫什么,他就会发现广东话里本来就有叫入声的声调。结果,他这儿编了个名字——“入音”。很不巧,他这个“入音”实际上指的是广东话的阳去调,压根就不是入声

第三番:气音,这个说白了就是指广东话的声母 h。广东话的 h 跟英语的 h 一样,是从喉咙里直接呼气出来的(语言学里叫喉清擦音,国际音标是 [h])。汉语拼音的 h 则是在舌根之前有个阻碍,不是直接呼出气来的(语言学里叫软腭清擦音,国际音标是 [x])。这个其实就是个普通的呼气音,他这么夸张地拿这个当笑料(相声里叫“包袱”),还“从肚脐眼儿使劲”,也是够尴尬的

第四番:多元音。这个可就丢人现眼了,他指的是广东话的元音 œ(这个元音汉语拼音里没有,但其实接近北京话 üe 的结尾发音,语言学里叫前半低圆唇元音,国际音标是 [œ])。这在标准广东话里可是一个单元音,他不仅说这是多元音,还用汉语拼音 ü + a 来强拼这个音,güang,太丢人了

姜昆老师的广东话发音当然也一言难尽。作为北方人,学广东话是有困难,我们可以理解,但相声里广东话发音可不仅仅是学走形了的问题,而是有些字音是凭感觉生编硬造的,根本不是在模仿广东话发音。这就不一一说了。但别忘了,当年侯宝林大师在相声里模仿上海话、山东话,那可都是惟妙惟肖,甚至相当标准的

总的来说,整个相声都充斥着对广东话的错误解释。假如这个相声放在上世纪,还有情可原。但现在是 2023 年了,不论是网上还是书店里,广东话教程都是唾手可得的。姜昆老师自己说“这个广东话啊,我还专门研究过”,难道就没有上网搜一搜广东话教程吗?反而是自己发明了“入音、气音、多元音”这些不科学的错误概念。我们学校曲艺队排练相声在学校里演的时候,对于剧本里有疑问的地方还会去查证呢

相声“胡说八道”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观众知道那是假的。很多相声都说得夸张到天花乱坠,那是在制造笑料和讽刺戏谑,观众明白。结果,姜昆这个相声,他是在正儿八经地“科普”这些错误概念,而且是在春晚这样一个权威的舞台上,不懂广东话的观众真的会信以为真

正活的开头还说了“广东话保留了古语”,这大概也来自网上前些年普遍流传的“粤语吹”谣言。在春晚舞台上吹粤语,有没有考虑其他方言区观众的感受呢。哎,相声标题不是叫《欢乐方言》嘛,怎么正片全是在说粤语,这不是严重的偏题嘛——这就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了,这整个相声正片都是照搬自 2008 年的《广东话》嘛

这段相声里关于方言的小包袱小笑料,搁在 2008 年或许能逗乐不少观众,那时群众们对方言的关注度和认真程度远不如现在。但是现在,对不起,不灵了

最后,因为春晚的时间紧,铺垫不够,以《军港之夜》作底显得很突兀。这就是春晚相声的通病了,跟上面的问题相比根本都不算事了

总之,不论是从偏题还是从内容上来说,这段相声瑕疵都是严重的。“学”的方面业务也很一般。内容尤其不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