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汉阳造”88式步枪<汉阳造的步枪>

“汉阳造”88式步枪

近年来,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大陆非常流行,抗日英雄们使用的各种枪械备受人们的关注。一旦剧情需要,表现中国军队或抗日武装枪械落后的时候,就会不约而同的出现“老套筒”和“汉阳造”的身影。

当时,日军步兵普遍装备三八式步枪、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和92式重机枪等武器。在装备精良日军的疯狂进攻下,手持简陋武器的抗日英雄们,成片倒下。

当时,俗称“老套筒”和“汉阳造”的步枪,就是在中国战场叱咤风云几十年的汉阳造88式步枪。

从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定名为“88式”。直到1944年,此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为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从清政府编练的新军,到抗战时期的国共军队和抗日武装,国内几乎所有的武装部队,都装备了汉阳造88式步枪。

不为人知的是,“老套筒”和“汉阳造”虽然都是由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但它们无论从外形还是性能都存在一些差别。

前期进口的德国产1888式步枪,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国内前期的仿制品,也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故其早期枪型也被称之为“老套筒”。

1904年,汉阳兵工厂对此枪进行了改进,去除了枪管的套筒,以上护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它,则参考了德国18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

从严格意义上划分,从1896年到1904年,生产的88式步枪称为“老套筒”;而1904年到1944年,生产的88式步枪称为“汉阳造”。

因此,俗称的“老套筒”,基本上是清朝末期生产的;而俗称的“汉阳造”,则是民国期间参考德国1898式生产的改进型88式步枪。

汉阳兵工厂88式步枪,采用曼里夏式弹匣,外露单排弹仓,弹匣容量:5发。

口径:7.92mm,全长:955毫米,全重:3.166kg (不含刺刀):枪管长为7142毫米,表尺射程:1800米,初速:600米/秒。

德国M88 7.9 mm 子弹诸元,弹壳长度: 5.7 厘米,子弹全长: 8.255 厘米。

弹头: 圆头(金属覆盖),弹头长度: 3.124 厘米,弹头直径: 0.808 厘米,弹头覆盖金属: 铜镍合金。

S型尖弹诸元,弹头: 尖头(金属覆盖),弹头直径: 0.82厘米,弹头覆盖金属: 铜镍合金。

该枪配有刺刀,刺刀式样为单刃偏锋。刺刀全长为517.5mm,刀身长为395mm,刺刀全重为0.566kg。

首先,笔者要澄清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德国1888式步枪是一种质量低劣的武器”。

在1886年,法国陆军装备了全新的1886式“勒贝尔”步枪。该枪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无烟发射药的小口径军用步枪。这种新的8mm口径步枪弹,在杀伤力和弹道性能方面,都远超过当时德国毛瑟71/84式步枪,所发射的11mm黑火药步枪弹。

新的枪和弹,将使法国步兵在精度和射程方面,带来极大的战术优势。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德国立即成立了一个步枪试验委员会,目的是研制一种性能更加优越的步枪。

新式步枪于1888年11月完成野战试验,这种新步枪被定型为88式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 88)。该枪采用经过改进的曼利夏5发弹仓,枪管膛线直接仿制自勒贝尔步枪。枪管外套,有一个由阿曼德·梅格设计的全长式枪管套筒,新的无烟发射药步枪弹是由瑞士设计的7.92mm无底缘瓶颈弹改进而来。

1890年8月以后,所有的普鲁士和萨克森军队都换装了88式步枪。该枪成为所有德军部队的制式装备。当时世界各大国军队(包括美国),仍然使用的是黑火药装填子弹的单发步枪。

因此,德国88式步枪,可以说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步枪,绝非国内后来所谓的“次品”或是“垃圾”。

德国88式步枪的早期型号,存在弹壳颈部在抽壳时容易断裂、膛压过大容易炸膛和曼利夏式弹仓使用不便等问题。即使经过多番修改,88式步枪最终还是被毛瑟研制的98式步枪所取代。

德军这个决定,既有88式步枪性能的问题,也有关于毛瑟公司政治因素的考虑。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汉阳造88式步枪,之所以被称为“中华第一枪”,并不是它的性能有多么先进,而是它全程见证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坎坷经历。

1911 年 10 月 10 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晚 8 时许,坐落于武昌城南的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房里,革命党人打响了锋锐直指清王朝的武昌首义第一枪。

当天晚上,后队二排排长陶启胜带了两个枪兵巡营,来到第5棚时,看到该棚正目金兆龙正武装整齐的半躺在床上擦枪,便厉声问道:“你为何现在擦枪?”金兆龙回答“以防不测。”陶启胜大怒:“你想造反?给我绑起来。”两个手下上前扭住金兆龙。一旁的棚兵程定国举起汉阳步枪射击,击中陶启胜的腹部,陶带伤逃跑,后来在家中因伤重死亡。

熊秉坤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曾有一次介绍程定国说:“他就是开第一枪的人”!在多数史料中,就记载“程定国为辛亥革命,发射了第一枪”。

程定国当时使用的就是“汉阳造”88式步枪,因此“开国第一枪”的荣誉,自然非“汉阳造”莫属了。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之后,由于质量远好于“汉阳造”的“中正式”步枪,但产量太小,不足以装备数量急速增加的抗日武装部队。

在8年抗战期间,大多数国军非精锐部队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主要使用的仍然是老旧的“汉阳造”88式步枪。事实上,很多川军部队、军阀杂牌军和共产党抗日武装,还在使用清末生产的汉阳造“老套筒”。

而侵华日军主要装备的是三八式步枪。该枪,是在仿造德国毛瑟步枪的三十年式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日本陆军于1907年,正式将“三八式步枪”定为制式武器。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武器。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被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

三八式步枪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容量5发。口径:6.5 毫米,全枪长度:1280 毫米,枪管长度:797 毫米,重量:3.95 公斤,标尺射程:2400米,有效射程:460 米,初速:765 米/秒。

6.5mm步枪弹参数,口径:6.5mm,全弹质量:21.1克,弹头质量:9克,弹头类别:尖头弹。全弹长:75.7毫米,弹头长:32.51毫米,弹壳长:50.8毫米,初速:762米/秒。

1938年的藤县保卫战,川军以区区3000多兵力,死守了3天,最终全军覆没,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

第10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武器装备极佳。没想到打这么一个小城,还花费了这么久的时间。打扫战场的时候,一个日本新兵对老兵说:“不是说川军是中国军队里面战斗力最差的吗!怎么还蛮厉害!他们是不是有什么苏联、美国提供的新式武器啊?”那个日本老兵没好气的,随手捡起一把国军的步枪说:“对,他们是有新式武器,这就是!”

日军新兵拿过来一看,这是一挺非常破烂的步枪,枪身已经生锈,而且坑坑巴巴全是伤痕,枪托的木头已经被磨平,还开裂了一条很大的缝。更可怕的是,这把步枪的枪栓,居然用麻绳拴着。新兵又仔细看了看枪膛,惊讶地发现:这把步枪的膛线几乎都磨平了。

这个日本新兵大为震惊:“他们就是用这种步枪,坚持了三天三夜?”日本老兵:“是的!不过你可不要小瞧这杆步枪,他的年纪比你父亲还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阳造步枪(老套筒)!”

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是由“毛瑟”1898式步枪改进而来的;而“汉阳造”的原型是德国1888式步枪,三八式领先“汉阳造”88式步枪一代。

在抗日战争中,这两种步枪的真实表现分析:三八式步枪,在最大射程、射击精度上,尤其是操作便利性方面,都全面超越“汉阳造”88式步枪。

“汉阳造”虽然和三八式有代差,但总体而言,并没有什么致命缺陷。

“汉阳造”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缺点:

一是,退壳钩既小又单薄,用久了还会失去弹性,造成“滑壳”的故障。

二是,漏夹供弹具,不能像桥夹供弹具那样把零散子弹装入弹仓,而且漏夹供弹具内的子弹打完前无法装弹,限制了步枪使用的灵活性。

中日两国工业制造水平的巨大差距,再加上中国缺乏高质量的钢材和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因素都造成“汉阳造”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是粗制滥造。另外,许多“老套筒”的使用时间长达30多年,枪支机件和膛线严重磨损,导致射击精度下降和故障大幅增加。

“汉阳造”的总体性能不如三八式,但是也并非没有一点优势。

“汉阳造”发射的子弹初速度慢,飞行轨迹也不规律,一旦命中就会在人体内翻滚甚至断裂,对人体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

而三八式发射的子弹,由于初速快,飞行稳定性强,在击中人体后容易造成贯通伤。子弹在人体组织内,失稳、翻滚的概率极小,三八式子弹造成人体的伤害都比较小。

“汉阳造”配备了一种长达57厘米的刺刀,使其成为唯一与三八式步枪拼刺时,不吃亏的国产步枪。而性能远比“汉阳造”先进的“中正式”步枪。其枪身和刺刀的长度都比较短,在与三八式步枪拼刺时,劣势非常明显。

“中正式”步枪

中国的抗日武装,用“汉阳造”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作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弥补武器装备方面的巨大差距。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军队拥有和日军相同的武器,那么战争的进程将会大不相同。历史容不得假设,中国人民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将“振兴中华”做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

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在旧中国军队中,“汉阳造”特指汉阳兵工厂生产的88式步枪。

从清末到解放前的几十年时间里,汉阳兵工厂还生产了大批不为人知的“汉阳造”武器。1915年,刘庆恩试制成功每分钟发射60发子弹的中国第一支自动步枪。

该厂还制成了每分钟发射600发子弹的伯格曼式手提机关枪(冲锋枪)、路易士轻机关枪、12生攻城炮、迫击炮和马克沁机枪。

仿造了美国勃朗宁1917式机关枪,由于射程达到2000米且性能良好,被称“三十节机关枪”。

汉阳兵工厂的另一大杰作,就是成功仿制了德国毛瑟1896年式“自来得”手枪,也就是赫赫有名7.63毫米驳壳枪。

毛瑟驳壳枪,在它的祖国默默无闻,反而在远隔万里的中国成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20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中国人,对于驳壳枪都不会感到陌生。无论是家喻户晓的铁道游击队和双枪李向阳,还是样板戏中智擒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这些英雄人物无一例外,手中都有一把驳壳枪。

而驳壳枪,也成为一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兵利器”,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象征。

“汉阳造”88式步枪,于1944年停止生产。该枪前后生产了将近半个世纪,总产量约在108万支以上,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大的步枪。

停止生产,并不意味着 “汉阳造”传奇的结束!

该枪又全程参与了解放战争、国内各地剿匪的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直到五十年代末,解放军陆军全部换装制式装备以后,“汉阳造”才彻底从中国军队的装备序列中退出。此后,“汉阳造”又被移交给各地的基干民兵使用,直到七十年代才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汉阳造”从1896年开始生产,到20世纪70年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经历了70多年漫长的峥嵘岁月,“汉阳造”全程见证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奋斗历程,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