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潮汐周期内,完成一次潮汐升降运动的过程叫潮汐过程。在潮汐过程中,海面上升到最高位置时,称为高潮或满潮;从低潮到高潮的海面上升过程称涨潮,时间间隔称为涨潮时,涨潮阶段的潮差叫做涨潮差;高潮前后短时间内海水处于不升也不降的平衡状态,称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高潮时,高潮时的潮位高度称高潮高。在潮汐过程中,海面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称为低潮或干潮;从高潮到低潮的海面下降过程称为落潮,时间间隔称落潮时,潮位差叫落潮差;低潮前后短时间内海水处于不降不升的平衡状态,称为停潮,停潮的中间时刻称为低潮时,低潮时的潮位高度称低潮高。
张潮时与落潮时之和为一个潮周期,涨潮潮差与落潮潮差的平均值是一个潮汐循环的潮差。计算潮高的起算面称潮高基准面,潮汐涨落过程中从潮高基准面到海面的高度通称潮高。潮高计算具有重要意义。长时期每小时潮位平均值就是平均海面平。中国“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都是根据海军青岛观象台海洋站的潮位资料归算的。以此为标准新近复测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27米。
海洋潮汐在做简单重复运动的同时,还会出现一些潮汐不等现象。一个太阴日内,相邻的高潮和低潮的潮高和潮时不等的现象叫日不等。一个月内大潮小潮依次更替,潮差变化两个周期的现象叫半月不等。此外,还有月不等、年不等及多年不等现象。农历每月朔(初一)和望(十五日或十六日)时,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同一方向、日月的作用力互相叠加,潮差出现极大值,此时称为大潮或朔望潮;每月上弦(初八左右)和下弦(二十日或二十三日)时,日、地月中心连线呈直角,作用力相抵消,潮差出现极小值,称为小潮或方照潮。
月球经过赤道时,相邻高潮和低潮的不等现象是甚微的,此时称为赤道湖。月球在南、北赤纬最大的位置附近时,潮汐不等现象最大,此时称回归潮。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的赤纬最小,如月球运动至赤道附近,潮汐的不等现象最小,此时称为分点大潮;夏至和冬至前后,太阳的赤纬最大,若月球的赤纬也较大,则潮汐不等现象最大,相应的潮汐叫至点大潮。
按潮汐特征值的大小和范围可将海洋潮汐分为正规半日潮、正规全日潮、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4种类型。
潮汐运动可看成由几百个周期不同、振幅各异的分潮组成。通常选用太阴半日分潮、太阳半日分潮、太阳太阳合成日分潮和太阴日分潮等4个主要分潮的振幅之作作为潮汐特征值,并以此作为划分潮汐类型的依据。
正规半日潮是指在一个太阳日(24小时50分)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的潮高都相差不大,两次相邻的潮差基本相等,两次相邻的高潮(或低潮)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几乎相等。我国厦门、青岛和塘沽等属地这种潮汐类型。
正规全日潮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在这类潮汐的情况下,半个月时间内有连续7天以上的天数,在一个太阴日内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其余天数出现不正规半日潮现象,潮差也不大。南海有许多地区属于这种类型,北部湾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全日潮海区之一。
我国台湾的马公、安平及香港等地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海南省的榆林、碣石湾和陵水湾等地则属于不正规全日潮。
由于太阳、月亮和地球运转状况的不同,因此还有各种长周期和短周期潮汐。长周期从14天到19年长短不等;短周期为可能为1/4太阴日或时间更短,理论上的短周期潮汐振动幅度非常小,不是直接来自天体运动,而是由于半日潮和全日潮相互作用形成的浅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