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发布时间:2010-09-19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努力推动中央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
——在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孟建民
(2010年8月12日)
同志们:
近年来,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广大内审战线的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握工作主动,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对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研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经济运行的自我“免疫系统”。近年来,中央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内部审计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国资委成立以来,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要求,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中央企业加快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建设,先后制定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文件。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更新工作理念。一是建立健全了内审工作机构,为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中央企业都建立了专职的内部审计队伍,大部分企业的内审机构已经覆盖到重要子企业。中远集团已设立各级审计机构57个,各直属二级企业、重要的三级企业以及境外大区域公司已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国家电网除在所属企业设立专职内审机构外,还在沈阳、上海、西安、北京、成都设立了审计派出机构。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中国移动建立了以“基本管理制度、审计业务规范、实务指南”三个层次为主体的内审制度体系。兵器装备集团、鞍钢等企业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审计工作规范程序》和《审计关注重点内容》等上百项制度,规范了从审计立项到审计复议等各环节的流程和要求。三是积极更新工作理念,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航天科技、神华集团等一批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向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战略转变。中国石化提出“四大”审计理念,即:大审计理念、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念、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理念、审计增加价值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功能作用。招商局集团强调“价值贡献”理念,不仅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费用,而且帮助管理者识别与控制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强调“服务定位”,着力提供以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内部鉴证与咨询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二)内部审计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近年来,中央企业结合本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实际,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趋势与要求,积极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与领域,逐步探索内部审计职能由财务收支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转型。一是财务收支审计已经常态化,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任务。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在做到“离任必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部分企业还实行了任职三年必审制度。武钢依托派驻子公司监事会力量,扩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并将职能部门负责人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中国铁建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开展对拟提拔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并把审计结果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任免与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专项审计工作全面展开。中船重工、国药集团等企业组织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成本费用、专项资金等审计工作。南方电网、冶金地质总局等企业逐步开展了对子企业的绩效审计工作。中国外运长航组织开展效益审计,对公司的主业构成、客户结构、营销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南航集团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业务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经济运行审计。中冶集团组织开展工程项目合同审计、安全环保审计和节能减排审计。四是内审工作向境外业务延伸。中国石油加强境外及国内对外合作项目的审计,从2000年起共审计了涉及20多个国家的150个项目。通用技术集团在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同时,深入开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审计。
(三)内部审计工作组织方式不断改进。优化的组织方式是有效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保障。中央企业积极借鉴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实施集团集中化管理的实践,结合自身业务模式和管理体系,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加大集团审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节约了企业审计成本。一是加强了集团总部审计资源的集中管控和整合,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监督效果。华润集团根据“集团业务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战略,按照业务板块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零售分销、地产、能源、医药、投资等5个专业审计组,实现了人员专业化管理,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中粮集团根据多元化业务板块的需要,重点强化了九大业务板块的审计机构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组织方式。中国建筑、中国电子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集团统一规划决策,人员统一调配,过程实时监控,提高了审计覆盖面,提升了集团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不少企业积极探索构建“大监督体制”,发挥了监督合力。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海油等企业尝试构建了“大监督体制”,将内部审计、监事会监督、风险管理、纪检监察等监督力量整合,增强了工作合力。三是部分企业积极探索多种审计方式并存。如中核集团针对户数多、任务重的难题,采取了直接审计、交叉审计、授权审计等多种组织方式,2009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95项。中国电科、中国国电所属成员单位审计人员实行联合交叉审计,有效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四是一些企业较好地发挥了内外部审计的协同和联动效应,将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合理融合,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大大节约了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效率。
(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许多企业逐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审计,显著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宝钢建立了数字化审计平台,自动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实现了联网远程监控审计。一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审计自动化办公系统已正式运行,不但提高了审计效率,而且促进了审计结果在集团内部的广泛应用。国投运用审计信息系统,形成远程资源共享,规范审计过程管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许多企业采取以查带促的工作方法,实现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帮助整改落实,提高了审计的实效性。中国南车、国旅集团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共同分析问题和风险,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把整改措施落到了实处。三是许多企业改变了过去审计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的格局,将内部审计与企业生产经营全面融合,有效推进了内审工作的深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
(五)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内审工作的逐步深入,内部审计的成果越来越被企业管理层所重视,积极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业务活动和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在查处违规、堵塞漏洞、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许多企业通过对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转化,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中材集团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实行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多部门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促进了审计问题整改。中国三峡集团将重要、紧急、具有代表性的审计问题在集团范围内进行公告,积极推动审计问题的整改工作,为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二是许多企业建立了审计问题和管理建议的跟踪落实工作机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提升了企业价值。中航工业2009年共完成内部审计项目3.7万项,提出审计整改建议4936条,被采纳比率达到86.1%。中国华能2008-2009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712项,提出整改建议3292项。三是许多企业实行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将审计结果落实整改情况作为下次审计检查的重点,与业绩考核挂钩,推动内部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中国五矿注重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动态跟踪,不断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为企业管理成果,与财务部、企划部配合,在业绩考核、海外财务决算、审前调查及重要审计结果通报等方面加强协同。中央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树立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推动企业形成了“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氛围。
(六)内部审计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央企业普遍加强了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有效提升了内部审计队伍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目前各中央企业的内审人员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专业领域涵盖了审计、财会、金融、信息、工程造价和物资管理等多个方面,部分审计人员具有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工程造价师等执业资格,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中国移动已建立起一支470多人、多种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内审队伍。港中旅集团内审队伍中持有相关专业资格的人员达到88.2%。航天科工实行了特聘审计师制度,促进了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宝钢在公司后备干部库中选拔部分储备人才作为特邀审计员,参与专业咨询、培训及协同审计,并建立各业务板块的首席专家制度。华侨城集团通过持续推行审计专员交流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充实审计力量,拓宽工作思路,促进内部审计全面发展。
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企业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差异较大。一是少数企业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机构不健全,特别是重要子公司尚未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二是部分企业审计理念还不适应审计转型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工作思路不清、工作领域不宽、工作方式落后,难以适应集团化管控需要。三是一些企业内审队伍建设滞后,审计人员配备不符合工作要求,少数审计工作人员观念落后,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投入、不深入、不细致,得过且过,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部分企业审计工作力度不足,重要业务不能正常开展内审工作,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内审工作没有很好发挥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免疫”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担负着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确立后,国资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强企业监管,规范经营行为,调整布局与结构,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中央企业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增强活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1.1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增加2.95倍;营业收入达到12.6万亿元,增加3.75倍;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从17家增加到53家;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从9家增加到38家,进入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企业从7家增加到30家。一大批中央企业不仅是国内行业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强影响力。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长。1-6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利润总额5249.6亿元,同比增长65.1%。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有望达到或超过2007年历史最好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诸多超级企业巨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规模快速扩张、实力大幅提升的现状,中央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及时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及时消除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当前,不少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战略不清晰,资源配置缺乏战略导向;部分企业内控机制存在缺陷,授权与责任不清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不强,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少数企业财务基础管理薄弱,重大财务事项管控不力;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严重不实,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中央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严重影响中央企业的社会形象,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咨询工作,有效保障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下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经过认真总结中央企业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客观分析未来内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考虑,下一阶段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当达到的目标:一是围绕公司战略,坚持风险导向,集团集中统一运作的内审工作体系基本确立;二是内审功能由单一的查错防弊向监督、服务、评价、咨询等价值管理转型初步完成;三是内审队伍业务能力与执业操守明显提高;四是内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五是内审对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为实现以上工作目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着力推动以下五大转变:
(一)内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功能的新发展,是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基础。本世纪初,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企业内部审计做出了新的定义,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新定义首次提出了增加价值的功能,并提出内部审计要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从国内外大型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改进企业治理环境、运行模式和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增加价值,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仅仅停留在“看家”和“守护”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监督、服务、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好“诊断”和“增值”等功能,实现企业价值保护和价值创造的目标,成为中央企业改善管理水平、改进运行机制的重要力量。
(二)内审重点要从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合规性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审计为重点的审计任务,逐步被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所取代。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重点逐步转向以业务流程和内控系统审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审计,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始超越账薄、深入流程、支撑管控。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雷曼、通用等一批实力雄厚、业绩显赫的大型企业陷入困境,表明大型企业必须有一支独立、专业的力量,时刻检查并矫正其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绩效,有效防范风险。中央企业中的三九集团、华源集团、华诚公司、中包公司、寰岛集团等企业,曾经都有辉煌的发展历史,但最终又陷入破产或重组境地,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中央企业要及时转变内审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工作,增强企业免疫能力,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内审关口要从由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告诫我们,经营失误、风险失控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灾难,事后补漏的代价变得更加沉重,事后补救的机会变得更加稀缺,过程管控比事后的结果监督更为重要。内部审计要真正成为企业的自我免疫系统,就必须逐步前移审计关口,从“事后监督”转向“过程控制”,注重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的结合,注重财务决算审计与财务预算审计的结合,注重重大决策审计与战略审计的结合,注重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结合,注重效益审计与资源配置过程审计的结合。为做好审计关口前移,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更好地发挥评价、咨询等服务功能。
(四)内审组织体制要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审计功能和审计重点等方面的转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内部审计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企业集中调配审计资源;同时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审计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为集团实现审计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审计组织体制集中化是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是成功实现审计转型、充分发挥内审功能的组织保障。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结合现代审计管理新趋势和新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强化总部审计管控,推行审计扁平化管理,逐步整合集团审计资源,建立集团统一管理、各级企业有序联动的组织体系。中央企业要认真研究大型企业集团审计组织体系集中化趋势,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时期审计资源管理体制、审计组织方式,更好地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审计方法要从传统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相结合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企业运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型企业集团普遍实施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高度统一的信息化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经营管理方法,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显著标志。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以及三网融合后,管理方法与方式的变革将更加深刻。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远程审计和实时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目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高度关注本企业信息化工作进程,积极推动本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系统效果审计。同时,充分利用本企业信息系统,着力探索远程在线审计,开展实时监控,并注重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引入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增强内审工作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功能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当前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任务
优化中央企业布局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中央企业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多年努力,中央企业户数已从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调整到现在的123家,到今年底将减少到100家以内。具有国际竞争力,就首先必须要有国际水准的管理能力。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内控机制,有效防范风险,是中央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结合当前形势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在认真总结分析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将制定下发《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指导意见》。同时,要积极加强对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指导,跟踪各项工作进展,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当前中央企业内部审计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完善的内审工作规章制度是企业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审计规章制度要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要针对业务实践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一是要围绕内部审计转型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结合内部审计的新功能、新领域、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坚持风险导向原则,突出内部控制评价,适应审计领域拓展,充分体现查错防弊与价值管理功能相结合的要求,体现事后监督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要求,以制度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二是要围绕审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内部审计工作规则,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标准,系统地建立一套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要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三是制定完善各类专项审计工作制度,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高风险业务审计、境外资产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明确各项审计工作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计要求。四是制定完善与内部审计配套的工作制度,如审计协调沟通制度、审计结果与考核任免挂钩制度、审计工作问责制度、审计结果落实处理制度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二)夯实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账本”监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立足之本。内部审计重点由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管理与效益审计,并不是不再做财务收支审计,而是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拓展审计内容,突出管理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是管理效果与经营效益的综合体现,离开财务收支审计,任何审计工作则缺乏基础,缺乏依据。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期任务,中央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始终坚持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高度重视财务收支基础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做实企业账本、夯实信息质量”的工作目标,加强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日常检查,检查财务管理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账实、账账、账表相符,有效降低会计信息失真风险,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将财务收支审计与各类专项审计紧密结合,实现多重审计任务有效融合,提高审计效率。三是要从源头抓起,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通过分析原因,查找企业财务核算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切实提高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实效。
(三)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动落实企业经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客观、公平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期业绩和经济责任的重要保障。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审计监督重点和企业负责人管理需要,认真落实“离任必审、关口前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力度。一是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管理功能。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坚持合规、效益、风险审计并举,关注战略实施,关注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注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关注企业经营风险,综合评价企业领导人的经营业绩,客观界定企业领导人的经营责任。二是充分体现审计关口前移的要求。在坚持“离任必审”的同时,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以便更加及时、有效地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经营业绩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三是适当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积极创造条件,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扩大到领导班子的关键成员,扩大到各级重要子企业负责人及重要岗位,推动层层落实责任。四是在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国资委有关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深入分析审计发现的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建议,堵塞管理漏洞,明确相关责任,认真做好责任追究工作。
(四)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促进企业高效规范运营。2010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中央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一是要找准定位,通过评价和咨询活动,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形成完善集团内控机制、提高内控执行有效性的管理合力。二是要抓住关键,通过全面梳理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把握业务控制环节,特别是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业务领域,理清业务控制授权与责任,跟踪业务控制执行效果,形成“事事有制度覆盖,人人受程序约束”的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监督的内部管控机制。三是坚持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有机结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依据国家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培养和提高风险导向意识,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经营环境、战略规划、经营方式、经营目标、业务流程等方面分析评估企业风险水平,并在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对象选择、审计力量安排上,逐步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模式。四是要着力在内控整改上下工夫,通过总结内控缺陷和例外事项,组织制订内控整改方案,落实内控整改措施,并定期开展内控审计,促进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五)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专项审计,提升集团管理绩效。重大事项管理不善,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企业竞争能力。中央企业应当严格管理固定资产购置、股权投资、企业并购、外部融资、对外担保、重大基建项目、工程及物资采购和高风险业务等各类重大事项,并不断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内部审计。一是要对重大事项的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全面复核,不仅要对决策程序本身是否完善提出意见,同时还要密切跟踪决策程序的履行情况,检查企业各类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拟定是否履行了规定程序。二是要完善重大事项审计的报告制度,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重大事项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全程管理。目前针对重大事项的内部审计大多数局限于事后检查,很难在风险防控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当内部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督和控制,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中控制。
(六)积极开展“小金库”治理审计,堵塞管理漏洞。“小金库”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的重要表现,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影响中央企业形象。近日,国资委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召开了专门会议,下发了工作通知,对“小金库”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各中央企业也全面启动了“小金库”清理工作。内部审计是查处“小金库”和堵塞资产资金管理漏洞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参与此次“小金库”治理工作,将查处“小金库”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抓实抓好。要广泛动员全集团内部审计资源,充分利用各类审计手段和方法,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组织做好重点企业、关键环节、薄弱领域的重点抽查工作,并根据各类问题及时做好建章建制工作。以后年度的内部审计工作也要将“小金库”清理与查处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四、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内审工作的几点要求
中央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内部审计从传统的价值保障向价值创造转变,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中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工作人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身体力行,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内审工作科学发展和提高履职能力。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中央企业要以此次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探索新时期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实现形式,积极推动内部审计监督重点从传统的查错防弊向揭示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改进经营绩效转变。内审部门要当好企业领导的“眼睛”和“耳朵”,当好企业的“良医”,当好监督、评价和咨询的“专家”;要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积极推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环境,从“要我审”变为“我要审”,形成“主动要求审计”的氛围,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二)加强组织领导,搭建企业内部“大监督”格局。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明确领导机构和工作职责分工,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构建“大监督”格局。一是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对于董事会试点企业,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内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内审部门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年度工作计划与进展情况等工作。对于尚未建立董事会的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压缩审计管理链条,集中审计力量,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有效提升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整合企业的监督资源,探索内部审计与纪委、监察、财务以及监事会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企业内部“大监督”格局,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作用。四是创新审计组织形式,适时进行异地审计、交叉审计、协同审计,充分利用系统内审计资源,实现审计效用的最大化。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能力。新的形势要求企业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对内审队伍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转型进程与效果。因此,中央企业要有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度重视审计队伍建设。一是要适当充实审计队伍。配备涵盖审计、财会、金融、信息、工程造价和物资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二是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着力培育审计人员“讲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讲勇气,敢于揭露问题;讲纪律,严格职业操守;讲奉献,努力克服困难”的四种精神,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履职能力。三是积极研究探索中央企业审计队伍职业管理体系。审计工作专业要求高,政策性强,加强与改进审计队伍职业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审计功能和提高审计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不断提升审计价值。为充分发挥内审在查处违规、服务管理、支持决策等方面的作用,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运用,使审计工作成果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内审部门要通过对审计结果和审计信息的归纳、分析和提炼,建立审计案例库,为公司决策和业务部门管理活动提供建议和支撑服务。二是加强对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督促有关部门或所属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审计价值。三是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的同时,实现内审成果向管理服务转化,将审计结果与业绩考核、纪检监察等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四是要加强中央企业间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的交流、通报,使内部审计结果服务于提高中央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五)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审计人员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内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企业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研发及推广应用,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探索建设涵盖作业规范、管理支撑、知识共享和成果转化等模块的内审管理平台,建立起完善的审计系统领导决策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和业务操作平台,实现审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监控和实时分析。二是利用企业开发的ERP等信息系统,对其中与审计重点相关的财务系统、成本系统、物流系统、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等建立审计接口,运用现代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等软件排查审计疑点问题,及时发现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同志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企业任务艰巨而繁重。推动中央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型发展,为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促进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推动中央企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