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可以在不同地方看到一些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章,里面完整的罗列了各种财务比率,似乎只要按照公式把这些比率计算出来,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就可以输出一份完美的财务分析报告。
但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真的可以从这些数字百分比中体现,或者说财务分析是否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分析?
以最简单的资产负债率为例,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X100%,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不考虑企业所在行业的特殊性,资产负债率越高,则认为企业偿债能力越差。
假设有A、B两家企业,所属行业相同,在同一时点,总资产均为3,000万元,总负债均为1,500万元,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资产负债率为50%。单纯从数据判断,A企业和B企业偿债能力同等。
如果我们进一步查看更详细的资产明细:
两家企业流动资产(总资产-固定资产)相同,均为2,900万元,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A企业高于B企业,这时是否可以判断A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好于B企业呢?
如果A企业的应收账款中存在500万账龄超过1年的,而B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全部在1年以内,这种情况下,是否还会出A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好于B企业呢?
在总资产中占比比较大的存货,B企业存货余额远高于A企业,但如果B企业的存货中大部分已经签订了合同,是否会影响对于偿债能力的判断呢?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回到最初的问题,A、B两家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否真的是一致的?
影响你判断财务报表数据的那些因素
财务报表分析最底层的基础数据是财务报表数据,但报表的数据是否真实的揭示了企业的经营情况?通常会有一些因素干扰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我们的分析结果。
首先,要考虑企业所在的行业。每个行业有不同的行业特性,对于财务比率的判断不能使用同一标准。例如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而传媒、旅游行业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偏低,在进行分析时应依据企业所在行业进行判断。
其次,要考虑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于财务报表数据的影响。例如存货计量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无形资产摊销年限、资产减值的判断等,不同核算方法的采用会对财务报表的数据产生正面或是负面的影响。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例如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数据传递的及时性等。
我们要输出怎样的财务报表分析数据?
一、注意数据的关联性
财务报表的三张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分析基本上基于这三张报表的数据产生,我们都清楚三张主表间数据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那么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三张主表的联系来寻找数据变动的原因。
例如在利润表我们看到一家公司营业利润为正,但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此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比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如果前者金额小于后者,同时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期末数大幅增长,则企业有可能通过给予客户更长的账期来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