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土地使用权的契税入账的会计分录

土地使用权的契税入账的会计分录

『壹』 契税分录怎么做

办土地证前要交的契税,应该记入土地的价值。土地分摊的年限有出让年限应该按出让年限进行分摊,没有的应该按不少于50年进行摊销。 契税 这是对境内土地房屋因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而发生产权转移时,以当事人双方签订契约土地房屋的价格(买价、典价、赠与房价、交换差价)作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按规定交纳的契税,由于是按实际取得的不动产的价格计税,按照规定的税额一次性征收的,不存在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的问题,因此,也不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契税,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1:CD公司购买办公大楼一栋,价款为10000000元,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契税为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10030000 贷:银行存款 10030000 例2:EF公司取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使用期限为30年,该土地的使用费为10000000元,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契税为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账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0030000 贷:银行存款 10030000 例3:HJ企业接受赠与房产,根据房产价值,该企业应当缴纳的契税为24000元,实际交纳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24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 契税的会计处理及举例 对于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若是有偿取得的,一般应作为无形资产入帐,相应地,为取得该项土地使用权而缴纳的契税,也应当计入无形资产价值。 [例1]某中外合资企业1998年1月从当地政府手中取得某块土地使用权,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1200000元,省政府规定契税的税率为3%,则按规定企业应当缴纳的契税为: 应纳税额=1200000×3% =36000元 则企业在实际缴纳契税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贷:银行存款 [例2]某公司收到某投资者以土地使用权作价6000000投入企业作为资本。按规定,以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应视同地使用权转让,按规定缴纳契税。假如当地政府规定契税税率为5%,则: 应纳税额=6000000×5% =300000元 则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3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 若该土地使用权为无偿取得,则一般不将该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相应地,企业缴纳的契税,可作为当期费用入账。 [例3]某福利工厂1998年2月16日收到当地政府无偿划入土地一块,该企业申报缴纳契税,契税征收机关参照同样土地市价,确定该土地使用权价格为600000元,当地政府规定契税税率为4%,则: 应纳税额=600000×4% =24000元 则企业实际缴纳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24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取得土地使用权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其缴纳的契税,应当计入开发成本。 [例4]某房地产开发企业1998年4月12日购入国有土地一块,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费12000000元,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规定申报缴纳契税,当地政府规定契税税率为5%,则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12000000×5% =600000元 则企业实际缴纳契税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开发成本 6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对于企业承受房屋权肩所应缴纳的契税,不管是有偿取得还是无偿取得,按规定都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例5]某企业1998年购入办公房一幢,价值6400000元,当地政府规定契税税率为3%,企业按规定申报缴纳契税,其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6400000×3% =192000元 则企业在实际缴纳契税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92000 贷:银行存款 192000 [例6]甲企业将其拥有的库房10间,与乙企业拥有的一座厂房相交换,双方协议规定由甲企业补付现金1000000元,契税税率为4%,则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1000000×4% =40000元 则甲企业在实际缴纳契税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厂房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贰』 土地交的契税印花税和耕地占用税怎么做分录

印花税是作为经营活动运行中的行为类的税种之一,其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内,而是直接计入容到管理费用科目下子目“印花税”中。

耕地占用税是作为取得和占用耕地而交纳的一种占用费性质的税费,应作为取得土地成本的内容之一。

会计分录如下:

1、印花税分录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2、耕地占用税分录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耕地占用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2)土地使用权的契税入账的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1、同一种类的应纳税凭证,并要频繁贴花的,应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应出具汇缴许可证。汇总缴纳的限期限额由当地税务机关确定,但是不得超过1个月。

2、企业征用耕地获得批准后,按规定交清耕地占用税,应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叁』 契税房产税会计分录

1、企业发生契税时,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契。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契税,贷:银行存款。2、企业计提房产税时,会计分录为:借:税金及附加——房产税,贷: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贷:银行存款。企业契税,应当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或“无形资产”科目进行核算,然后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契税”科目进行契税缴纳核算;企业房产税,应当通过“税金及附加——房产税”科目进行计提核算,然后通过“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科目进行缴纳核算。拓展资料: 契税是指不动产(土地、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契税除与其他税收有相同的性质和作用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征:(1)征收契税的宗旨是为了保障不动产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征税,契税征收机关便以政府名义发给契证,作为合法的产权凭证,政府即承担保证产权的责任。因此,契税又带有规费性质,这是契税不同于其他税收的主要特点。(2)纳税人是产权承受人。当发生房屋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行为时,按转移变动的价值,对产权承受人可征一次性契税。(3)契税采用比例税率,即在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行为时,对纳税人依一定比例的税率可征。2023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施行,1997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肆』 我公司购买一块土地,所交的契税和印花税,在帐务上如何处理出会计分录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缴纳的契税与支付的出让金一起计入土地使用权的成本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贷:银行存款

若是房产企业,则:

借:开发成本

贷:银行存款

二、印花税记账

借:税金及附加-印花税

贷:银行存款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1、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

2、其中,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准许某一企业或单位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

3、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将取得时发生的支出资本化,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成本,记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取得时发生的支出包括土地使用者向国家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出让金、土地收益等),也包括由承受人(即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支付的契税。

(4)土地使用权的契税入账的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国务院通知指出,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国务院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现行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调整为中央收入。

国务院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继续做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依据财会[2016]22号文规定,全面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之前是在“管理费用”科目中列支的“四小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此次同步调整到“税金及附加”科目。

『伍』 怎么做契税的会计分录

1、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产生契税且取得对应发票时,应计入资产成本:借: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含契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企业计提折旧或者摊销时: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科目)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产生契税且取得对应发票,应当计入资产成本,设置“固定资产”科目或“无形资产”等科目核算;企业计提折旧或者摊销,应当设置“管理费用”科目以及“累计折旧”科目或“累计摊销”科目核算。

『陆』 企业购买的土地使用权费用以及产生的契税印花税都应怎么计入会计科目

企业购买的费土地使用权用以及产生的契税印花税,都计入”无形资产——土回地使用权/契税/印花税答”科目,也就是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中。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房屋建筑物成本”。这就明确了只有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才能将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计入所建造房屋建筑物的成本。反之,企业用于开发建造自用的房屋建筑物,其建造成本和所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价款不能合并计入固定资产。分析其原因:一是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房屋属于有形资产,两种不同类型的资产不能相加。二是权属不同,企业拥有房屋为所有权,土地为使用权,两种不同的权利不能混在一起。 三是一般情况下,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比规定的土地使用期限少10至20年或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财务顾问报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