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浅谈审计目标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六条指出“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目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审计实践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实际问题,充分认识审计目标的重要性,对于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审计目标是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前提
履行审计职能,发挥审计作用,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机关成立之初,各级审计机关为保护经济秩序,维护财经纪律,将“合法性”作为审计目标的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审计职能的发挥,为扩大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将“真实性、效益性”与”合法性”一起确定为国家审计的总目标,将三者相提并论,也就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审计思路,并落实到审计行为中,为进一步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展一个项目的审计工作,必须经过法定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从立项进点取证到最终得出审计结论的全过程,审计程序是围绕着审计目标设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程序的宗旨。审计程序是通过收集审计证据来实现的,审计证据是审计程序的基础。审计证据是为审计目标服务的,而审计程序又依赖于需要满足特定审计目标的审计证据的性质与数量。因此审计程序的计划与执行在本质上也应该服从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和审计目标并不需要一一对应,有时一项审计程序可以满足多项审计目标,而有时为了满足一个特定的审计目标,也许需要一系列的审计程序。
二、审计目标是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
审计工作是围绕着收集审计证据开展的,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从审计实践来看,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不是审计取证,而是确定证实审计目标,换句话说,确定审计目标,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针对审计目标作出审计结论,因此,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一条主线,审计目标确定了,就为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确定了入手点。
审计实施中,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审计目标收集证据,围绕真实性目标,审计人员要收集财政财务收支账账之间,账表之间,账实之间金额、数字是否相符的审计证据;围绕合法性目标,审计人员要收集证实财政财务收支以及会计核算是否合法、合规的审计证据;围绕效益性目标,审计人员要收集证实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取得一定效果或效益的审计证据。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目标来取得证据。
审计人员应对照审计目标,根据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作出审计结论,最后完成审计任务。
从以上分析不准看出,审计目标与项目审计中的各项工作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贯穿于项目审计的始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审计目标比审计证据更为重要,如果在审计工作中把审计目标作为一条生命线来对待,那么就会使审计作为中审计人员的各项活动形成一个总体,审计行为前后得到呼应,有利于减少审计人员工作的随意性。
三、审计目标对审计要素的确定有着重要影响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范围和重点、审计方法、审计评价标准等构成了审计要素,从审计实践来看,审计要素的变化受到审计目标变化的制约,也就是说审计目标不同,审计要素中的审计范围和重点、审计方法及审计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
在合法性目标条件下,查错纠弊是主要目的,因而审计范围和重点放在财政财务收支重要项目和容易出问题的会计账户和会计核算环节,审计方法以顺查式的审查法,说查法,询问法等最为常见,审计评价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主要标准和依据,在效益性目标探索如何更好,以明了经营成果实际状况,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主要目的,因而审计范围和重点放在主要经济指标的核实上,以及相关的成本、费用的审订上,审计方法除了采用一般审计技术方法外,还适当使用现代技术经济方法。在真实性目标条件下,以证实财会信息真假为主要目的,因而审计范围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和所有的会计账户,审计的重点放在账实相符性上,由于审计范围广,会计资料繁多,实物资产量大,在审计方法上,以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以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工作量,并结合抽样审计方法,对实物资产主要用用盘点法,审计评价以国家财经法规,行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主要标准。
由此可见,审计目标对审计要素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审计要素必须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END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