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是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社会团体等各类机构普遍存在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评估被审计机构的财务报告、流程制度是否存在风险及其管理是否得当。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团队往往需要使用自我评价工具进行评估,即评估团队自身内部操作是否规范。虽然使用自我评价工具可以为审计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威胁,会危及到审计效果,让我们来深入一探究竟。
审计自我评价工具的基本流程
使用自我评价工具时,审计团队往往需要按照工具指引进行工作,包括自我评价工作的计划、实施、反馈,以及结果的跟踪改进等各个阶段。具体而言,这个流程包括:
1. 确定自我评价目标:指对审计工作中需要进行评价的目标、标准。这是整个自我评价过程的首要工作。
2. 实施自我评价:按照自我评价目标,开展实施工作。
3. 输出自我评价结果:将实施的自我评价工作结果输出。
4. 确定改进计划:在结果的基础上,制定自我审计工作的改进计划,并追踪改进结果。
自我评价工具存在的威胁
审计自我评价工具虽然能为审计团队提供高效的工作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威胁:
1. 自我评价工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充分反映审计工作的实际质量,有可能掩盖实质性的问题。
2. 自我评价工具中,团队成员存在侥幸心理,容易将自己的过失掩盖,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隐患。
3. 审计团队成员可能存在对于自身操作的过于自信,导致有些问题被无意识忽略。
如何防范自我评价工具的威胁
为了最大程度缓解审计自我评价工具的威胁,审计团队站在受审计单位的角度,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工作:
1. 带着责任心进行自我评价,合理谦虚,严肃对待每一项审核结果,做到立即整改,确保自我评价工作的真实可靠性。
2. 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缺陷,保证自我评价工作的连续不断性,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评价工作,进而提高自身操作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3. 合理安排纪录工作,记录下每一个阶段的自我评价结果,以及涉及的操作情况,帮助团队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整个自我评价工作的可靠性。
结论
审计自我评价工具的使用,有助于审计团队切实评估审核工作的真实效果,进而完善自身操作举措,并加强对于内部管理的掌控。但是,如何正确使用自我评价工具,及如何有效防范其潜在威胁,也是审计团队需要考虑并严肃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