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失败
审计失败早期以来就一直存在两派观点,分别是审计失败过程观和审计失败结果观,审计失败过程观的学者们认为审计失败在于审计过程偏离审计准则,这个观点主要侧重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行为与审计准则的规定有所偏差,审计人员主观上有犯错行为;审计失败结果观的学者们认为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相悖即审计失败,此观点中结果具有决定作用,不去关注其中的过程和细节。两种观点都有其一定的支撑点,只是考量的利益角度不同。
2.审计失败表现形式
(1)审计过失
产生审计过失的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并未严谨遵守职业准则和会计准则。但注册会计师过失行为的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必须以同业合格人员在同一条件和同一环境下的判断结果为参照依据。审计中出现的过失,根据审计师主观程度可将其划分为重大过失和一般过失。其中,一般过失源自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并未严格遵守职业原则和职业规范,导致审计程序虽然得到了执行,但没有完全符合审计准则等相关要求。比如:审计程序未能得到充分的执行,审计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给出了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完全忽视审计准则的要求,甚至不遵守相关准则是导致重大过失的主要因素,会造成审计准则形同虚设。例如对重大交易事项不关注,未执行相应审计程序等。
(2)审计欺诈
审计欺诈从主观要件上看,是注册会计师的“故意”行为。审计欺诈主要表现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时,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错误或舞弊,但出于自身利益等动机,摒弃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与被审单位沆瀣一气,故意给出对被审计单位有利的错误审计意见,编制虚假审计报告。
3.审计失败的特征
(1)依附性
根据审计失败定义,只有当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才可能造成审计结果不真实、造成审计失败。被审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与适用的编制准则相符时,在所有重大方面均实现了公允反映,即便是审计师没有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开展工作,或未遵守审计准则,依然能够给出恰当的审计意见。即使注册会计师没有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也会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审计失败的前提条件存在,但并没有产生审计失败的结果,则很难被揭露。因此,审计失败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息息相关。
(2)主观性
通过审计失败过程论的观点,可以看出审计准则是否在审计过程中得到遵守,是判断审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根据上文,审计失败由两部分构成:存在重大错报和没有遵守准则。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是独立于审计存在的,具有客观性。而是否遵守审计准则是由注册会计师自行决定的,受到注册会计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因此,审计失败具有主观性。
(3)事实性
发生审计风险的原因在于审计人员给出的审计意见不恰当,但这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审计失败是已经出具与客观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构成了一种既定事实。
以上梳理了审计失败的定义、表现形式及特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