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卫生内部审计网<卫生内部审计网>

卫生内部审计网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小凤

【摘要】: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其效益是现在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医院 效益

Abstract Hospital fixed assets i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material guarantee, role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can not be replace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crease their efficiency is now an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the hospital.

Key words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hospital benefit

固定资产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在我院的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的份额已占到65%以上,可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医院对固定资产是重购置、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造成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 [1]。因此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其保值、增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现就我院实际情况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通过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了账账、账卡、账实核对,对其开展了全面的清查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由于医院长期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许多固定资产闲置、利用率低下、提前报废、遗失,甚至有的价值好几万元的设置自购入后还未开封使用。为此,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通过此次全面清查工作,发现医院以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院领导对固定资产重投资、轻管理

长期以来,受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及单位性质的影响,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钱轻物的现象。只关心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关心其经济效益;只关心其先进性,不关心其实用性。购入后也不进行建档管理,致使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益情况。其次,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不办理相应手续,没有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购置、报废、毁损等资产处置制度,同时,制定有相关制度却不严格执行,致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1.2 设备购置缺乏科学论证,采购方式随意

为了加强医院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发展规模,只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对其实用性关注不够,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相互攀比,盲目购置,造成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时有发生。购置后又忽视后续跟进管理,不但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也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闲置,给医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其次,我院以前设备购置由使用科室直接申请院长,经院长批复后,由器械科直接购买,期间也不进行任何调研工作,这样购置的随意性,不仅加大了设备购置风险,也不能防止暗箱操作。

1.3 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

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采购审批制度、设备档案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和资产使用制度等不健全,导致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管理职能较为分散。其次,科室之间相互沟通不够,缺乏制约,致使管理部门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

1.4 部分资产利用率低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为提高竞争力,都在尽其所能改善物质基础条件,不断添置、更新医用设备,如果盲目地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必然会导致一些医疗设备利用率低下,造成很大数额的浪费。另外,一些过期的、落后的、已达报废状态的固定资产长期存放在使用科室或积压在仓库里,没有按财务制度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长期挂账,致使医院资产总额不实[2],不利于医院经营决策的制定。

其次,医院固定资产还存在着财务处理不规范等等问题,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以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项改进措施。

2、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举措

2.1 转变观念,树立资产管理意识

院领导应纠正思想偏差,像重视业务管理一样重视资产管理,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全员资产管理意识,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人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局面,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固定资产能充分发挥作用。

2.2 实行资产投资责任制,改变对投资效果无考核的状况

实行资产投资责任制,一是要加强资产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工作,购买设备时,实行谁申请、谁论证,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二是对购置后资产进行跟踪效益分析,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以明确需改进的地方,从而提高设备效率。

2.2.1 注重可行性论证,杜绝盲目购置

为保证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合理,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器械、总务、财务、审计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等组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申购、论证、审批、考察、报废等工作。制定了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单价在10万元以上设备采购需先由申购科室向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购报告,其中阐明设备购置的必要性、相关技术人员配备情况、预计设备运行效益分析及对所需设备性能的要求等等。然后由招标办负责审核该申购报告内容是否科学、合理,除因科研、教学等特殊要求所购置的设备外,其他设备还需考虑预期经济效益是否达标。同时,招标办还负责设备的市场调研工作,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其使用现状和前景,并收集各生产厂家的设备报价等资料,然后将信息反馈给管理委员会。若有必要,管理委员会还需组织相关专家到其他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全面认证,再由委员会会议决定是否批准购买该医疗设备。然后,通过公开招标进行采购,从而不仅降低采购成本,而且有效地防止暗箱操作,既保证所购固定资产质优价廉,又使采购行为公开、透明,同时也杜绝了浪费。

2.2.2 进行设备运行效益分析,提高资产效益

为避免盲目购置设备,我院每月还对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设备在其折旧年限内进行运行效益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使用科室,以促进科室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益。同时,按规定,在设备正常运行一年后会对该年的效益情况与科室申购时所报预期效益进行比较。若实际效益未达到当初的预期,将按规定向相关申购科室或人员追究责任。

2.3 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管理复杂,而账账、账实相符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因此,我院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日常工作日程。我院规定:①为每台仪器、设备等贴上条形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档案,从而真正实现账卡核算管理的统一;②财务科、器械科、总务科均设立资产管理员负责编制各科室固定资产目录,并设立相应的账、簿、册,真正做到有物必有账,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使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目录和条形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③明确指定各科护士长作为本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对科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负责;④医院规定科室管理人员调动也必须在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参与下做好资产的交接工作,以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⑤总务科、器械科负责对所管各类固定资产的调配、维修工作,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等等。

2.4 严格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手续

按规定,非营利性医院除大型医疗设备的报废需由国资委进行清理外,其他小额资产医院有权进行处理。我院也制定了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规定,我院对于已经严重磨损,无法继续使用或虽可继续使用但收不抵支的固定资产,可由使用或保管该项固定资产的科室填制“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并交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鉴定,按照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进行清理。在清理时,财务、审计、器械、总务工作人员要协同资产管理人员到现场核对实物,查对报废的固定资产与报废申请单中所列的条形码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是否一致。对于未满预计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是由于保管不好,还是由于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力所造成,以便分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对于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应进行估价,认真做好残料交库和变价收入入账工作。同时,财务科、器械科、总务科资产管理员及时地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和销账工作,有利于明晰医院资产的真实情况,正确反映资产负债率,提高医院财务报告分析的准确性,利于领导的正确决策,从而促进整个医院的管理工作。

2.5 建立财产定期清查制度

为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我院规定每三年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这是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数额巨大,品种、规格繁多,仅2008年我院进行固定资产全面清查就花费近半年时间,故每年都对全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是不大现实的。为此,我院规定每个季度抽查几个科室的固定资产,并根据结果编制“财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同时,查明亏损原因,报院领导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

总之,在新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俗话说,管理出效益,只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物力资源,使之保值、增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