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小学食堂管理内部审计<学校食堂审计>

中小学食堂管理内部审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中小学学生食堂是学校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好内部审计机构的日常管理监督职能,在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下搞好中小学食堂内部管理审计,提升食堂管理水平,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和校园食品安全,遏制食堂腐败行为滋生,树立良好教育形象,不让学校食堂成为“精致走账”的避风港。笔者就如何开展中小学食堂内部审计监督提出几点建议。

一、做好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和执行情况审查

一是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看食堂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落实,是否建立了领导责任机制,是否落实学校食堂卫生食品安全目标责任。

二是查岗位设置的合理性。看关键岗位设置情况,是否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兼任采购人、验收人、保管员、领货人、记账员、报账审批人等不相容职务未相互分离现象。

三是查决策程序的科学性。看重大事项决策是否经过集体讨论,是否做到大宗食材招标定点采购,非招标食材相对集中,择优定点采购。

四是查食品质量的安全性。看是否签订供货协议,协议中是否明确食品质量安全责任。

五是查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看溯源档案资料是否完整,供货单位备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证照手续是否齐全。

六是查费用公示的真实性。看学生进餐伙食费是否定期张榜公示,接受大家监督。

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审查

(一)食堂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审查各学校是否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否单独建立食堂财务收支专账,并纳入学校总账管理。

(二)伙食费收入的完整性。

审查伙食费收取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超标准收费现象;

陪餐教师是否按照同餐同费标准收取伙食费;

伙食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缴存银行账户,有无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现象,有无侵占、挪用、私分伙食费收入或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等现象。

(三)各项费用支出的合规性。

一是审查原材料采购、验收、入库、出库是否严格把关,是否逐日逐笔登记原材料明细账,并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管理原材料,是否每月对库存原材料进行盘点,并清理原材料是否在保质期内。

二是审查是否严格控制各项开支,通过食材使用的合理性分析是否存在通过虚增粮油、肉蛋禽等高价值食材采购达到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的行为。

三是审查水电费及食堂人员工资支出是否合理,看是否存在学生食堂列支学校水电费,是否存在列支非食堂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津贴行为。

四是审查食堂和厨房设备维修费用是否真实合理。

(四)结余资金管理的真实性。

审查是否存在结余资金,结余资金是否返还学生,有无私分或挪用结余资金的行为;

通过查看资金支付方式及签收单据,确认结余资金返还的真实性。

(五)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审查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是否定期进行盘点清理,账实是否相符;

固定资产折旧费计提是否合理合规;

审查固定资产采购、处置审批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执行招投标程序,是否存在虚构固定资产套取费用的行为。

来源湖北审计厅官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不代表内审网立场。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已标注作者信息,部分无法查明作者及首发来源,仅作同行学习研究之用,如涉版权,后台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