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如何影响报表利润 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一直是财报最难理解的科目。而国内的企业,恰恰最不安分守己,很多企业都多元化经营,金融资产和长期股... <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如何影响报表利润 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一直是财报最难理解的科目。而国内的企业,恰恰最不安分守己,很多企业都多元化经营,金融资产和长期股... 

来源:雪球App,作者: 汤圆滚雪球,(https://xueqiu.com/2498748869/132735618)

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一直是财报最难理解的科目。而国内的企业,恰恰最不安分守己,很多企业都多元化经营,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几乎是主要资产科目。为了啃下这两块骨头,最近又重温了一遍老唐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并结合老唐公众号里的几篇雄文老唐中翻中:瘫子、笋子、粽子、腾讯随意操纵投资收益怎么办?摘录小结一下,便于以后温习。如有差错,恳请指正,谢谢!

一、金融资产

旧的金融准则里,企业的金融资产分为: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共计四大类。新金融准则将分类简化了,把金融资产按照持有目的分为三大类:

1)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整拿回本金,并获取利息收益,归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对应以前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两大类;这类资产,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进入利润表;或者减值损失进入利润表。

2)持有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该资产的市价变化收益,归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该类资产主要特点就是市价波动算进利润表的投资收益里。如果一家公司持有很多该类资产,由于市价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利润表造成大起大落的影响。

3)持有目的不确定或兼而有之的,归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对应以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利润,而是单列在净利润后面的“其他综合收益”直接计入权益科目下,且未来买卖产生的收益都只影响净资产,而不影响利润。只有持有期间,发生的减值损失,汇兑损益,股利或股息影响当期利润。

新金融准则,变化最大的就是第三类。在以前的旧规则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涨跌不计入公司报表利润,而是在净利润后面单列一个叫“其他综合收益”的科目展示。但卖出的时候,历年累积的盈亏就算进卖出时的报表利润。这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提供了操控和影响利润表的空间。新规则把把这漏洞堵死了,只要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里,那么投资这类资产的盈亏,从始至终都跟其利润没关系。

二、长期股权投资

按照最新的会计准则,一家公司甲投资另一家公司乙的股权,无论甲乙公司的身份是不是上市公司,这笔乙公司的股权一定是以以下四种身份之一被记录在甲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

A. 子公司——指的是被控制的公司。界定被控制主要有5条原则:1)持有50%以上的股份;2)通过协议拥有50%以上表决权;3)占据董事会多数表决权;4)有权任免董事会多数成员;5)有权决定财务和经营政策。以上五条占一条,就基本可以认定控制。被认定为子公司是要合并报表的,也就是公司乙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全部合并进公司甲的报表。宣布的分红,进入母公司的利润表。

B.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含交易性金融资产);该类资产主要特点就是市价波动算进利润表的投资收益里。如果一家公司持有很多该类资产,由于市价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利润表造成大起大落的影响

C. 长期股权投资,一般是甲公司虽不能控制乙公司,但对乙公司有重大影响。有重大影响的,叫做联营公司或者合营公司。合营,即按合同约定,由持股各方对公司实施共同控制,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决定,需要享有控制权的各投资方一致通过。联营,指对持股对象有重大影响,一般指有权参与决策持股对象公司财务或经营活动。

最常见的重大影响,就是持股在20%~50%之间。除了股权因素之外,其他几项因素也会构成重大影响:虽持股低于20%,但有派出人员成为被投资公司的董事或高管,有权参与财务或经营政策的制定;或因业务及技术的原因,使被投资对象对公司有一定的依赖性等原因。

D.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前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剩下的那些没控制、没有重大影响的股权了。这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利润,而是单列在净利润后面的“其他综合收益”,直接计入权益科目,且未来卖出也不影响利润,只影响净资产。只有持有期间,发生的减值损失、汇兑损失、股利或股息才影响当期利润。

三、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来源

股权投资主要有四种投资收益:1)经营利润对应份额;2)分红;3)视同出售;4)公允价值提升。

1) 经营利润对应份额。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持股份额计提当期利润作为投资收益。假如持有公司乙25%股权,那么公司乙今年报表净利润是100元,则甲公司记录25元的投资收益。因已按份额计提利润,分红不再重复计入投资收益,只调整账面价值,会计分录如下;

宣告发放股利的时候:

借 – 应收股利

贷 –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实际收到股利的时候: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股利

2) 分红。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里,只要公司乙宣布分红,都算公司甲的当期投资收益。

3) 视同出售可以理解为股权稀释被动带来的投资收益。譬如甲公司3年前投资5000万元持股乙公司15%的股份,这三年来甲公司收到分红收入1000万元。最近乙公司向第三方增资募资2亿元,甲公司股权稀释降到10%。可算出因投资对象增资,甲公司实现的投资收益为:

◆先算净资产增加额:乙公司净资产增加2亿元,意味着稀释后甲持有的10%也增加2000万元的净资产。

◆计算视同出售的股权比例:股比由15%下降为10%,在财务上视同甲卖出原全部持股的(15%-10%)/15%=33.33%。

◆计算投资收益:净资产增加值-账面成本*视同出售的股权比例,也即2000-(5000-1000)*33.33%=666.8。

这666.8万元就是甲公司视同出售33.33%得来的投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案例因非经营因素(增资)导致被投资对象的净资产发生了变化,且股权比例发生了变化,才被视为出售部分股份。将新持股比例对应的净资产增加额与被出售部分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算作投资收益,计入利润表。但因非经营因素导致被投资对象的净资产发生变化,但持股比例不变,被投资公司净资产变化对应比例部分,直接计入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

4)公允价值提升必须是引发资产分类发生变化的时候,才能计入投资收益(其他收益净额)。什么叫资产分类变化呢?就是一笔股权,在子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前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种类别之间发生转移,在报表上从这个科目变更成另一个科目的时候,公允价值和账面成本之间的差额,才能算成由公允价值提升带来的投资收益(其他收益净额)。

那么什么情况下,类别才能转移呢?在摊薄、出售或者增持,导致控制、重大影响、无重大影响三种状态发生变化时。最简单例子就是股权比例从50%以上→20%~50%之间→20%以下的变化,以及反过来的变化。老唐举了一个例子,极为通俗易懂,这里我就直接搬过来了:

◆上市公司大骗网,原来投资了51万持有某鹅卵石公司51%股份,合并了鹅卵石的报表。

◆现在,鹅卵石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帮凶公司,投入1000万,认购鹅卵石10%新发行股份,并导致大骗网持有鹅卵石的股份摊薄到45.9%。

◆大骗网失去控制权,鹅卵石从大骗网的子公司,变成联营公司。这45.9%的股权,就需要变更计量方式了。

◆怎么变呢?帮凶公司1000万认购10%,鹅卵石公司的公允价值提升为1亿。那么,大骗网的45.9%股权公允值就成了4590万,这笔股权将在资产负债表上记录为价值4590万,同时4590万和51万之间的差额4539万,就成为了大骗网今年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

是不是超呼神技,简直是点石成金啊。所以,如果你是投资者,还敢直接F10,看下净利润就算了吗?

@今日话题 $贵州茅台(SH600519)$$中国平安(SH60131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