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不同的古装剧中,见到同一个女性角色,然而她们的姓相同,但是名字却不一样。就比如乾隆的原配富察皇后,在《延禧攻略》中叫富察·容音,而在《如懿传》中叫富察·琅嬅,顺治的爱妃董鄂氏,在《孝庄秘史》中叫董鄂·宛如,而在《美人无泪》中叫董鄂·宛宁。很多朋友就问了,到底哪个才是她真正的名字?
其实这些都不是富察皇后和董鄂妃真正的名字。《清史稿》中只记载了“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并没有说富察皇后的名字。所以影视剧中的角色名字,都是根据剧情需要改编的,方便别人称呼。
其实不只是富察皇后,历史上很多女性都没有记载名字,只是简单称呼“某氏”,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按理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为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
姓名发展
古代的时候,一般孩子3个月大就会由父亲取名,《仪礼·丧服》记载“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不过慢慢地,这个习俗也没那么受限制了。很多人为了给孩子取个好名字,便会深思熟虑很久,一般会先取个乳名、小名,等到孩子六七岁再正式取名字。
而根据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古代人不单会有名字,还有“字”、“号”等称谓。其中“字”很多人都有,比如曹子桓、曹子建中的“子桓”、“子建”就分别是曹丕与曹植的字。
“号”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很常见,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不仅用于称呼,还可以当作他们的署名,就相当于是文人的“笔名”一样。
女性名字
在隋唐之前,史书上记录的女性名字还挺多。就比如西汉刘邦的妻子吕后,原名吕雉,字娥姁,刘盈的皇后张嫣,汉武帝的生母王娡等。可是从唐朝开始,女性的具体名字记录就少了很多。
鼎鼎大名的武则天,在很多史书中都没有记载名字,都只是简称武氏,而则天是她的谥号,媚娘是唐太宗赐的名号,武则天登基以后,又自己取名叫武瞾。后来《新唐书》中找到了她的名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
而在《新唐书》中,也只留下了徐惠、武媚娘、上官婉儿、杨玉环、王珠这5个名字,其余女性名字均不详。
到了明清时期,女性名字几乎都简称“某氏”了。比如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乾隆生母熹妃钮祜禄氏等等。这些女性在史书中都没有名字,只有姓氏。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女性在古代的地位问题。在隋唐以前,男尊女卑的思想还在发展阶段,并没有达到极致,那时候的女性名字受到尊重,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这段时间的史书中,关于女性名字的记载有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另外当时儒学思想不占绝对统治地位,民族也处于融合期,很多少数民族当时对女性是很尊重的。因此那时候女性的名字是可以公开的,因此容易被记载流传下来。
可是到了唐朝以后,儒学思想统治地位上升,男尊女卑渐渐达到极致状态,特别是宋朝时期,还渐渐兴起让女性缠足等习俗,不仅侵害了女性的权利,也伤害了她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这时候叫什么名字已经不重要了,甚至不需要名字。而且这时候女性地位低下,闺名也不能随便透露,只有家人才能知道,在外就称呼“某氏”。
二、我认为是史官个人选择,史官要记录的事情很多,他们往往会选择重点。就好比皇帝的事情最重要,芝麻小事都会详细记录,但是女子地位不高,也就不会特别记录了。
三、由于战乱,即使有的女性名字记载了,可是战乱之后,随着史籍的丢失,那么里面记载的女性名字就无从得知了。
现在很多古装剧,都会为无名字记载的女性取个名字,比如高晞月、富察·容音、钮祜禄·甄嬛等等,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真实名字记载。但是作为剧中的角色,特别是身为女主角的甄嬛,要是没有名字就会很奇怪,因此取个名字也不足为奇。
(参考文献《清史稿》《史记》《礼记》《史记索隐》《新唐书》)
特别